我所看到的“傣族蒙面情歌会”。

雪地悬葫

<p class="ql-block">  您去过红河吗?</p><p class="ql-block"> 很多的云南人都会回答:“我去过红河。” 毕竟,红河是云南省一个民族自治州的州名。</p><p class="ql-block"> 红河州有着滇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的州府蒙自,有世界锡都个旧,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水;文献名邦石屏;有河口和金水河两个国家级口岸;锡文化、陶瓷文化、梯田文化和民族文化都在这个民族自治州。</p><p class="ql-block"> 您没去过红河吧?</p><p class="ql-block"> 当然,我这里指的是红河县,因为红河还是红河州下属的一个县的县名。其县政府没在哀牢山红河谷畔的迤萨镇。迤萨被称为“江外小香港”,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和建有数百栋中西合璧,欧式风格老房屋的古镇,上世纪初曾以繁华闻名于世,是云南三大侨乡之一。</p><p class="ql-block"> 其实,红河本来就是一条跨境大河,全长1280公里,发源于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永建镇密驴摩彝族村北面的龙虎山,流经云南的大理、楚雄、玉溪、红河四个地州的17个县市共695公里,从红河州河口县城和南溪河汇合后进入越南,流经越南的12个省共585公里,最终注入太平洋北部湾。而红河州名和红河县名都依这条红色的河流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红河,我参军后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戍守在中越边境14年,我服役所在的边防站营地及其边境口岸,就在距离河口县城红河上游不远的红河岸边,和河对岸越南的一个县城及公安屯(越南边防站)隔红河相望。红河给了我太多的记忆,我在红河游过泳,捞过柴,拿过鱼,摸过虾,撑过船。更加令人难忘的是,我还在红河上划过我们自己砍伐后需要运回边防站盖房子用的木排。</p><p class="ql-block"> 我曾在红河边境戊边14年,却一直没有去过红河县。转业到地方至今已有41年,却也始终没有机会去一趟红河县,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 </p><p class="ql-block"> 这次,我来了。利用端午节小孙女放假我也放的机会,为了前来看望分别了51年而一直没有机会见面老战友,我自驾车沿昆磨高速行至元江,再沿元红公路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红河县城迤萨镇。50多年了,我这次一定要通过老战友的口述,解开当年从军区外语学校毕业分配到我们边防站里的六位边防干事(翻译),调走后的真相和迷团……。毕竟,当时站领导告诉我们的只是一句话:“他们中有的同志去“国际支左去了。” 我相信,在他们的身上,一定有着不一样的人生经历或是国外坎坷的励练。</p><p class="ql-block"> 红河,我来了!迤萨,我来了!老战友,我来了!</p><p class="ql-block"> 昨晚的电话中,老战友告诉我,他们今天在元江县者嘎村参加傣族“蒙面情歌节”,让我们直径驱车前往,到时电话联系,他会来村口接我们。6月7日上午10点多钟,我从昆明驱车出发,中午13点左右抵达元江县城。吃过午饭再启程,如约而至,赶上了“蒙面情歌”的尾声,初略了解了红河沿岸水傣“蒙面情歌”的起缘及现状。</p><p class="ql-block"> 却原来,傣族蒙面情歌起源于元江、红河傣族自称为“傣刺”的水傣支系,俗称“摆依十八寨”,坐落在海拔400米左右的元江、红河流域。元江、红河的傣喇也称水傣,男子身穿土布缝制的深蓝色衣服,他们的穿着相对单调些。女子-头包花色傣锦,以自织的布为服饰,上衣宽大,短袖,袖口绣花边;衣襟开朝右侧,显得别具一格。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七和五月端午节,傣族以村庄为单位,穿上节日的盛装,到“傣族蒙面情歌会”上吟唱蒙面情歌,与自己心仪的人交流与沟通,表达爱慕之意,寻找意中人选择终生伴侣。参加傣族蒙面情歌会是傣族青年男女重要人生历程。傣族蒙面情歌会上,傣家少男少女更是精心打扮,希望借此一展歌喉,找到自己的意中人,这样的集会,自然也就成为了年轻人结交异性朋友和寻觅终身伴侣的良辰佳节。</p><p class="ql-block"> 唱蒙面情歌会主要内容是对唱蒙面情歌,其演唱形式灵活多样,可单独对唱,也可集体对唱,在田野、果树下、村寨旁都可作为对唱地点。</p><p class="ql-block"> 蒙面情歌会上姑娘小伙成群结伴在僻静处,或风景幽美的地方唱蒙面情歌,在基本调式不变的基础上,扩展歌词內容现编现唱。更多注重歌词內容,常用“叮铛”(三弦)伴奏,男唱一调、女回唱一调,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互相表情达意,博得对方的好感和爱慕,建立稳定的情侣关系,一起吃定情饭(傣语称金秧卡)之后便可通过正式提亲,组建新的家庭。</p><p class="ql-block"> 元江、红河流域傣族“蒙面情歌会”是集中展示和传承傣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民族传统节会,承载着元江傣族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傣族民间传统文化得以保持和延续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傣族民间艺人进行技艺交流和传承的重要平台,是傣族人民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傣族蒙面情歌会”活动,傣族男女青年对歌考察对方人品,建立较为稳定的情侣关系,自由选择终生伴侣,表现了傣家人在择偶中注重内在修养的择偶观,蕴含着元江傣族自然祟拜的生态观以及和谐的人生哲学,反映了傣族的民族性格和审美观、价值观,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傣族蒙面情歌会”是元江傣族相亲交友、以歌会友的民族传统节会,对增强本民族文化认同感,增进民族情感,促进与其他民族的沟通和交流、促进民族团结与和谐具有重要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令我惊愕的是,身为傣族的老战友告诉我:“非常遗憾,元江、红河流域傣族的蒙面情歌已经很难传承下去了。你瞧,现在来参加蒙面情歌的人都是中老年人,年轻人几乎不感兴趣。要不了多少年,蒙面情歌节也许就要失传了。” 从老战友的表情中,我看到了更多的怜惜与无奈。</p><p class="ql-block"> 也许,不是也许,应该就是,我就是今天闯入元江畔水傣“蒙面情歌节”唯一的汉族,用手机拍了不少照片,素不相识的傣家妹子剖开了一个菠萝蜜让我们品尝,之后又邀请我的战友和她们对唱,老战友用傣话告诉她们:“我们唱不好,只能是带着耳朵来欣赏。”在一阵嘻笑声中的傣语交流后,老战友用汉话告诉我:“她们说,不和她们对歌的原因是我们嫌弃她们长得不好看,所以她们要回家了。” 我知道,她们说的是玩笑话,她们这是要回家吃晚饭了。和她们告别时,她们又拿了两个菠萝蜜给我,让我带回昆给家人尝鲜。</p><p class="ql-block"> 在傣族的蒙面情歌会上,除了尝到40多年前在红河下游的吃过的原汁原味的“树菠萝”。让我尝到得更多的还是浓浓的乡情和乡愁的味道。谢谢老战友!谢谢老战友的一片盛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