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告别了骄阳似火的夏日,清凉宜人的秋天向我们展开了笑颜,带着秋的喜悦,我们迎来了新的学期,开启新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进一步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夯实我们驾驭课堂教学基本功,在每位教师的辛勤准备下,我们二年级数学组全体教师聚在一起共同来研讨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的教学。</p> <p class="ql-block">第一环节:单元思维导图分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暑假期间苏丹丹老师和程晓霞老师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的认真研读,对整学期教学内容做到了心中有数,充分了解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苏老师认为教学时应多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认知,形成表象,重在学会实际运用。</p> 第二环节:课时教材解读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来艳艳老师对第一课时《认识厘米》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来老师认为《认识厘米》是本单元的学习知识的基础,它是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的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作为认识长度单位的起始阶段,在教学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三年级学习其他长度单位搭桥铺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杨静老师对《认识米》这一课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杨老师说:掌握必要的长度单位和测量方法是打开空间与图形这知识大门的钥匙。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巩固学生建立起来的米的表象,为估计、测量以及培养数感积累活动经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程晓霞老师分享的《认识线段》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长方形等基本图形,初步形成空间观念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但线段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稍微有些难理解。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知识,通过具体活动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艳老师对本单元的难点《解决问题》进行阐述,她认为低年级的学生缺乏生活实际经验, 当面对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时,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比较弱, 就会很容易把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概念混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大家的分享,充分体现了我们每一个老师对待每一节课的精心准备和巧妙设计,同时也投射出我们每位老师不同的智慧与魅力,相信这样的课堂一定会是孩子们心目中最美好的课堂。</p> 第三环节:单元作业设计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检验我们课堂教学的手段,它既可以让教师准确地判断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又能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因此,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张傲楚老师和李艳老师根据孩子们不同的知识水平将本单元作业从基础型、探究型、拓展型、实践型和趣味型进行分层设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位老师的精彩分享,点燃了我们对教育教学的执着追求,借此机会,我们全体老师再次畅所欲言,共同研究,共同提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教师改变了依赖教参书的观念,积极主动的参与教研,主动地去思考、交流、记录、内化,没有人文相轻,只有团结互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纵然我们在教学教研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深知今后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博采众长,多一份智慧,多一份创新,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绚丽多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