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宝清县青原镇中学 徐世艳</p> <p class="ql-block">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p> <p class="ql-block"> 教育人本来就应该是读书人,如果不品读《论语》、不理解孔子,那将是教育人的遗憾和惋惜。解读《论语》,传承文化。我校“悦读”书友群的书友们从上学期至整个暑假,积极阅读何伟俊的《<论语>里孔子的教育智慧》。</p> <p class="ql-block"> 8月28日下午,在学校五楼会议室召开了“阅读经典增长智慧,分享交流提升能力”读书汇报交流会,会议由教务处齐晓杰主任主持。</p> <p class="ql-block"> 会上张楠、陈丽艳、徐世春、刘婷婷、梁坤等老师分别做了个人学习交流,读书活动负责人徐世艳老师针对组内活动过程、成果做了总结汇报。</p> <p class="ql-block">张楠老师:《润物细无声,教育须躬行》</p> <p class="ql-block"> 成就孔子“初见乍惊欢,久处亦怦然”独特人格魅力的,除了内涵深邃、流芳百世,能刻骨铭心地影响着后人的“言传”,更有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身教”。</p><p class="ql-block"> 如果教师的言传身教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会使他们回味无穷、终生难忘,这样的教育才最有意义。</p><p class="ql-block"> “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张楠老师多次引用孔子的名言,并结合我们的实际教育实例谈自己的领悟。</p> <p class="ql-block">陈丽艳老师:《读经典,悟智慧》</p> <p class="ql-block"> 陈老师就感触最深的《善学乐教》《因材施教》两篇中“学以终身”“好学而乐”“学而后教”几方面详细的谈了自己的读书体会。</p><p class="ql-block">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要做“君子儒”,不做“小人儒”。孔子对弟子们的谆谆教诲藏情谊深。</p><p class="ql-block">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师”在古汉语中有“效法、学习”的意思,因而这里的“师”可以作为“学习”的意思来理解。学习是人生的第一要务,更是为师的第一本领。</p><p class="ql-block">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而知新”,既是学习的方法、途径,也是学习的规律,更是作为教师必备的意识和能力。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徐世春老师:《学先知,悟师道》</p> <p class="ql-block"> 人生缘何少快乐。只因从未读《论语》。读懂了论语,便读懂了人生。</p><p class="ql-block"> 徐老师从孔子教学的方法问答法或谈话法谈起。孔子在教学过程中,主张质疑、问难、鼓励。能否提出问题,切中要害,对于师生双方都是非常重要的。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他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局弟子要广泛获取知识,在此基础之上积极思考,抓住事物的本质,遇到困难的时候多问几个“为什么”,达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境地。</p><p class="ql-block"> 留意观察,了解学生对学的特长、优缺点等。对学生个性差异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有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孔子的“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方法至今非常受用。</p> <p class="ql-block">梁坤老师:《<论语>里的为师之道》</p> <p class="ql-block"> 梁坤老师从论语里的为师之道、教学方法方面谈了自己的收获和感悟。</p><p class="ql-block"> 教师要“为人师表”。为人即做人,学做人是万事之根本。孔子主张培养圣贤、仁德之人,为人必须把“仁、爱”放在首位,注重品德。作为教师,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依靠个人的言行和魅力来影响和感召学生。</p><p class="ql-block"> 教师要“善学乐思”。孔子一生重在教,孔子之教重在学。学以终身,“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好学而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p><p class="ql-block"> 教法要灵活。“学思结合”“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p> <p class="ql-block"> 刘婷婷老师:《幸福育人》</p> <p class="ql-block"> 婷婷老师则现身说法,把自己读书体会与自己的育儿、育人过程中的感受相互融合,为人母、为人师都要以身作则、博爱;因材施教、学会倾听;待人宽容,处事大度;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孩子。</p> <p class="ql-block"> 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自己就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友善待人、勤奋学习,我必须成为他们见过最友善、最勤奋的人。无论做妈妈还是做老师都有相通之处,以快乐的心情做这份工作,就会幸福感满满。</p> <p class="ql-block">徐世艳老师:《阅读经典增长智慧 分享交流提升能力》</p> <p class="ql-block"> 徐老师将近一年来书友群的读书情况做以汇报。</p> <p class="ql-block"> 随处可见的读书身影</p> <p class="ql-block"> 充实的假期学习生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暑假中我们小组除了自主学习还有集体学习呢!七月24日晚,很荣幸聆听《<论语>》作者何伟俊和真爱梦想的讲座,学习从七点半到十点半受益匪浅,学习群里郑校长、包校长与我们互动交流意犹未尽。</p> <p class="ql-block"> 满满的干货</p> <p class="ql-block"> 认真圈点</p> <p class="ql-block"> 我们敬佩作者对《论语》的字斟句酌的研磨精神,也在作者的细致解读中一起领略经典中蕴藏的教育智慧。</p><p class="ql-block"> 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同志们:工作之余,坚持读书的身影;看到了生活闲暇,享受阅读快乐的面孔;感受到了认真阅读、随手摘记,努力上进的学习热情;更看到了群蚁排衙般的学习笔记。 </p><p class="ql-block"> 为书友的学习热情点赞!</p> <p class="ql-block"> 郑永明校长最后总结,阐释开展读书活动及阅读《<论语>里孔子的教育智慧》这本书的意义。并向大家提出希望,向孔子学习,做一个“学者”——先学者、善学者、博学者、好学者,乐学者,成为一位快乐幸福的教师。号召更多的老师加入到读书的队伍中,“活到老,学到老”。让教学更有灵气,更鲜活。</p> <p class="ql-block"> 读书,能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读书,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读书,能使教师充满生命的激情和智慧的言语。读书,能把教学变成一种过程、一种动态、 一种求索。读书,是教师可贵的生活品质、一种诗意美好的人生境界。广收博览,才能信手拈来、 应用自如;引经据典,才能妙趣横生、融会贯通;书破万卷,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p><p class="ql-block"> 愿大家:幸福地阅读,优雅地生活,诗意地栖居。未来的学习活动中还需大家一起加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