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在这个初秋微凉的开学季,为促进高效课堂建设,提高学校教师整体素质,进一步增强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材的把握能力和创新能力,8月28日晚上宁武县西关小学六年级语文全体教师在吕校长的安排下观看了由“课改中国行”主办的语文要素落地实操课(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公益直播,来自浙江省特级教师汪燕宏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做具体指导。</p> <p class="ql-block"> 汪燕宏老师从单元概要、三点定支、要素评价三方面做了整体解读。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我们在阅读文章时,不仅要读进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还要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如,阅读的时候从课文内容联想到更多;阅读的时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这样不仅可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p><p class="ql-block"> 围绕语文要素“如何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汪老师给出了三点建议:定向,明白想什么;定位,知道从哪里想开去;定式,把握怎么想。结合单元具体内容,根据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联想三方面的内容:1、想象画面,说出自己的感受;2、联想相关的生活经验,读出自己的理解;3、联想作者的感受和思考,理解得更深刻。想开去的起点可以着眼于:课文题目、整体内容、关键语段。在明确了从哪里想开去的基础上,抓住联想结点,搭建“怎么想”的支架,让所想的内容丰富形象,具体可感。最后通过课堂小练笔和要素评价表作出评价,实现教学评一体化。</p><p class="ql-block"> 汪老师的解读理论实例相结合,深入浅出、具体可操,让我们明白了如何落实“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一语文要素,即把文字想象成一幅画;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作者的思考;思考表达的妙处;联系生活实际想。</p> <p class="ql-block"> 余捷老师从“解读语文要素,明确教学目标”、“实践想开去之策,落实语文要素”、“迁移内化要素,实施练笔评价”三方面对《草原》进行说课。余老师首先勾连前后回顾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制定了教学目标,接着设计了三个学习板块:1、所读内容想开去,整体感知走进大草原;2、还原画面想开去,融情入景感受风光美;3、联系生活想开去,丰盈体验感受风情美。整体设计围绕都“如何想开去”,例如从题目入手说说印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通读全文,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抓住关键语段,搭建图片支架边读边想象画面,在阅读体会中感受情景交融写法的妙处,并学习运用这一写法,写下自己的所见所想。抓住关键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引领学生梳理画面,概括出最能体现“蒙汉情深”的情境,即喜迎远客、热情款待、主客联欢、依依惜别,通过小组合作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谈一谈、演一演、写一写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一个情境,最后交流分享并进行自评、互评、师评。</p><p class="ql-block"> 余老师的设计紧紧围绕语文要素展开,板块分明,内容条理,尤其是各种支架的搭建让学生的语言实践更有方法,更有路径。</p> <p class="ql-block"> 骆可青老师分享了《丁香结》的教学设计。首先基于教材解读和学情分析制定本课教学目标,重点体会文章是如何运用“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丁香结”的理解。接着围绕课后习题设计“识丁香花”、“赏丁香花”、“品赏花情”、“悟丁香结”四个板块。初识丁香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后进行品读文本,通过搭建表格支架小组合作学习寻找描写丁香花的角度,并交流分享想到的画面,进而落实“从描写的画面想开去”这一要素。在“悟丁香结”板块,主要有三个环节:联动古人诗句,探究丁香结名字由来;联动作者思考,作者对丁香结的看法;联动生活经历,表达自己对丁香结的看法。通过搭建联读支架引入古诗名句,了解古人的丁香情缘,诗文对照更有利于理解文本内容,通过作者生平和文章创作背景的介绍理解宗璞对丁香结的看法,进而引发同学们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思考,落实“联系生活想开去”这一要素,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p> <p class="ql-block"> 傅旭英老师分别对《古诗词三首》和《花之歌》进行了说课。《古诗词三首》主要通过朗读古诗,读出画面,理解诗境;展开想象,丰富画面,情境体验;合作研读,再现画面,激活背景三个板块的内容来达成教学目标。最后通搭建表格支架对比体会《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同样是描写月夜景色,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通过这样的想象画面、重现画面、品读情韵落实“从所读内容想开去”这一语文要素。</p> <p class="ql-block"> 《花之歌》是一篇散文诗,也是一篇自读课文,傅老师紧扣自读课文的学习方法设计了“自读提示”,“自悟提示”,“自写提示”,在阅读文本的同时交流“阅读链接”中杨柳和水莲的形象,最后学习运用课文中语言劝说水莲,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整体设计围绕“寻花品花—由花及人—运用语言”联想开去,让语文要素有效落实。</p> <p class="ql-block"> 蔡静老师分享了作文教学《变形记》的教学设计。蔡老师从“例文引入,确定变形身份”、“借鉴名篇,写好外形特点”、“发挥想象,设计奇特经历”、“范文引路,写好重点部分”四个板块设计教学,其中“变形通行证”的设计新颖独特,主要由新身份、新特点、我的经历三部分组成,我的经历这部分可以绘制曲折的情节图,经历坎坷的内容作为重点来写。整堂课在注重语言运用的同时更倾向支架的搭建,有提纲支架、例文支架、问题支架等,引领学生在观察、比较、发现中习得写作方法。最后通过习作评价表,对照标准修改完善习作,促推进教学评一体化发展。</p> <p class="ql-block"> 虽然正值假期,但是老师们的学习热情丝毫没有减退,看!她们的笔记做得多么详尽!</p> <p class="ql-block"> 此次线上培训,是一盏明灯,给老师们指明了课堂教学的实践方向,点燃了她们的教学热情。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半小时,但是让参加培训的老师也都有了满满的收获!</p><p class="ql-block"> 路虽远,行则至;事虽难,做则成。万物之中,希望最美!让我们带着希望与憧憬,一路前行,不负好时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