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暑期陕西宁夏内蒙游记(一)

张兰

<p class="ql-block">今年郑州特别热,从我们6月初到家就没怎么凉快过,天气预报说郑州连续19天持续高温,最高达到42℃,着急出去避暑,宁夏我们从来没去过,且感觉不会太热,故7月10号出发,第一站来到陕西韩城。韩城古城南临澽(ju)水,西依梁山,东北有塬,城内一条明清古街道,一群古建筑,一批四合院古民居,风貌古色古香,格局保护完好,古城南北长达千米,东西800余米,占地面积约0.79平方公里,古城内有文庙,九郎庙,韩城北营庙,东营庙,庆善寺,毓秀桥,城隍庙,县衙,状元府,闯王行宫,金城老街,名人故居,民居四合院等众多历史古迹及人文景观。</p> <p class="ql-block">城隍庙</p> <p class="ql-block">下面两张照片的看点是房梁上的石雕,太远了,效果出不来</p> <p class="ql-block">7号11号</p><p class="ql-block">先去黄河龙门古渡口, 坐快艇往上游3km到石门返回</p> <p class="ql-block">龙门是黄河的咽喉,此处两面大山,黄河夹中,在距龙门上游3km的石门处河宽不足40米,河水奔腾破“门”而出,黄涛滚滚,一泻千里。传说这里就是大禹治水的地方,故又称禹门。人们所说的“鲤鱼跳龙门”就是指这里。</p> <p class="ql-block">49年9月,在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后勤部的支持下,韩城人民政府在黄河禹门渡口架起铁索桥,全长100多 米。72年5月,国家在禹门口建起铁路和公路桥,跨度144米,从此变天堑为通途。</p> <p class="ql-block">离开龙门古渡口,就开车到位于韩城东北方向、距韩城9km的党家村。党家村历史文化内涵底蕴丰厚,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世界民居之瑰宝”,“东方人类文明的活化石”。走进党家村,那古老的石砌巷道,形式多样千姿百态的高大门楼,考究的上马石,庄严的祠堂,挺拔的文星阁、神秘的避尘珠、华美的节孝碑与布局合理的四合院无不向人们诉说着党家村往日的兴盛与辉煌。那些精美奇巧的门楣、木雕、砖雕、与壁刻家训使人们在欣赏赞叹之余又受到中国儒家传统人文思想的教益,真实地感知、感受到做人做事的哲理。</p> <p class="ql-block">每院一般占地260平方米左右,呈长方形,个别的是正方形,俗称“一颗印”。四合院由厅房,左右厢房、门房围成。厅房为头,厢房为双臂,门房为足,似人形,有喻意。厅房高大宽敞,前檐多为歇檐,为供祖和设宴之所,逢婚丧嫁娶,卸掉活动屏门,设席摆宴,显然发挥了厅房设施功能。门房和厢房为起居之室,长辈兄弟居有序。</p> <p class="ql-block">看家楼,砖砌方形三层阁式,高14.5米,登高瞭望全村四周,是防御设施的瞭望楼。</p> <p class="ql-block">仿木砖雕节孝碑楼,雕制精美,建造独特,是党家村砖雕代表作品。</p> <p class="ql-block">文星阁风水塔,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共六层六角形,塔高37.5米</p> <p class="ql-block">从党家村出来开车来到<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距韩城市区东北7公里的梁带村</span>芮国遗址博物馆,该遗址共发现两周时期墓葬1300座、车马坑64座,随后对 7 座大墓及百余座中小型墓进行考古挖掘,出土金、玉、铜器等各类文物 2 万余件(组),仅珍贵文物就有 3 千余件(组)。其中4座带道的大墓当为诸侯级墓葬,从博物馆展出的文物“七鼎六簋”(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及26 号芮姜(芮桓公夫人)墓出土的青铜器铭文,说明芮国遗址 27 号墓主人为芮桓公,他是芮国最鼎盛时期的一代国君。博物馆里面光线太暗,照片效果不好,免了</p> <p class="ql-block">7月12号</p><p class="ql-block">离开韩城,先到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南十公里芝川镇东南山岗上的司马迁祠(韩城是司马迁的故乡),它始建于西晋永嘉4年(公元310年)距今1700年。司马迁祠墓建筑自坡下至顶端,依崖就势,层递而上。登其巅,可东望滔滔黄河,西眺巍巍梁山,南瞰古魏长城,北观芝水长流,可谓山环水抱,气象万千。壮观的自然形式和秀丽的风光,映衬出司马迁的高尚人格和伟大的业绩。</p> <p class="ql-block">司马古道,原名韩奕坡,因司马祠建于其北侧,为晋(魏)国的河西要道,秦王朝建立以后,为韩城及周边地区通往长安的必经之路。现存石条为北宋时铺设,原长1500m,现仅存300余米,历经800余年的雨水冲刷、风化及人走车碾,昔日平整的石条而凹凸不平,石条上清晰而众多的车撤是这里曾经繁华的历史鉴证,又好像在昭示太史令一生的坎坷与悲壮</p> <p class="ql-block">奇怪这条古道景区为什么不拦起来,还任由游人随意行走,我们为了拍照,人才站在上面,上山时是沿右边的道路走的</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离开了司马古道,向右边一路上山</p> <p class="ql-block">河山之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司马迁(公元前145—公元前87)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p> <p class="ql-block">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 </p><p class="ql-block">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p> <p class="ql-block">忽必烈按照蒙古人的习惯,为史圣改修了这座蒙古包形样的砖砌圆墓。</p> <p class="ql-block">离开司马迁祠,开车到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到门口一看关着门,喊了几声,出来两个工作人员,听我们说从大老远赶过来,就带我们看了个博物馆,因当天下过雨,工作人员处于安全考虑建议我们不要到沟里</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从博物馆出来,在上面拍的黄土沟谷,比博物馆里的照片差远了</p> <p class="ql-block">继续到下个景点—黄帝陵。在百度上一查:黄帝陵,即黄帝的陵寝。关于黄帝陵的位置,除了陕西黄陵之处,学术界还存在河南灵宝、甘肃庆阳、北京平谷、山西临汾等不同说法。</p><p class="ql-block">黄陵县黄帝陵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桥山镇,《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崩,葬桥山。”</p> <p class="ql-block">景区分两部分:祭祀活动区,气势恢宏;陵墓区,在相距约2km以外幽静的小山上</p> <p class="ql-block">四人拜了拜先祖,绕墓地转了一圈原路返回</p> <p class="ql-block">7月13号</p><p class="ql-block">陕西铜川—宁夏银川</p><p class="ql-block">距银川19km的水洞沟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1919年,比利时传教士肯特在途经水洞沟时,落脚在“张三小店”。肯特在水洞沟断崖上发现了一具犀牛头骨化石和一件经过人工打制的石英岩石片。在天津遇到法国地质古生物学家桑志华,并把自己在宁夏的发现告诉了桑志华。1923年6月,桑志华和著名学者德日进通过发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动物化石,如今,80多年来,经过六次考古发掘,在水洞沟出土了三万多件石器和67件古动物化石。</p> <p class="ql-block">水洞沟地区又是我国北方明代古长城、“横城大边”、烽燧墩台、城障堡寨、藏兵洞窟等构成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军事防御建筑大观园。</p> <p class="ql-block">一脚跨两省</p> <p class="ql-block">站在长城上放眼眺望,北边的毛乌素沙漠,一队彪悍的蒙古骑兵</p> <p class="ql-block">来到宁夏吃的第一次羊肉串,味道好极了</p> <p class="ql-block">7.14</p><p class="ql-block">西夏王陵位于银川市西部3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是西夏历代帝王陵以及皇家陵墓,核心景区20.9平方公里,分布9座帝王陵墓,200余座王侯勋戚的陪葬墓</p> <p class="ql-block">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建立西夏。他将祖父李继迁、父亲李德明迁葬于贺兰山东麓,其中李继迁葬于裕陵(1号陵),李德明葬于嘉陵(2号陵),景宗李元昊葬于泰陵(3号陵),此后,在西夏国存续期间,除神宗李遵顼、献宗李德旺和末主李晛之外,每一任皇帝都记载了明确的陵名,但没有记载埋葬的具体位置。</p> <p class="ql-block">每座帝陵都是坐北向南,呈纵长方形的独立建筑群体,规模同明十三陵相当。吸收自秦汉以来,唐宋皇陵之所长,又受佛教建筑影响,构成中国陵园建筑中别具一格的形式,故有东方金字塔之称。</p> <p class="ql-block">1227年,西夏为蒙古所灭,西夏末主李晛投降,不久后被杀害,葬处不详,西夏灭亡。此后,西夏王陵被蒙古军队严重破坏。明代洪武年间,西夏王陵被明朝政府发现,并且已经出现了认为这里是西夏王陵的论断。</p> <p class="ql-block">下面几张照片是西夏陵博物馆展出的出土文物</p> <p class="ql-block">我们中午参观完出来,看到连续10几架<span style="font-size:18px;">正在返回的歼20,附近有军用机场</span></p> <p class="ql-block">中饭(在酒店旁边的一家餐厅吃的手抓羊肉,不好吃)后午休,下午参观镇北堡西部影城。明弘治年间(公元1500年),镇北堡西部影城始建,时称“镇北堡”,是明清时代的边防要塞。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宁夏发生大地震,震毁镇北堡,就在距镇北堡不远的地方修筑新堡,为“镇南堡”。</p><p class="ql-block">1958年,镇北堡变成炼钢场所</p><p class="ql-block">1969年,尚在农场劳动改造的张贤亮发现镇北堡。</p><p class="ql-block">1980年,张贤亮调到宁夏文联工作,将镇北堡介绍给《一个和八个》摄制组。此后,影视剧组陆续来此取景。</p><p class="ql-block">1982年,根据张贤亮小说《灵与肉》改编,由谢晋执导的电影《牧马人》来此取景,影片获得马尼拉国际电影节奖。</p><p class="ql-block">1993年9月21日,张贤亮创办了镇北堡西部影城。</p> <p class="ql-block">镇北堡西部影城以其古朴、原始、粗犷、荒凉、民间化为特色,主要景点有明城、清城、老银川一条街等多余处影视拍摄景观组成 。</p><p class="ql-block">电影《红高粱》中的十八里坡</p> <p class="ql-block">《红高粱》中的酿酒作坊</p> <p class="ql-block">刑房</p><p class="ql-block">戏精表演的很逼真是吧</p> <p class="ql-block">电影《牧马人》室内拍摄地</p> <p class="ql-block">两人坐在炕沿促膝交谈</p> <p class="ql-block">体验一下当演员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哈哈演呲了吧😀😀</p> <p class="ql-block">老银川一条街,位于镇北堡西部影城东南端(明城东侧)。2012年,用时97天兴建了“老银川一条街”。该景区以复制原“宁夏省国民政府”(即“马鸿逵官邸”)的建筑物为中轴,以解放前银川市最繁华的“柳树巷”为蓝本而打造。再现了当年的老商铺、老街巷。</p> <p class="ql-block">清城位于镇北堡西部影城北端(景区正门口),建于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是明城被地震摧毁后奉乾隆旨意夯筑的另一个兵营,故名“清城”。</p> <p class="ql-block">7月15号</p><p class="ql-block">第一站先到贺兰山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贺兰山南北长220公里,东西宽20~40公里。南段山势缓坦,三关口以北的北段山势较高,海拔2000~3000米。主峰敖包疙瘩,海拔3556公尺。山地东西不对称,西侧坡度和缓,东侧以断层临银川平原,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地理界线。山体东侧巍峨壮观,峰峦重叠,崖谷险峻。向东俯瞰黄河河套和鄂尔多斯高原。山体西侧地势和缓,没入阿拉善高原。</p> <p class="ql-block">贺兰山脉为近南北走向,山间有数个东西向山谷,著名者有苏峪口、贺兰口(在贺兰山岩画附近)、三关口、拜寺口,自古以来就是东西交通要道。</p> <p class="ql-block">交通车开到缆车下站,坐缆车到上站,下来后走到这儿,远处是观景桥,应该是观看苏峪口的</p> <p class="ql-block">下面的几张照片是苏峪口周围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在山上吃了点鸡蛋、黄瓜、烧饼等继续下来的行程</p> <p class="ql-block">从苏峪口出来,开车来到贺兰山岩画景区。贺兰山在古代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hu)、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在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就有20多处遗存岩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贺兰口岩画,时间大致从春秋战国到西夏时期</p> <p class="ql-block">这是贺兰山岩画标志性之一的—太阳神,这幅神面岩画位于距地面20m垂直岩壁上,是贺兰山口目前所发现的地理位置最高的一幅岩画。其造型严谨,形象威严,重环双眼、炯炯有神,光芒四射、俯视山谷。犹如太阳普照万物,又如神灵护佑众生,故被称为“太阳神”,是集自然崇拜、神灵崇拜于一体的典型代表。“太阳神”头部放射性光芒的数字排列分别为24、12、6,有学者认为很可能与中国的24节气或太阳历有关。要爬到一定高度,再拉近才能照清楚</p> <p class="ql-block">在贺兰口这片区域看到了在山上跳跃的岩羊</p> <p class="ql-block">此处石壁上刻有上下错落的两幅人面画,上面一幅人面画由13个花瓣围成,面部轮廓由“四片瓦状”构成,象征女性。下面一幅人面像头顶羽毛状头饰,嘴角两侧横线似为胡须,象征男性。从这一块石面上两幅人面像位置分析,女性高高在上,显示出了地位的尊贵,似为母系社会的文化遗存</p> <p class="ql-block">此处石壁高大完整,坐北朝南,为先民制作岩画的良好场所。石壁上岩画密布,以人像画居多,最显著的特点是出现了西夏文题刻,系后来到西夏人对岩画所做的诠释,两幅人面像的头饰和西夏党项人的发饰极为相似,西夏人当做“先祖”,故在右边人像旁题刻五字,汉译为“能昌盛正法”</p> <p class="ql-block">这是出游5天的记录,通过查资料,能加深印象,也便于今后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