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旅行的意义也许就是让你的世界变得更宽广,知道许多之前不曾了解的东西。对于日喀则扎什伦布寺也一样。在到西藏之前,从来都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座这样宁静祥和的寺庙存在。也从来不知道原来有的寺庙你一旦踏进就会在你心底生根发芽萦绕一辈子。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日喀则,西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边陲,青藏高原西南部,西衔阿里地区、北靠那曲市、东邻拉萨市与山南市,外与尼泊尔、不丹、印度等国接壤;南北地势较高,其间为藏南高原和雅鲁藏布江流域。面积18.2万平方公里。辖1个市辖区和17个县。日喀则的藏文意思是“土质最好的庄园”。日喀则市常住人口为798153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日喀则市境内定日县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有扎什伦布寺、白居寺、萨迦寺等一批著名寺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去往日喀则的火车很有民族特色,漂亮吧!</p><p class="ql-block"> 照张相吧。</p> <p class="ql-block">新结识的朋友。</p> <p class="ql-block">耶✌🏻✌🏻✌🏻✌🏻。</p> <p class="ql-block">兴奋的驴友。</p> <p class="ql-block"> 日喀则火车站。管理很严,不准靠近,只能站在远处拍了一张照片 留作纪念.。</p> <p class="ql-block">扎什伦布寺广场</p> <p class="ql-block">在去日喀则的路上下榻的酒店</p> <p class="ql-block">硕大的水缸。漂浮着莲花。</p> <p class="ql-block"> 扎什伦布寺是西藏最大的寺庙之一,与拉萨的哲蚌寺、色拉寺和甘丹寺以及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南部的拉卜楞寺并列为格鲁派的六大寺庙。由于政府投入巨额的维修资金,金碧辉煌的扎什伦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p><p class="ql-block"> 扎什伦布寺始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创建人是格鲁派祖师宗喀巴的徒弟根敦珠巴。根敦珠巴后来被追溯为一世达赖喇嘛。 </p><p class="ql-block"> 寺庙位于日喀则市城西的尼色日山坡上。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后藏地区的最大寺院。</p><p class="ql-block"> “扎什伦布”,藏语意为“吉祥须弥山”,在离日喀则很远的公路上,你就能看见城西的扎什伦布寺的金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p><p class="ql-block"> 该寺是班禅四世及以后历世班禅的驻锡地,分为宫殿(班禅拉丈)、勘布会议(后藏地方政府最高机关)、班禅灵塔殿、经学院4部分。经学院由措钦大殿、4个扎仑及下属的64个康村组成。扎什伦布寺也是西藏少数几个未受文化大革命破坏的寺庙之一。</p> <p class="ql-block"> 扎什伦布寺在寺庙的入口处,你可以看到壮观的殿宇群落。那白色房屋上面所有金顶的褐色建筑群,就是历代班禅的灵塔。右前方是一座高大的白墙,每逢节日,巨幅的唐卡在这里展示,整个寺庙则被一圈高墙围着。 </p><p class="ql-block"> 从寺院的大门直走,左转上行就到达强巴佛殿,藏语是“强巴康”,它是整个扎寺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大殿。犹如布达拉宫是拉萨的象征一样,扎什伦布寺是日喀则的标志。所以,到日喀则的人,没有不去参观扎什伦布寺的。这个宫殿如城的寺庙,是班禅的驻锡之地。 </p><p class="ql-block"> 扎寺坐落在日喀则城西,是在1447年由宗喀巴的弟子根敦朱巴主持创立的。从动工到竣工,大约花了20年时间。总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大小殿堂和住宅上千间。</p> <p class="ql-block"> 在扎寺西部矗立着一座近30米高的强巴佛殿。殿内供奉着强巴像,蹲坐在高达3.8米的莲花基座上面。里面有一座世界上最大的铜塑佛像“强巴佛”,强巴佛是汉传佛教中的弥勒佛,也就是未来佛,要五亿七千万年以后才能降临人世接替释迦牟尼称为佛教至尊。</p><p class="ql-block"> 这座最大的强巴佛是1914年九世班禅曲吉尼玛主持建造的,主要材质是鎏金青铜,整座铜像高30米,莲花底座就高达3.8米,佛像高26.2米,肩宽11.5米,可以并排坐下十来个成人,脚底板长4.2米,是正常男生脚的16倍左右,手长手长3.2米,中指周长1.2米,耳长2.8 米,由110个工匠,花费4年时间才完成。光佛像眉毛就用了直径3厘米的特大钻石1颗,直径1厘米的钻石32颗,大珍珠300余颗,加上琥珀、珊瑚、松耳石等共用了1400余颗稀世珍宝。佛像镀金用了黄金6700两、黄铜23万多斤,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铜像,也是最贵的铜像了。</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扎什伦布”藏语意思是“吉祥须弥”。扎寺是西藏黄教四大寺之一。到明末,四世班禅受任为扎什伦布寺的第十六任法台之后,就成为历代班禅举行宗教和政治活动的中心。它与班禅的行宫——新宫几乎是门对门。站在扎寺楼顶能看清新宫的红墙黄瓦。坐在新宫花园里,可以听到扎寺的钟声。当年,班禅从新宫坐轿子去扎寺接受朝拜,半个小时就到了。按格鲁教派规定,扎寺可常驻僧人3800多,其中最大的经堂可容纳全寺僧人的一半。 寺内保存有昔日皇帝赐给班禅大师的古瓷、金银碗碟、玉石器、金印等。在灵塔殿,有历代班禅的豪华灵塔。在密宗室里,喇嘛们盘腿而坐,他们面前分别放置大鼓、唢呐、手铃、海螺等,另一边还有8把2米多长的法号。他们时而高声唱经,时而击鼓吹号。有资格参加这种密宗活动的是少数,他们可谓是扎寺中的知识分子。1642年,明代西蒙古卫拉特四部中的和硕特的首领固始汗应五世达赖的要求,率兵进藏,灭藏巴汗,扶持喇嘛教格鲁派。1645年,固始汗送给四世班禅“班禅博克多”(即智勇的大师)封号。1713年,康熙皇帝正式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尊号,确认他对后藏和扎寺的领导地位。后来,十三世达赖与九世班禅失和,后者一度逃到内地。直到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时,才由中央政府调解,恢复班禅在后藏的固有地位。</p> <p class="ql-block">扎布伦寺的建筑很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白塔。</p> <p class="ql-block">神变塔</p> <p class="ql-block">虔诚的僧人。</p> <p class="ql-block">虔诚的藏民。</p> <p class="ql-block">藏民在学习摄影</p> <p class="ql-block">壁画</p> <p class="ql-block">等待听讲经的僧人。</p> <p class="ql-block">讲经中。</p> <p class="ql-block">讲经堂</p> <p class="ql-block">辩经中(讨论的一种方式)。</p> <p class="ql-block">辩经中</p> <p class="ql-block">辩经中</p> <p class="ql-block">经学院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 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深受藏族僧俗的敬仰和爱戴。</p><p class="ql-block"> 班禅大师俗名贡布慈丹,1938年藏历土虎年正月初三诞生于青海省循化县温都乡的一个农户。1941年班禅行辕堪布会议厅按宗教程序认定贡布慈丹为九世班禅的转世灵童,取法名为班禅额尔德尼-洛桑赤,迎往青海塔尔寺供养。1949年6月3日,经当时国民政府总统李宗仁批准为十世班禅。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人大常委、人大常委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等职。</p><p class="ql-block"> 1989年1月28日 (农历腊月廿一),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圆寂。</p><p class="ql-block"> 1989年1月9日,班禅从北京前往西藏日喀则市扎什伦布寺主持五世至九世班禅大师遗体合葬灵塔祀殿--班禅东陵扎布南捷开光典礼。其中多日对僧俗进行摩顶活动,据说有十万之众。由于操劳过度,致使心脏病突发。中央闻讯后,立即派北京医院著名心脏病专家小组乘专机赶去抢救,经多方抢救无效而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班禅的遗体被长期保存。十世班禅大师的法体被供奉在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的孜恰殿堂内。</p><p class="ql-block"> 这是按惯例操作的,著名活佛圆寂之后,遗体允许各界祭悼。祭悼完毕,则进行防腐处理,将骨灰或遗体直接存放于灵塔之中。</p><p class="ql-block"> 这是藏传佛教独特的丧葬形式——“塔葬”,也称为“肉身之制”。 “肉身之制”既表现了信徒的精神要求,也从客观上反映出藏族社会物质文明和科学文化已经发达到能够有效保存人体肉身的水平。</p><p class="ql-block"> 一具肉身的制作过程,是极为复杂的,大体可分为防腐、干燥处理、装金修饰三步骤。首先将遗体加以洗涤,不动一刀一剪地从特殊孔道取出体内的脏器,然后用含苏达(碳酸氢纳)成份的藏地出产沼盐,吸收体内水分,还要用檀香粉、香料、漆液、药物以及高原地带生长的具有防腐消毒作用的植物等等,进行复杂处理,使处理过的肉身达到“全身犹如一人正在睡眠,随时可以唤醒,外部轮廓一如生前”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对于防腐处理过的遗体,还须由金匠进行装金修饰,也就是将真金至薄至柔地一层一层地附丽在遗体上,不出丝毫之微的差错,使每一线条、每一折皱都复制得一如生前。这样,才算完成了活佛肉身的最后定型。</p><p class="ql-block"> 活佛肉身的制作,体现着藏族人民的解剖学、生理学、化学、药物学等方面的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在雕塑和金属工艺方面高超的技艺,体现着藏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p><p class="ql-block"> 听介绍,对已逝的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的法体,就是完全按传统方法处理和保存的。大师的法体先用藏红花、檀香料、盐巴等多种名贵的药水精心沐浴,擦洗,再用绸缎密密裹紧,吸出法体的水分。如此在四个月内按期更换绸缎,使法体的水分完全吸尽,又不损伤体肤,保证了法体的长期保存。在不停的诵经声中,扎什伦布寺的高僧及班禅大师在拉萨的行宫雪林多吉颇章和在日喀则的新宫德虔格桑颇章的工作人员出色地完成了保存法体的工作。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为此提供了500公斤以上的名贵药品,其中有5公斤藏红花、帕苦玛粉、白檀香粉、高级冰片和“六种良药粉”等。在整个过程中,中央也从各个方面给以了大力支持。</p><p class="ql-block"> 瞻礼十世班禅法体看到,端座在孜恰殿内一米多高的法台上的法体头戴黄教尖顶黄帽,身披绸缎法认,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法铃,似在进行庄严的法事活动。法容经整容后已涂上金粉,并重新描了五官。整个法体以玻璃护室保护,似一座小佛堂。前来朝拜、瞻仰者无不为法体完好的保存而惊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