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挚友吴太白

耀祖

<p class="ql-block"> 怀念挚友吴太白</p><p class="ql-block"> 文/ 徐耀祖</p><p class="ql-block"> 太白驾鹤西去已整整20年了,他的忌日是哪一天,我已记不清了。但他去天堂后的五七那天我还记得,2002年10月27日。那天是我们的母校——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建校120周年校庆日,我没参加完校庆典礼,就驱车去利港太白家了。一进太白家,太白的家人、兄弟姐妹、亲戚在办太白的五七祭祀仪式。</p><p class="ql-block"> 我也记不清为啥这天去他家,真巧碰上太白五七之日。我抚摸着太白的骨灰盒,泪水直淌,行三鞠躬礼后,我没心情吃祭祀饭,就离开了他家。</p><p class="ql-block"> 太白姓吴,江阴县利港公社五寨沟村人。他比我大,我们是南菁高中不同班的同学,我在5班,他在6班。南菁高中一个月放一次大礼拜,回家二天,我们在进南菁高中的第一次大礼拜的回家路上认识的。从此,我们成了好同学、好朋友、好兄弟。</p><p class="ql-block"> 之后,每次大礼拜,我俩一道从江阴走到我家申港镇,约20多里路。然后,他还需继续步行10多里路到利港五寨沟村。第二天,我在家等他,一道步行回校。</p><p class="ql-block"> 1961年,我们到江阴城里南菁高中读书,正遇上三年自然灾害和国家归还苏联老大哥的债务,国家正处最困难时期,当然我们就遇上了最困难的求学时光,初中毕业时,只能报考南菁高中和澄西中学(南菁面向苏州专区招收8个班,澄西中学面向澄西片6个公社招收2个班),中专技校停招新生,招生数极少,能考上南菁高中者,可说是百里挑一了。高中毕业时,国家贯彻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八字方针,全国仅招收14.7万高校新生,录用新生政策,贯彻阶级路线,向政治条件优,家庭成份好的工农子弟倾斜。毕业前,鼓励毕业生,学习董加耕,誓当新农民。在校学习时,学习生活极其艰苦,我们是寄宿生,家里穷,各人只有一条被子和一条草蓆,也靠这点行头,我们度过了三年寒窗。进入冬季,我俩将学校分配给我们二人的稻草垫在一张床上,太白睡的是下铺,我就搬到太白的宿舍,一条被盖,一条被垫,度过了三个寒冬。</p><p class="ql-block"> 南菁求学期间,生活艰苦主要是吃不饱。虽然国家分配给我们寄宿学生每月32斤口粮,但总觉得肚子不饱。每次大礼拜回家,母亲总会给我一点大米和一大瓶自己腌的萝卜干。太白的母亲也是这样,给太白一点大米和一大瓶咸菜。回校后,我们舍不得吃,只能间隙性食用这些珍贵的食材。如那天,觉得晚饭没吃饱,我俩抓一把米,放在热水瓶里,去校外的老虎灶,泡一分钱滚烫的开水,放在床底下,晚自修结束,摇动一下热水瓶,俩人分分,加萝卜干、咸菜充饥。此时,应该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刻。</p><p class="ql-block"> 因为用了一只热水瓶泡米汤,次日就只能去井台边洗脸了。特别是严冬的早上,天上星星闪烁,地上寒霜皑皑,我俩已在井边洗漱了。洗漱后,晨练和早读。三年寒窗,学习生活的艰辛,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尽管学习生活艰难,但南菁高中三年锤练了我们的意志,丰富了我们的知识,筑牢了我们坚实的文化基础。学习生活中有许多富有意义,很有乐趣,值得记忆的往事,但鉴于篇幅和文章主题的原因,我不能在此一一讲述南菁许多趣事了。</p><p class="ql-block"> 太白出身于干部家庭,他父亲参加过江阴澄西地区地下工作,解放后在江阴银行系统任职,家庭经济条件比我好,加上他手比我灵巧,学习之余,他喜欢做矿石收音机,我跟着他学习捣鼓。当我们能收到电台的声音,兴奋之极。后来他大学学的就是无线电工程。</p><p class="ql-block"> 高中毕业,学校指定吴太白报考解放军空军工程学院,指定我报考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我俩填报的普通院校都是大连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他录取了,我落榜了。他上大学,继续深造,将来报效祖国。我当代课、民办教师,经历人生许多磨难。</p><p class="ql-block"> 他上大学期间,不断给我寄手抄的数理化复习题目,鼓励我复习再考,希望我也能踏进大学校门,我也为圆大学梦而努力过,奋斗过。</p><p class="ql-block"> 每当他从读书的大连工学院回来或从工作的云南回乡探亲,他第二天就会来我处看我。我也会隨他去他家稍住几天。至今,我们两家往来从未中断。</p><p class="ql-block"> 他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祖国西南边陲个旧市云南钖业公司矿山电工科。一干几十年,直到下岗回乡等待退休。</p><p class="ql-block"> 吴太白下岗后,偕同他夫人回到江阴市利港镇五寨沟村老家,其夫人是学医的。为生存和便利乡亲,在本村开了一家诊所。也因这诊所,撬动了利港医院的蛋糕,利港医院大动干戈,以致上了法庭。居然以吴太白夫妇胜诉,利港医院败诉告终。 </p><p class="ql-block"> 2001年年初,我因肛裂需手术治疗,但家里卧床多年的老丈人需人照顾,我老伴无法到医院照应我。无奈之下,我向苏州的朋友求助,帮我手术之日一天之忙,但无回音。此时,我想起了太白,请他来苏州帮我一下。太白夫妇得知后立即来苏州,他夫人又懂医,使我顺利手术和康复。</p><p class="ql-block">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吴太白在离退休前二年,查出肝癌晚期,江阴人民医院医生判定,生命最长不会超过三个月。我很惊讶,从苏州赶到江阴人民医院,太白对我说是真的。眼看好同学在预计的时间里就要永别,我实在无法接受。我建议换个医院看看,但太白的医保关系在云南钖业公司,只能回云南昆明云钖公司总医院治疗,给他治疗带来许多困难。也就是这次我们在江阴人民医院的分别,成了我俩的永别。半年后,太白在云南昆明走了。在他弥留之际,我们通了电话,他嘱我保重,身体最重要。此时的我泪水汪汪。</p><p class="ql-block"> 太白遗愿,叶落归根。太白与他的父亲一起安葬于江阴市利港镇公墓,次年的清明,我从苏州到利港,为太白扫墓,之后连续三年,我没有忘记上坟看他。</p><p class="ql-block"> 吴太白老实厚道,为人正派,谦和低调,实实在在。他聪明、手巧、吃苦耐劳,好人也。</p><p class="ql-block"> 我能与吴太白成为终身的好同学而深感欣慰。</p><p class="ql-block"> 今作此文,怀念挚友吴太白,寄托对他深切思念。</p><p class="ql-block"> 在结束此文时,引用一段文字作为结语。</p><p class="ql-block"> 《交友“铭”》 </p><p class="ql-block">友不在多,知心就行;貌不在美,心仁则灵。斯是好友,唯吾真情。遭难舍身救,遇福共分享。彼此存信任,处事有默契。可以同生死,共患难。无争吵之乱耳,无猜嫉之劳形。战国廉蔺交,盛唐李孟情。好友云:“君交如水。”</p><p class="ql-block"> 2022年8月写于苏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笔者:徐耀祖</p><p class="ql-block">原任:</p><p class="ql-block">江阴县申港中学高中数学教师, </p><p class="ql-block">后供职于:</p><p class="ql-block">苏州市外经贸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