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苏州御窖金砖博物馆

悠然自得

<p class="ql-block">  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是国内独家以“御窑金砖”为主题的博物馆,由著名建筑设计师刘家琨主持设计。</p><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整体设计颠覆了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苏式建筑风格,将北方的粗狂野趣与南方的精雕细琢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互相融合的艺术感。</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前厅既有宫殿建筑的宏伟和对称感,同时在主立面用了苏州白墙黛瓦的写意手法体现本地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  走入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的核心建筑一一主馆,映入眼帘的便是序厅中央的四十九块金砖,其完全采用古法,耗时半月铺设完成 完美还原了古代宫殿的金砖墁地。</p> <p class="ql-block">  当年古代工匠制作金砖时,先要选土,所用的土质须黏而不散,粉而不沙。选好的泥土要露天放置整整一年,去其“土性”。然后浸水将粘土泡开,让数只牛反复踩踏练泥,以去除泥团中的气泡,最终练成稠密的泥团。再经过反复摔打后,将泥团装入模具,平板盖面,两人在板上踩,直到踩实为止。然后阴干砖坯,要阴干7个月以上,才能入窑烧制。烧制时,先用糠草熏一个月,去其潮气,接着劈柴烧一个月,再用整柴烧一个月,最后用松枝烧40天,才能出窑。出窑后还要经过严格检查,如果一批金砖中,有6块达不到"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程度,这一批金砖都算废品,要重新烧制。就这样从泥土到金砖,要长达两年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  御窑金砖是中国传统窑砖烧制业中的珍品,明清以来受到历代帝王的青睐,成为宫建筑的专用产品。明代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大兴土木建造紫禁城。</p> <p class="ql-block">  经苏州香山帮工匠的推荐,陆慕砖窑被工部看中,决定“始砖于苏州,责其役于长洲窑户六十三家”,由于质量优良,博得了永乐帝的称赞,赐名窑场为“御窑”。所谓"金砖",实际上是规格为二尺二、二尺、一尺七见方的大方砖的雅称。古籍《金砖地》有这样的解释:"专为宫烧制的细料方砖,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敲之作金石之声,称之为“金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运送金砖进京可是件大事。金砖的包装、装船、运输,极有讲究, 需要大批量专船专运。先要编队,前首官船坐着押运官员,后面货船按顺序排好,官船打着“苏州府”灯笼,每船插黄龙旗,有兵卒守护,择良辰吉时开炮启运,浩浩荡荡驶入大运河北上。</p> <p class="ql-block">  在铺设金砖时,先须按尺寸切磨加工,以使谩好的地面严丝合缝。然后经过抄平、铺泥、弹线、试铺等几道工序把砖铺好刮平。最后在谩好的金砖上浸以生桐油才完工。每个瓦工和两个壮工每天只能铺墁五块金砖。</p> <p class="ql-block">  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以及十三陵之一的定陵内的地面均为御窑所产方砖铺,这些大方砖上尚有明永乐、正德,清乾隆等年号和"苏州府督造"等印章字样。 </p> <p class="ql-block">  御窑金砖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是我国民族建筑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用金砖铺成的地面具有光润耐磨、愈擦愈亮、不滑不湿等特点,既可防止地下潮气上升,又能把宫殿衬托得更加雄伟壮丽,把豪宅古居装点得更加富丽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皇宫里方方正正的金砖是烧制的,为了杜绝粗制滥造,降低监管成本,每块砖上侧面都有款识、规格、生产时间跟制作人。</p> <p class="ql-block">  在三楼出口处,还有一个和二楼直通的景观性“窑洞”,以混凝土与清水砖砌成,它集齐“土窑”的各种元素,蜕变成一个充满艺术性的“窑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多年努力,这一传统工艺被“复活”,1990年,北京故宫筑修复和仿古建筑工程所用,还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p> <p class="ql-block">走出御窖博物馆阵列室从三楼出来,便可以看到窑址区了。“姐妹窖"至今还在烧制金砖,是一座“活文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馆内陆慕御窑址为明清时期保存最完整的御窑址,在</p><p class="ql-block">2006年就被列入了活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双遗产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2006年,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御窑金砖制作技艺不仅是以物质为载体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凝聚,代表中国古代砖瓦制作技艺的最高水平,亦是陆墓窑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苏工苏作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p> <p class="ql-block">  通过砖窑遗址感受时代的变迁。29道工序,600多年传承,金砖背后体现的匠人精神和文化魅力是无穷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