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以“术”启“道”,是在教育人生中自我实现的生活方式,这是我所理解的写作对于我的一种意义。写作---专业成长---专业品质—教育人生。这种认知构成我理解的教师职业的一种思维逻辑。</p> <p class="ql-block"> 一、写作启动专业成长</p><p class="ql-block"> 1.写作的价值</p><p class="ql-block"> 第一,留下一份真实的教育生活文字记录。这是老师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自己咀嚼、回味,也可供别人研究、怀念。教师幸福完整的教育人生,需要精神的丰盈和滋润。知名教育媒体人李振村说过:若没有历史,北京故宫就是一群老房子;没有故事,长城就只是城墙和一堆烂砖。如果教师做一辈子教育工作,没有沉淀一些故事,留下一些文章,那么教育人生就会显得干瘪、暗淡无光。</p><p class="ql-block"> 第二,推动自我的提升、重塑。坚持负责任的写作,是锤炼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力的好方式,在写出文章的同时,我们内在的精神气质已在悄悄改变,写作会让我们的“思想海拔”不断升高。</p><p class="ql-block"> 第三,让声音传播得更久远。看看李树臣老师发表的、被人大《初中数学教与学》转载的大量文章,我们就会发发现,李老师一定是下了很大功夫的。李老师成为《初中数学教与学》编委,正是因为他是有影响力的人。在他的引领下、影响下,相信我们会有很多老师成长起来。</p> <p class="ql-block"> 2.教师怎样研究</p><p class="ql-block"> 通过于波老师的讲座,我体会到做研究型教师的确苦和累,但又乐在其中。要做一些和研究相关的事,首先要置身于研究的磁场,多观察,多请教、多反思,多实践。这个磁场可以是课堂、可以是教学,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学校教育状态和自我状态,多入眼,多入心,多记录。</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想写点什么的时候,往往是对某个教育问题、教育现象有了一些感悟和想法,开始了思考,这是教师“自己”的研究的开端。在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多些敏感,多些理性,多些批判性。</p> <p class="ql-block"> 二、积极走向自我认同</p><p class="ql-block"> 如果我们紧盯职业的不如意,把问题都归于外界而不反躬自省,反求诸己,就会在教育生活的“黑洞”之中越陷越深,最后一无所成。</p><p class="ql-block"> 1.成长是化解教育生活不如意的唯一可行途径</p><p class="ql-block"> 以积极主动的态度、研究的方式、创新的眼光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教学,班级管理等等,换一种新的教育生活方式,主动寻找教育乐趣和成就感。因为自己内心的体验,是别人给不了的。</p> <p class="ql-block"> 2.自我认同,首先是职业认同</p><p class="ql-block"> 要发自内心的原意把人生安放于数学课堂和学生教育,把“让自己成为一个幸福的教育人”作为追求目标,所有的教学活动、教学探索、都围绕成就学生、解放自我、提升与愉悦自我来展开。有规划的阅读教育理论或理念启迪性著作,并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紧密联系,不断反思,及时总结、提炼,形成自己系统化的教育信条,让它成为自己教育人生道路上的明灯,我们的能力不断增强、能力边界不断拓展,精神境界不断提升,就是成长。</p> <p class="ql-block"> 3.由此向,及远方</p><p class="ql-block"> 感谢教研员张曼老师一直以来提供的帮助,鼓励支持。感谢李树臣老师的督促、引领,感谢齐鲁名师于波老师的讲座分享,感谢聊城教育体育局教研员郝红敏主任提供平台,组织活动,力促骨干教师成长。借助集体的力量、平台和提供的资源,群策群力,在数学教育教学上,我们必能由此向,及远方。</p> <p class="ql-block"> 最值得欣赏的风景,是自己奋斗的足迹。没有一场大雨不会结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熬过生命中无人问津的冬日,待春光明媚之日,繁叶必会开花,满枝必结硕果。</p> <p class="ql-block"> 常怀谦卑之心,不断审视自我,才不会在浮浮沉沉的人世间,迷失航向。</p> <p class="ql-block"> 越是难熬的时候,越要告诉自己,别怕,我们的心没那么脆弱,咬咬牙,再坚持一下,生活永远打不倒一个坚强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