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数学新课标2022版》心得体会

李金丹🌹归去来兮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为一线数学教师,近期我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我一边听课,一边翻看原来的课程标准的笔记,两者对比虽有一知半解的时候,偶尔也会豁然开朗。因此,收获颇多,感触较深,这两天的学习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发展性学习以及创造性学习,又要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本领和素养!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学习所得。</p> <p class="ql-block">一、新课标的变化</p><p class="ql-block">从大的方面来看,周远芳教授将新课标的变化解读为一个观点、两个原则、三个突破。从小的方面来对比可知,对于教学内容来说要注意的变化可以总结为12处增加,2处删减,5处调整。其中,我有困惑的是四分位数和箱线图,比较感兴趣的是代数推理。在新课标的学习中,我得知,以前的课标没有重视代数推理,把等式性质升格为基本事实。把原本的选学内容,一元二次方程中根与系数的关系升级为必学内容。新课标有效衔接了初中高中的数学知识,原来初中数学过于注重几何,现在,我们应该加强学生代数推理。本次新课标还提出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建议,改变了以往以注重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新课标强调了数学教学的整体性,还新增了学业质量章节。所以我们应该在原来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上做出适当的调整以及整理反思,做到更好的教学。</p> <p class="ql-block">新课标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就是确立核心素养在课程目标中的导向作用。一个学科有学科的素养,那么数学的核心素养在于强化了育人导向功能,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核心素养都具有“三会”特征,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p> <p class="ql-block">二、教学改进和思考</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根据周远芳教授的“三观”、“三端”、“三环”的教学建议,数学教学首要的就是以素养为本,强化数学育人功能,我认为和原来的“数学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这一观点是相通的,但是又更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胡红芳老师的教学启示“</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切实尊重学生主体,推进阶段性新知教学,整体把握知识联系,构建一致性认知体系,着力提高思维能力。搭建结构性训练系统,立足培养核心素养,挖掘领域性育人价值</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形象生动的讲述中,胡老师结合教学实例给出教学建议,如负数应该从现实生活出发;学习字母表示数时应从身边的事物理解;在整体把握知识联系时,应在对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到代数的认识,再结合图形的认知,达成数形结合的思想,同时,我们要改变单一的讲授模式,多注重启发式的教学。另外,我一直认为初中的数学知识和小学是分不开的,在本次学习之前我也特意听了小学数学新课标的讲解,所以我也应和胡老师的观点,在平时的教学反思中,初中的教学应多结合小学的内容和高中的讲课方式,由于新课标要求,初中数学核心素养,以小学为基础,为高中高考而服务,结合这种形式变化,我认为数学教学原则应该做到</span><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坚持全面发展,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span></p>

新课标

教学

数学

素养

育人

学习

初中

核心

小学

代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