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课改,分享促成长

陈晓梅

<p class="ql-block">——昆二十一中2022年秋季学期开学校本培训报道之三</p> <p class="ql-block">  2022年秋季学期刚开学,昆二十一中开启了为期一周的校本培训。为了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升教师基于新课程标准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整体教学能力,引导教师快速了解、熟悉新课标的变化,正确领会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自8<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月24日起,葛晓洪校长围绕“新课标·新课程·新教学”</span>开展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集中学习研讨活动,解读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主要变化和改革重点。</p> <p class="ql-block">  葛晓洪校长以“每一课时都要融入思想教育”作为培训的开篇之言,带领全体教师深入细致解读新课标、探寻如何开展新教学。葛校长说:在新课标指导下,教师要学会怎么教。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重点突出和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活动要做到“眼中有人”,发挥育人功能、为学生“画好像”。</p> <p class="ql-block">  葛校长还强调:新时代的教师要讲政治、强专业,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落实中央“双减”部署,突显课堂的实践性和创新性。</p><p class="ql-block"> 在培训中,葛校长以提问、讨论等方式,让老师们对刚刚学到的理念阐述感悟感想。葛校长生动的问题“如果老师上课‘涛声依旧’,对现在的学生有什么吸引力?”引发全体教师的反思。老师们就“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怎么设计”“大单元教学怎样开展”“跨学科教学”等问题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p> <p class="ql-block">  此次培训,教研气氛浓厚,葛校长利用“培训+”的方式,切实让全体老师动手记、动脑思、动嘴述,培训后老师们坦言收获良多。</p> <p class="ql-block">  专题学习培训之后,全体老师按学科分为语文、数学、英语、道法史地、理化生、其他学科共六个大组围绕新课标下的新教学改革展开交流研讨。在讨论中老师们有感悟,有思考,也有困惑,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大家对新课程、新教学的思路逐渐清晰。</p> <p class="ql-block">  26日上午,六个学科组各选出一名代表对研讨内容进行全校交流。</p> 语文组 <p class="ql-block">语文组代表解悦老师说:</p><p class="ql-block"> 在语文新课标实施过程中,语文组一致认为采用大单元教学有利于核心素养的落地。在研讨中我们注意从以下几点出发来设计大单元教学:</p><p class="ql-block">1.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单元目标来源需要全方面考虑,需认真研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每个单元的单元导语,三者有机结合明确单元目标。</p><p class="ql-block">2、在教学任务的安排和提出问题的设计上,一定要明确,一定要有指向性,要让学生清楚看懂,不能模棱两可。</p><p class="ql-block">3、设计任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设计中要有任务驱动,要有情景设计,激发学生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内驱力。</p><p class="ql-block">4、评价与检测要与教学目标相结合,要明确评价的目标。在作业设计方面要能充分体现分层教学,要能够体现学生的能力。</p><p class="ql-block">5、大单元教学的设计可根据学情的不同,用多种方式组合文本。一个单元中可以多篇文章共读,也可以以核心篇目为例,带动其他篇的阅读。</p><p class="ql-block">6、要善于以学生个性成果来反应学习过程,学生的作品都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有或多或少的体现,这就是指向立德树人的个性化作业。</p><p class="ql-block">7、大单元教学设计除了任务驱动,还要注重情景设计。学科核心素养是让学生形成必备品格,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程度需要通过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并能完成某种任务来衡量,情景设计还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的完成一件事。</p> 数学组 <p class="ql-block">数学组代表史袁进老师说:</p><p class="ql-block"> 在数学目标中要体现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要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要选择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改变单一讲授式教学,注重启发、探究、互动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跨学科教学把与数学联系紧密的理化生学生的情景引入数学教学中,处理一些数学问题。还可以把艺术、信息等学科知识作为提升学生兴趣的方式引入数学学习中。</p><p class="ql-block"> 大单元下的作业设计要贴近教材,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重基础,习题选择上注意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观察、表达、迁移等学习过程,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p> 英语组 <p class="ql-block">英语组代表杨维老师说:</p><p class="ql-block">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具体来说就是在围绕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关注,思维品质的提升和文化意识的培养。简单来说就是要求课堂“活”起来。因此,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呢?</p><p class="ql-block">1.让渡话语权,课堂从“一言堂”转向“交流平台”。尊重语言的双向性,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如开展课堂小调查。</p><p class="ql-block">2.从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从“独白剧”教学向“对话式”教学转变。如情景剧、课本剧扮演,创设实际的操作活动,让学生边说边做。</p><p class="ql-block">3.创设真情境,课堂从“练习”转向“应用”。如采用贴近生活的素材,引导学生思考,进行思维品质的提升。</p><p class="ql-block">4.释放真情感,课堂从“严肃”转向“有趣”,如课本上2d,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有表情的进行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兴趣。</p><p class="ql-block"><br></p> 道法史地组 <p class="ql-block">道法史地组代表罗亚丹老师说:</p><p class="ql-block"> 道德与法治、历史、地埋三个学科的核心素养除了对本学科学生能力培养有具体对要求外,对于学生人格的培养,落实国家立德树人的要求也有共性的地方:比如道德与法治的健全人格、责任意识;历史的家国情怀;地理的综合思维都是学培养有能力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提出共性的培养目标。如何落实呢?</p><p class="ql-block">课前:根据学情,搜集素材,做好备课;重新整合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课中:开展多种教学活动,提供图文资料,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利用辩论赛、角色扮演等课堂活动来丰富课堂内涵。</p><p class="ql-block">课后:分层作业的布置,布置多样化的作业和实践性的作业。</p><p class="ql-block"> 老师们要改变传统单一的作业设计模式,让作业有知识结构、逻辑联系、素养联系、情感主线的特点。让作业设计要体现以下特点:</p><p class="ql-block">1.建构知识结构。</p><p class="ql-block">2.培养发散性思维。</p><p class="ql-block">3.综合解题能力。</p><p class="ql-block">4.跨学科整合知识。</p><p class="ql-block">5.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p><p class="ql-block">6.家国情怀的渗透。</p><p class="ql-block"> 全体教师将致力于:把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创新教学,为学校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而努力。&nbsp;</p> 理化生组 <p class="ql-block">理化生组代表姚瑞老师说:</p><p class="ql-block"> 开展跨学科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1、加强跨学科教研,拓展自己的视野,研讨学科间教学内容的交叉点,</p><p class="ql-block">交流学生已有的学科基础,提高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科间教</p><p class="ql-block">师的合力。</p><p class="ql-block">2、重视跨学科教学活动的设计,如目标、问题、任务、过程、结果和</p><p class="ql-block">评价,以及时间安排、组织形式、指导方式等。</p><p class="ql-block">3、 根据课程标准中提供的案例,先进行模仿,找到方法后,再进行设计。</p><p class="ql-block">新课标、新课程为学科高质量发展勾画了清晰的蓝图。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主动将课标学习和具体教学实践对联起来,对照学习,实践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不偏离方向,进而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p> 其它学科组 <p class="ql-block">  其它学科组代表刘旭老师说:</p><p class="ql-block">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内容更加注重多元化,“欣赏、表现、创造、联系”四大类涵盖了14向学习内容,将原本静态的知识、技能、文化、观念等内容,以多种学习任务的方式组合起来,将课程内容和艺术实践、学生生活相联系。</p><p class="ql-block">一、整合+实践。聚焦在核心素养上,有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个方面。科学实践要守住学科本源,紧扣艺术体验为核心,挖掘学科的深度。</p><p class="ql-block">二、融合+拓宽。增强与其他艺术以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社会,自然,生活等的关联,增强艺术学科的宽度。</p><p class="ql-block">三、目标+任务。带着任务问题的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生活、学科与人际的联系和拓展。多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出发创设情境设计内容规划活动完成任务。</p><p class="ql-block">四、活动+情境。核心素养要求在主动参与探索实践中培养师生互动,让学生动起来,合作起来,学习起来。注重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运用多种方法和教学手段。以符合学生生活经验、兴趣相关联的内容来创设情景。</p><p class="ql-block">五、创意+创新。思维的创新,实践的创意,启发学生的想象,选择自己有个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认知。</p><p class="ql-block">六、文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传承各种不同的文化,吸收借鉴优秀文化的成果,了解不同地区、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理解和包容中共建文化共同体。</p> <p class="ql-block">  最后,葛晓洪校长对六名老师的交流进行了点评。她充分肯定了全体老师的学习态度,同时也希望老师们在新学期的教学中不断理解,领悟,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程标。“树立终身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这是我们教育人一直奉行的学习境界。</p> <p class="ql-block">  三天的新课标培训,老师们用心聆听,认真思考;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积淀,收获满满。通过本次培训,老师们对2022版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把握,并促使自己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提高业务技能,而对新课标的解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反复阅读、用心揣摩,更重要的是要结合教学实际慢慢探索、体会。</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昆二十一中的校本培训工作,在葛晓洪校长的引领和高度重视下,创新方式、注重提升、体现成效,激发了全体教师的内驱力,为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基础。</span></p> <p class="ql-block">来源:教科室</p><p class="ql-block">供稿:胡纳英、各学科组</p><p class="ql-block">图文:陈晓梅</p><p class="ql-block">终审:葛晓洪</p>

学生

教学

学科

素养

新课标

老师

单元

课程标准

设计

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