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冷思考|绘本、阅读和生活

羽旎鲍料xia

<p class="ql-block">第一次真正接触到的绘本是《猜猜我有多爱你》,看着温暖的画面,听着同学在台前一字一句地分享着,心想:这种方式真好呀,连大人都很有收获,更别说是孩子了。当时我的收获是爱可以视觉量化,有时爱也会藏在看不见的地方,需要慢慢体会。之后的我因为从事学前教育工作,陆续会接触到很多类绘本。</p> <p class="ql-block">由于从小缺失绘本阅读,初始阶段经常像海绵一样,拿过来一本,文字就着图画一气看完,习惯似的一定看看最后作者分享的背景或寓意,契合时满心欢喜,有出入时再次翻看,直到自己理解到那层意思,要不总觉得没看懂这绘本。</p> <p class="ql-block">因为是寻着文字阅读的,文字的数量对我的阅读是很有影响的,成片的大段文字让人感觉繁琐,顾着看文字就忽视了绘画。那文字少点呢?数量适度的感觉还是不错的。直到今年暑假我遇到了第一本无字绘本《7号梦工厂》,拿过来随意翻阅了两下,惊讶地发现里面竟一个字都没有,第一反应就是找找这绘本的线上资源,可以帮助我理解绘本内容。果不其然,一搜索果真有相关的文字可以拿来阅读,对着文字我对号入座似的,翻阅着故事的情节以及一些作者隐藏的“小心机”。</p> <p class="ql-block">前几天听应彩云老师在她的新书《绘本中的科学》发布会上说的绘本的阅读、学习和梳理问题,提到了关于绘本的科学主题的梳理受启发于一部爱情电影,即她真实的生活。看,一个真正在读绘本的人,一定不只是在读绘本,而是带着真实的自己在读、在感、在悟。作者在创作时自然带着他的思想,但是并不代表仅有这一个角度,相反,一个好的作品带来的学习与启发,从来都不是一致或单一的,而是有更多的开放与包容。</p> <p class="ql-block">懂得了道理就会读绘本了吗?我查阅资料时不自觉的还是找日本松居直先生的有关论述,其中《松居直:亲自给孩子讲故事,这种体验对孩子特别重要》中说,亲自给孩子讲故事,这种体验对今天的孩子来说特别重要。在这影视时代,最重要的是孩子身边的人跟他们说话,或是给他们读书。不是让孩子自己读书,而是大人读书给孩子听。有了这种用耳听语言的体验,而后孩子又学会读文字,并通过文字进入语言的世界,体会其中的乐趣。所以,开启读绘本的是亲自读出来,而不只是听机械发出的,因为机器是机械,而人的嗓音中是包含着感情的,说话人、讲故事人的感情。人与人讲话是语言的基本关系,基本体验。</p> <p class="ql-block">其实不管是自己读绘本还是亲子阅读、师幼阅读,付诸情感的阅读绘本,不带任何的功利思想,仅仅和自己、孩子专注于书的当下,珍惜与每一本绘本的相遇,丰盈对绘本与生活的体悟,收获的将是真实、充实、扎实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每件事情都有既定的规则,世上万物也皆有固定的模式。唯独“想象力”,可以无拘无束、天马行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