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综合改革关系国家发展大计,承载广大考生美好期盼,事关千家万户切身利益,政策性强,关注度高。2022年5月,教育部正式确定陕西、 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青海、宁夏等8省区作为第五批改革省份,自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起,启动高考综合改革。<div> 为帮助大家全面学习,系统了解和准确把握陕西省高考综合改革的政策措施、程序规则等,省教育厅组织有关专家和长期从事考试招生工作的有关同志, 对《陕西省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 称《实施方案》)所涉及的有关内容进行解读,供大家参阅。<br></div> <h1><b>1、国家开展高考综合改革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b></h1> 答: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恢复全国统一高考40多年来,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及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高考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完善,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考试招生体系,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 公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基本符合中国国 情的人才选拔道路。这一制度总体上符合国情,权威性、公平性得到社会 的普遍认可,但也存在着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主要有简单"唯分数论" 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等现象。<br>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为党中央确定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党中央、国务 院直接领导和推动的重大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 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考试招 生制度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明确要求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 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 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 考定终身"的弊端。<br> <h1></h1><h3></h3><h1><b>2、我省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b></h1> 答: 2014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做出了系统部署。<br>陕西省迅速贯彻落实,按照分步实施、高职先行的原则,于2015年印发了《陕西省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随后相继岀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考综合改革基础保障条件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改革文件,强化基础条件保障、师资配备r开展省、市、县、校四级培训,完善了随迁子女在 陕参加高考实施细则,规范了高考加分政策,合并了本科二、三批次等, 为有力推动高考综合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我省高度重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成立以赵一德省长为组长的高考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工作。2021年5月,经省政府同意,向教育部报送了《陕西省教育厅关于高考综合改革基础条件自评情况的报告》,申请我省2022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2025年整体实施。省教育厅先后派出三批次、数十名专家团队赴10余个先行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省份开展调研,吸纳借鉴先行省份经验,深入我省各市、县 (区)教育局、高中学校开展实地调研,召开60余次座谈会和征求意见 会,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建议,50余次易稿,最终形成了我省《实施方案》。<br><b>改革的总体情况<br></b> 2021年12月,教育部对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基础条件开展了调硏指 导,对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基础条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br>2022年,我省《实施方案》先后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省委常委会会 议审议通过,报教育部备案后,于6月22日由省政府印发执行。《实施方案》的印发标志着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全面启动。 <h1><b>3、我省高考综合改革的总体时间安排是怎样的? </b> </h1><h3> 答:根据教育部高考综合改革总体工作安排,明确我省作为第五批推 进高考综合改革8省份之一,2Q22年全面启动高考综合改革,2025年整 体实施,即自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启动,2025年起,实行 ”两依据、一参考"的考试招生模式,采用"院校专业组"方式实行平行 志愿录取。</h3> <h1><b>4、我省高考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b><br></h1><h3> 答:我省高考综合改革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人才和维护社会公平出发,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动我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和区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h3> <h3></h3><h1><b>5、我省高考综合改革遵循以下基本原则:</b></h1><p>一是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发展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扌寺正确的育人 导向,把立德树人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 面发展素质教育,促逬学生成长成才。<br></p>二是坚持公平公正。把促进公平作为高考综合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 建立健全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的考试招生制度,积极回应社会 关切,推进改革工作平稳开展。<br>三是坚持科学选才。完善多元评价考试制度,增加学生选择权,完善 监管机制.确保考试招生工作高效、有序实施,提高人才选拔水平。<br>四是坚持统筹推进。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各项教育改革的衔接配 套工作,协同推进教学、考试、招生和管理等综合改革,着力增强改革的 系统性、整体性,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h1><b>6、我省高考综合改革的目标是什么?</b><br></h1><h3>答:2022年全面启动高考综合改革,2025年整体实施,加快完善德 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 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普 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体制机制。</h3> <h1><p></p><p><b>7、我省高考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b></p></h1><h3>答:我省高考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br>一是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br>二是完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将高中学生思想品德、学 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综合素质评价 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br>三是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确定我省采用 “3+1+2”模式,即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语3门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1门首选科目(历史或物理)成绩、2门再选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成绩构成。高校 招生按物理科目组合、历史科目组合分列招生计划,分别划线,分别投 档,采用”院校专业组"方式实行平行志愿录取。<br>四是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将高等职业院校考试招 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h3><p><b>8、高考综合改革后,我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考试招生的主要形式有哪些?</b></p><h3>答: 我省按照国务院《实施意见》总体要求,确立了普通高校招生和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招生为主要形式的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考试招生 制度。<br>普通高校招生以本科层次招生为主,主要为普通本科高校选拔学生, 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考试招生模式。<br>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招生以高职(专科)层次招生为主,实行“文 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主要为高职(专科)院校选拔学生。<br>此外,我省现阶段还设有普通高等学校职业教育单独招生(以下简称 “职教单招”)面向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的毕业生单独招生。 </h3><p><b>9、高考综合改革后,实施“3 + 1 + 2”模式和传统的文理分科有何区别?</b></p><h3>答:“3+1+2”模式和传统的文理分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br>一是目标导向不同。“3+1+2”模式既体现了物理、历史学科的基础性作用, 突出了高校不同学科专业选才的要求,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 的综合素质。<br>二是选择科目组合不同。“3+1+2”模式下,学生在12种组合中自主选择,增大了考生的选择面。而传统文理分科仅有2种固定的 组合供考生选择。其中,文科考生只能选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1种固定组合,理科考生只能选物理、化学、生物学1种固定组合。<br>三是考试内容不同。“3+1+2”模式中,学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考试时不分文理,所有考生的考试试卷完全一致。而传统文理 分科的数学考试科目,试卷的内容和难度则是有区分的。<br>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h3><p><b>10、什么是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b></p><h3>答: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教育考试 规定,由省教育厅组织实施的考试,主要衡量普通高中学生达到国家规定 学习要求的程度,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制度。<br>自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起,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 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以及高中同等 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也是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选择性考试成绩是高校录取参加统一高考考生的重要依据,计入高校招生录取 考生总成绩。</h3><p><b>11、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目的是什么?</b></p><h3>答:一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避免 严重偏科现象,全面提高综合素质.<br>二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计入考生总成绩的选择性考试科目,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和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以及普通高中 办学条件,扬长避短选择。<br>三是促逬高中教育质量提升。通过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改革, 引导普通高中落实课程方案,加强课程实施,提高办学质量。<br>四是促进高校科学选才。高校可以针对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通过合理 设置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提高选拔人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h3><p><b>12、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的区别是什么?</b></p><h3>答:合格性考试与选择性考试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区别:<br>一是考试目的和作用不同。合格性考试目的是检查高中学生是否达到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学业要求,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以及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也是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选择性考试目的则是在合格性考试对应科目合格的基础上,凸显不同高中生在学业修习上的学科特长,是高校录取参加统一高考考生的 重要依据.<br>二是考试科目不同。合格性考试覆盖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14门学习 科目。选择性考试是在物理或历史中选择1门、在思想政治、地理、化 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共计3门科目组成选择性考试科瓦<br>三是考试内容不同。合格性考试内容为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必 修内容要求,选择性考试内容为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必修和选择性 必修内容的综合要求。<br>四是成绩呈现不同。合格性考试科目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级 呈现。选择性考试科目中的物理、历史2门科目成绩以原始分呈现,思想 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等4门科目成绩以等级分呈现。<br>五是考试时间不同。普通高中高一年级、高二年级学生参加合格性考试时间分别安排在每学年第二学期末,高三第一学期末安排音乐、美术科目的考试,第二学期期中安排体育与健康科目的合格性考试;选择性考试 时间安排在统一高考科目考试后进行。<br></h3><h1><b>13、合格性考试包括哪些科目?内容是什么?</b></h1>答:合格性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俄语、日语、 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 学、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14门科目。<h3>合格性考试内容为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要求。 </h3><p><b>14、合格性考试的考试对象有哪些?是否可以补考?</b></p><h3>答: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均须参加合格性考试,高中阶段教育其他学校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也可参加合格性考试。<br>合格性考试未合格的科目可以继续报考,合格的科目不得重复报考, 合格性考试的成绩长期有效。</h3><p><b>15、合格性考试如何组织?</b></p><h3>答:合格性考试每年组织1次。合格性考试中的语文、数学、外语 (含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思想政治、历史、地 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等10门科目由省级统一组织实施; 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通用技术等4门科目和物理、化学、生物学实验等考试由省级统一制定实施方案,市级具体组织实施。<br>普通高中高一年级、高二年级学生参加合格性考试时间分别安排在每学年第二学期末。高一年级学生参加合格性考试科目不多于4门,且在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科目中最多选择1科,在化学、生物学、历史、地理科目中最多选择3科。<br>高二年级学生参加合格性考试科目可在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通用技 术科目中自主选择科目。高三第一学期末安排音乐、美术科目的合格性考试,第二学期期中安排体育与健康科目的合格性考试。<br></h3><h1><b>16、合格性考试成绩如何呈现和运用?</b></h1><h3>答:合格性考试科目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级呈现。<br>合格性考试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及普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 据,也是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合格性考试科目成绩合 格方可参加其对应科目的选择性考试。<br>合格性考试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同时也是普通高中学校课程 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测的重要参考依据。</h3><p><b>17、选择性考试包括哪些科目?考试内容是什么?</b></p><h3>答:选择性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等6门科目。学生在历史和物理科目中首选1门科目,在其余4门科目中 再选2门科目参加选择性考试。<br>选择性考试内容为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的综合要求。</h3><b>18、考生确定选考科目时,为什么要在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选择1门,在其余4科中选择2门?</b><br><h3>答:我省《实施方案》规定,学生在历史和物理科目中首选1门科目,在其余4门科目中再选2门科目参加选择性考试。<br>这样设置的主要考虑是:一是体现高校人才培养需要。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物理学科是自然 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历史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高中阶段的物理和历史科目是大学阶段学习自然科学类专业和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以及其他交叉学科专业的重要基础。因此,考生在这两个科目中选择1门,有利于为进入大学开展专业学习奠定扎实基础,也有利于 高校相关专业对学生进行培养。<br>二是符合我省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实际。我省各地高中办学条件存在一定差异,将物理或历史科目作为考生必选的科目之一,可以与现有师资、教室等条件有效衔接,引导不同地区、中学的学生合理选择学习科目,科学制定生涯规划,为进入大学继续深造奠定坚 实的专业基础。</h3><h3>三是有利于学生多样化成长发展。学生从思想政治、地 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参加选择性考试,理论上有12种组合。相比改革前文理分科的两种学科组合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而且促进了文理交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学其所好、考其所长、报其所愿的 原则,更加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机会。<br>同时,为了便于投档录取,高校在安排招生计划时,将分物理科目组合和历史科目组合两个类别分别编制,在录取时,也将按照选物理的考生 和选历史的考生分两个序列进行排队录取。即同一名考生无法同时在物理科目组合和历史科目组合两个队列中排队录取,因此考生只能从物理或历史中选择1门参加选择性考试。</h3><h1><b>19、选择性考试科目选择组合有哪些?</b></h1><h3>答:选择性考试科目理论上共有12种组合,具体组合如下:<br>序号物理科目组合|序号历史科目组合<br>01物理化学生物学 07历史思想政治地理<br>02物理化学思想政治 08历史思想政治化学<br>03物理化学地理 09历史生物学思想政治<br>04物理生物学思想政治 10历史地理化学<br>05物理生物学地理 11历史地理生物学<br>06物理思想政治地理 12历史化学生物学</h3><h1><b>20、考生如何确定选择性考试科目?</b></h1><h3>答:科学合理确定选择性考试科目主要是要结合自身兴趣特长和优 势、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普通高中办学条件进行选择。第一,考 生可根据个人志向、兴趣爱好、自身优势等因素,按照对各科的喜好和擅 长程度进行选择;第二,考生要结合报考院校相关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进行 选择;第三,考生可根据所在高中的办学条件、特色优势等进行选择。<br></h3><h1><b>21、选择性考试科目什么时候确定?</b></h1>答:选择性考试科目由学生在合格性考试结束后选择,在高考报名时最终确定。高考报名前可以更换选考科目,但在实际操作时,务必慎重考虑。一是无论哪门科目的学习,都可能遇到困难;二是选科后就开始学 习所选科目的咅盼选修内容,如果一段时间后再更换科目,已经进行的课 程很难补课。因此,建议学生选科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征求家长、老师的意见,科学选择,尽量避免更换选考科目.<br><h1><b>22、选择性考试如何组织考试?</b></h1>答:选择性考试由省级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组织阅卷、统一公布成绩。<br>选择性考试从2025年开始实施,每年组织1次,时间安排在统一高考科目考试后进行。<br><h1><b>23、选择性考试科目的成绩如何呈现?</b></h1>答:选择性考试科目中的物理、历史2门科目成绩以原始分呈现,满 分值均为10。分。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等4门科目成绩以原始 分转换后的等级分呈现,原始分和等级分满分值均为100分。选择性考试 科目的总分为300分,成绩当年有效。 <br><h1><b>24、为什么物理和历史选择性考试成绩按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b></h1>答:我省《实施方案》确定,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按物理科目组合、历史科目组合两类分列招生计划、分别划线、分别投档。因此,选择物理(或历史)的考生将使用同一物理(或历史)试卷,考试群体相同,成绩具有可比性,可以使用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br><h1><b>25、为什么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选择性考试成绩要实行等级赋分?</b></h1>答:由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试题难度差异和报考相应学科的考生群体不同,考生选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若简单将各科成绩相加计入考生总成绩并逬行比较,既不科学也不公平。因 此,需要将不同科目的原始分按照一定规则通过转换得到等级分(转换后考生选考科目成绩位次不变),以解决选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 可加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