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遗文化 领略非遗风采

逆流而上

<p class="ql-block"> 初二四班 赵雪妍</p> <p class="ql-block">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以口传方式为主,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 是指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p><p class="ql-block">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口头传统,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含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p><p class="ql-block">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的必然要求,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p> <p class="ql-block">非遗分为国家级非遗,省级非遗 ,市级非遗,县级非遗4大类</p> <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来介绍一下文水的非遗。文水的非遗有 :国家级非遗:吴村烙画葫芦,省级非遗:马西铙,市级非遗:磕板采茶调,县级非遗:西峪口混秧歌,县级非遗:孝义镇龙灯,县级非遗:舞狮,县级非遗:刘三推车,市级非遗:文水剪纸,县级非遗:粞瓜、裹馅糖,县级非遗:文倚面塑,省级非遗:左家拳,市级非遗:郑家庄皮影戏</p> <p class="ql-block">让我们来一起欣赏</p><p class="ql-block">国家级非遗:吴村烙画葫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葫芦是“福禄”的谐音,是中国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寄予吉祥、赐福、祝寿、镇宅的含义。吴村烙画葫芦以其独特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中国葫芦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省级非遗:马西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马西铙”是流传于我县马西乡一带的打击乐。其演奏的基本内容可分三部曲:《天地人之和》、《吵鸡会》、《狗厮咬》。演奏时,可以模仿多种事物形态和声音,它有独特的乐队组合,队列队形变化多样,具有浓郁的乡土风情,风格雄浑、粗犷、古朴、厚重,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祭祀祈雨文化的缩影,传承着华夏农耕文化的精髓,凝聚着世代劳动人民坚定的信仰和美好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市级非遗:磕板采茶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磕板采茶调”流传于我县马东村一带。采茶调”也叫“十二月采茶调”,一月一唱,一月一节,闰年加一月,共十三月。但每节之间的故事却有着内在的联系,把十二个月的内容联接起来,就是一首叙事长诗。其内容涉及到乔迁高升、婚丧嫁娶、时事轶闻、爱情婚姻、打情骂俏、挖苦取笑、攀比学问等,音调韵律上也很讲究,其立意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p> <p class="ql-block">县级非遗:西峪口混秧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峪口混秧歌始于明末清初,有近三百年的历史。形式简单,易于表演,深得群众喜欢。表演内容以梁山人物故事为基础,因此也称“西峪口梁山混秧歌”。它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三十二个阵式变化,引人入胜,赏心悦目。混秧歌的乐器响起,铿锵悦耳,声震山岳,各种乐器配合有致,是一种难得的击打协奏乐,效果特佳。</p> <p class="ql-block">县级非遗:刘三推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三推车是一个以唱、舞贯穿整个表演过程的舞蹈,它边舞边唱,形式活泼,情趣盎然。刘三推车的表演步伐是碎步跑圆场,大步慢行爬坡步,下坡是挺胸后仰的直腿舞步。走场形式有,“绕八字步”、“跑圆场”、“水溜溜”等。</p> <p class="ql-block">县级非遗:孝义镇龙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孝义镇龙灯始于民国8年(公元1919年),用料为竹、木、纸、麻,全长五丈四尺,龙身分为六节,每节八余尺,龙头龙尾各一节。在古老的风俗中,龙是吉祥的象征,龙灯的飞舞,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腾飞,表达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欢庆的喜悦心情。</p> <p class="ql-block">县级非遗:舞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文水,民间“狮子滚绣球”,是春节元宵节的重要节目之一。而县城南街的“狮子滚绣球”最为称道。他们狮舞极具表演技巧,一个狮子需要两个具备武术根底的青年密切配合,才能表演得象模象样,受人喝彩。一般为缀结或彩饰狮外套,非常华丽。人居其中,在大锣大鼓的伴奏下,表演者仿狮子各种姿势,行走起坐,翻腾跳跃,摇头摆尾,俯仰跳跃。又有人执绣球引逗、戏弄,喜庆性极强。</p> <p class="ql-block">县级非遗:粞瓜、裹馅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爷上天的日子,是民间的粞瓜日。粞瓜为最好的贡品,为的是灶王爷爷有粞瓜糊口,说出的话都是甜言蜜语。文水县裴会村制作裹馅糖工艺精湛,制作严谨,品种独特,是文水乃至太原、太谷、交城、汾阳这一带方圆百里独一无二的民间技艺。数百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的青睐。</p> <p class="ql-block">市级非遗:文水剪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水剪纸源于古老的民间艺术,吸收了国画、版画、烙画、布贴、工艺品等诸多表现手法,以剪、刻为主,其构图朴实饱满、造型生动、优美逼真、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将文水地区的地域特色和民俗特色巧合地展现在尺寸之间,同时也借鉴了其它地区的技艺,以独特的艺术风格自成一家。</p> <p class="ql-block">县级非遗:文倚面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倚面塑带着鲜明的民间和地方特色,具有很强的艺术价值。其花样繁多,过年过节、婚丧嫁娶、婴儿满月、老人祝寿等重要节日都要捏制。不同节日有不同说法也就各有不同形状的花馍。</p> <p class="ql-block">省级非遗:左家拳</p><p class="ql-block">  左家拳面掌传统套路流传于山西省晋中、吕梁地区一带。它是左家长拳的看家拳,也是母子拳,既能单练,也能对练。它是徒手长拳之精华,是文水县马西乡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武术之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一   左家拳面掌不仅有姿势舒展优美的表演性,而且有招招制人刚健的实战性,所以,深受许多武术爱好者的喜爱。   左家拳面掌的传授者为山西省文水县马西乡孝子渠村左昌德。左师身材魁梧,膂力超人,自幼喜武,悟性最好。道光五年(1825),他17岁,随父到北京西华门外经营车轴生意。在练功中,他被一位人称“长眉道长”的高僧看中收为徒弟。苦练八年,他的武功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冠有“铜臂铁腿”之称。后因踢死霸道马,搭救贫弱女,惩治恶社首等义举,他名满京城;在保镖途中,他功服老道,力胜方丈,智取路侠,拳打歹徒,威震中原。人送雅号“左二把”。   左师于1839年在苏州开设“昌隆镖局”。历经30余年,足迹踏遍南七北六省,留下许多实战保镖的传奇故事。   同治十年(1871),左师返归故里授徒养老。   左师传其子左安明,又传其孙左秉信(应氏),再传师爷李毓秀。李师在民国二十年(1931)参加山西省打擂比武中荣获第二名。他是闻名远近的拳师,人称“飞毛腿”,为弘扬左家长拳作出巨大贡献。李师又传吾师王忠治。王师参加1979年8月在山西大同举办的全省武术技击散打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名声震动全省武坛。1980年4月在山西太原全省武术技击散打中蝉联第一。1981年代表山西省参加了全国武术观摩比赛。王师威名显赫,徒弟众多,“忠治武馆”于1991年在文水岳村挂牌成立。左家拳经久不衰,代代相传。 二   面掌新拳谱(共6段)   1、起手虎步迎面掌,坐马一拳斜门掌。   卷鞭顶肘翻臂捋,左右卷鞭往前蹿。   刁手劈砸穿心拳,上下相随击人翻。   2、翻身金龙合口势,进步推掌剪手变,   虎步掀肘化通天,二弹挎打十字腿。   3、转身叉拳斜门掌,单砸双捣双推掌。   坐马一拳卷鞭连,刁手劈砸穿心拳。   4、斜身玉跺人难防,鹞步抓肩挂面掌。   勾裆一腿对手忙,抓肩定肘挂面掌。   卷鞭刁手劈拳势,穿心一拳身立转。   5、刁手垫膝拦腰砍,垫膝腰掌鹏翅展。   刁手盖肘翻通天,左右卷鞭五花炮。   6、斜身盖肘定叉拳,斜行鹞步再叉拳。   剪手一势掀肘扦,抹眉卷鞭劈砸拳。   穿心定步一势站,左家面掌永世传。   左家拳面掌招法连绵不断,动作变化丰富,攻防严密,利于实战。   掌有立掌、推掌、腰掌、抹眉掌、横掌、侧掌、扦手掌、断掌、按心掌、抓肩掌、阳掌、阴掌、双捣掌、金龙合口掌等。   拳有坐马拳、反臂拳、穿心拳、查拳、砸拳、丁拳、五花炮拳、通天拳、冲拳、卷鞭拳等。   步法有弓步、仆步、丁步、虚步、歇步(投步)、转步(双捣)、跃步等。   肘法有顶肘、掀肘、盖肘、剪手肘等。   正因为左家拳面掌掌法运行多变,拳法注重实战,步法进退灵活,所以构成整体套路结构紧凑、动作朴实、内容丰富、招式刚健、自卫性强、易学好练。   左家拳面掌技击手法风格独特,立足实战,易学实用。它结构紧凑,朴实敏捷,攻防严密,招式多变,不练花架子,攻击性强,因此最适合武术爱好者习练。这里虽然精选了29种用法,但是,在此基础上能够演变出多种变招,练习者若能悟通拳理,自能左右逢源。   左家拳面掌歌诀   左家面掌长眉传,内容丰富法无边。   姿架优美最刚健,气势洒脱显威严。   手眼身步精气神,轻重缓急节奏明。   招招制敌变万千,步步进逼如闪电。   左家功夫贵在恒,苦练久练不放松。   拳打万遍理自见,天长日久不间断。   习面掌者须牢记,欲练成功不容易。   左家拳械三百套,但求专一显特长。   左家功夫传后人,德艺双馨有继承。   面掌左家看家拳,百炼不厌功夫长。   单练对练艺精湛,左家功夫永世传。   起手虎步迎面掌,三处归一人难防。   左右高低灵活用,刁捋卡击掌宜上。   虎视眈眈气深沉,目光炯炯含威神。   坐马一拳如摇山,上架下击敌肋间。   胸前发出斜门掌,总有仙着也投降。   种种交口要清白,势势招数皆疾快。   卷鞭双拳心口出,纵敌兔腿难逃脱。   滚架转打步法跟,气功抖劲一瞬间。   顶肘冲击敌胸膛,歇步相随飞似箭。   领会八合是真理,四梢齐备才无患。   背捶灵快疾如风,只在敌面逞英雄。   遇阻收回避神拳,毒蛇钻洞敌慌张。   左右卷鞭往前蹿,猛如虎豹上了山。   发劲全靠后脚蹬,拳似药箭身似弓。   刁手批砸穿心拳,上下相随击敌翻。   连环进取莫迟疑,使用揭劲难抵挡。   拳把妙术在移闪,尽在刁手翻身间。   金龙合口锁腕肘,因势借力送客走。   进步推掌中门行,若要运用刚柔精。   变法只在天心里,搁拦虽能难占先。   最怕剪手毒如蛇,上下内外缠劲搓。   出类拔萃技盖世,三头六臂无奈何。   马步顺势虎步变,左肘悬动一座山。   灵活机动斗智勇,防中有攻敌胆寒。   行如猛虎进如龙,吓破对方鸡胆心。   自下而上通天势,咬舌落牙脸色青。   巧破肋捶左拳出,攻守一体敌着急。   二弹挎打心眼亮,百战百胜莫惊慌。   左踢右冲十字腿,足下生根黑云摧。   举手无情方为妙,上打下踢最重要。   转身上架下叉拳,上破下攻击丹田。   拳到丹田使抖劲,管教顷刻命离阳。   单拳砸下千斤力,谁管他是铁胳膊。   左刁右砸客臂转,好像壮士正打夯。   歇步双捣似老鹰,双爪落下敌丧魂。   虎行龙飞神莫测,克敌制胜敌挂花。   双捣对手身前倾,进步推掌不留情。   起如猛虎去扑人,双掌向上如举鼎。   斜身玉跺人难防,架住敌臂踹腰间。   双手七星鹏展翅,齐起齐落足一拳。   敌抓吾肩吾不让,砍手扣紧投步连。   马步反压敌臂伤,八劲合一须果敢。   遇敌懈脱心莫慌,乘势弓步挂面掌。   勾手击额牙齿断,仙着含义其中藏。   左手上截腿勾裆,燕子取水踝处砍。   招上顾下用处广,声东击西虚实扬。   鹞子翻身背后刁,马步如山功夫高。   拳背似锤垫敌膝,纵是铁腿不能立。   大鹏展翅拦腰砍,骑马左右横撑掌。   左家长拳最神奇,四面八方能制敌。   刁手矗立泰山势,盖肘压倒万重山。   随机应变翻通天,出手面部吃一拳。   斜身盖肘连环拳,猛虎扑食敌胸间。   连拉带拽高一着,久练此势成英豪。   飞蛇吐舌顺手扦,直入咽喉乾坤转。   猛攻似箭步步连,势如劈雷崩山泉。   抹眉好似猴洗脸,口鼻眼发全不见。   武道切记实在练,功在汗水加时间。   面掌精要技击法:   穿白衣者甲拟我方,穿黑衣者乙拟对手。俩人对攻(图1、2)。   (注:白衣演练者为笔者,黑衣演练者为徒弟张小刚)   一、迎面掌   1、歌诀:   起手虎步迎面掌,三处归一人难防。   左右高低灵活用,刁捋卡击掌宜上。   2、用法:   乙突然起右手一支耳光向我左方打来,甲急动应变,迅起左手刁捋乙右手腕。同时左脚前进一步为左弓步,上于乙右脚后并以膝卡击乙右腿弯。左手猛力向左下方拉拽乙,同时甲起右掌抖击乙心窝,目视乙胸,乙倒地(图3、4)。   3、要点:   甲左右手、进弓步三者动作要协调一致,做到稳、速、准、狠。左手刁捋要死,不能让对手有缓解余地。右掌抖击时,力点在掌根,宜向上发力,使其跌出。手、腿、身、气要整合,方可奏效。   二、坐马一拳   1、歌诀:   虎视眈眈气深沉,目光炯炯含威神。   坐马一拳如摇山,上架下击敌肋间。   2、用法:   乙突然起右手以掌背击甲右脸,甲急动应变,以右小臂架于头顶拦截乙右背掌。同时变马步下势出左拳击乙右肋部,拳眼朝上,乙败(图5、6)。   3、要点:   甲右手臂不仅要架住乙右背掌,并用右手刁、拉、推、举乙臂上部,力点向上向右。屈臂、马步、肋拳要一气呵成。力达触点,意气力结合。目视左拳。   三、斜门掌   1、歌诀:   胸前发出斜门掌,总有仙着也投降。   种种交口要清白,势势招数皆疾快。   2、用法:   双方对面站立,乙突然起左手向甲右脸一支耳光打来,甲急动应变,身稍右转,速起右手刁捋乙左手腕。同时变马步从胸口出左掌,手指向上,力达掌根,推击乙心口处,力点方向向上。目视左掌,乙受重创(图7、8)。   3、要点:   右手刁捋要准确牢固,抓住战机。左手抖击要快速猛烈。左右手与马步变化要协调完成,发力呼气,干脆利落。   四、卷鞭   1、歌诀:   卷鞭双拳心口出,纵敌兔腿难逃脱。   滚架转打步法跟,气功抖劲一瞬间。   2、用法:   双方交战,乙起右掌朝甲左脸击来,甲速下势右腿前进一步为右弓步,左右手同时由心窝处发出,左手屈臂置于头顶滚架破解乙右臂,右拳疾击乙心窝处(图9、10)。   3、要点:   甲身、手、法、步要一致,取势稍低。左拳滚动旨在懈对手之力,定势时拳眼朝下。右拳以拳面击乙胸膛,拳眼朝上,但在触点时,拳可转动,拳心朝下,旨在深入进击,使对手重创</p> <p class="ql-block">市级非遗:郑家庄皮影戏</p><p class="ql-block"> 灯影戏,表演时,由演员在白色幕布之后,操纵各式各样的平面人偶,通过灯光投影到白幕之上,并配之以打击乐和管弦乐,伴之以唱腔、道白,让观众隔着幕布欣赏到有声有色的戏剧故事,具有浓郁的地方气息。因戏中的平面人偶以及布景、道具等均是民间艺人通过手工雕刻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又名“皮影戏”。</p><p class="ql-block">  史载,战国时期,子夏曾在文水效仿先师孔子开坛讲学。夜晚,他在月光下讲学时,为了吸引听众,发明了一种形象生动的授课形式——“影乐教”,寓教于乐,深受众人喜爱,称为“月影”或“月调”,这就是郑家庄灯影戏的起源。由此看来,郑家庄灯影戏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了,堪称民间艺术的“活化石”。</p><p class="ql-block">  唐朝,郑家庄灯影戏进入宫廷,成为皇族爱不释手的玩物,这一幕多次出现在《大明宫词》中。千百年来,文水灯影戏一直长盛不衰。明清达到鼎盛时期。</p><p class="ql-block">  郑家庄灯影戏融文学、音乐、美术、表演为一体,她博采众长,在剧本创作、唱腔伴奏、皮偶制作、表演风格等方面都独具文水特色。</p><p class="ql-block">  郑家庄灯影戏吸收了“碗碗腔”和文水“狄青花儿鼓”、“福胜锣鼓”、“混秧歌”、“三弦书”、“跌杂则”以及晋剧中路梆子的艺术风格,形成独树一帜的板式唱腔,分四种:平板、流水、介板、滚白。乐器:胡琴、二胡、鼓子、阴阳板、马锣、小鼓、铙钹、梆子、碰钟等。胡琴、阴阳板、碰钟就是郑家庄灯影戏别具一格的乐器。</p><p class="ql-block">  皮偶和道具借鉴了文水民间剪纸的艺术特点,风格大方,手法夸张。人物造型逼真,玲珑剔透,主竿安于肩部,更便于操作;布景道具刻工精细,色彩华丽。</p><p class="ql-block">  山西灯影戏分纸窗灯影戏(采用麻纸糊窗作舞台)和纱窗灯影戏(采用白纱蒙窗作舞台)。郑家庄灯影戏属纱窗灯影戏。相比纸窗,纱窗不易损坏、透光性好,表演突破性提高。因此,郑家庄灯影戏影像清晰、立体感强。</p><p class="ql-block">  郑家庄灯影戏班由半农半艺的民间艺人组成。其中,操耍皮偶的称为“前窗”,乐队俗称“后场”,艺人们都有操纵皮偶、乐器伴奏和唱念做打同时兼顾的本领。</p><p class="ql-block">  唱词道白归韵以文水方言为主,吐字清晰,琅琅上口。演出时,前窗将皮偶紧贴屏幕,通过皮偶肩部的一根竹签支撑其全身,再操作皮偶双手处的两根签子,使其表演各种动作,同时兼顾说唱。后场吹拉弹唱、插科打诨。还专门设立了一名司唱,专注于演唱剧目。</p><p class="ql-block">  清末,因地方官府禁演影戏,导致文水灯影行业衰落。民国初,邢云贵(艺名狗大王)创建“郑家庄灯影班”,文水灯影戏再度兴起,但因兵荒马乱,后灯影班解体。解放后,由于人民政府的重视,文水灯影戏重新活跃起来。1948年,郑家庄成立新郑剧团(文水县晋剧团前身)。“文革”时,灯影艺术再次遭受冷遇。1978年,在文水县文化馆的支持下,郑家庄灯影艺人马伯礼重组“郑家庄灯影班”,使这一濒危剧种得以延续。2013年,被文水县认定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文水县佰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郑家庄灯影戏开始走上产业化道路。2017年,郑家庄灯影戏入选吕梁市第九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郑家庄灯影戏是文水历代民间艺人勤劳智慧的灵感结晶,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的一颗璀璨明珠。她融音乐、文学、美术于一体,集电影、动画、表演于一身,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民族气息。她是当地历史人文和风情民俗的见证,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浓缩。抢救和保护这一濒危的文化遗产,对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研究民间艺术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中国上下五千年的闻名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一起去寻找其中的奥秘吧!</p>

非遗

灯影

郑家

文水

县级

刁手

左家

文水县

拳面

皮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