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巨变准格尔 (上)

雯露

<p class="ql-block">  2022年八月初,鄂尔多斯市女子诗社的一次采风活动让我又一次走进准格尔,这是我15年之后又一次以采风者的身份走进准格尔。准格尔扑面而来的绿意,山川巨变的活力,准能公司的气派,城乡一体的融合,乡村振兴的凸显,文化旅游的蓬勃,写满幸福的笑脸,都让我有震撼心灵的波动,用三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变、富、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绿色织锦铺大地</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稻渔空间</b></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曾多次到准格尔旗采访,沟壑纵横,荒秃丘陵,交通不便是准旗留给我的深刻印象。当然,这里指的交通不便是那时的公路主要是盘旋的山路,下雨后就变成了泥路,而且车不能走,否则就会碾压路面,养路工人的维护成本就大了。后来,109国道不断改善,现在雨雪天气畅通无阻的高速公路早已将东胜——康巴什——准格尔旗的距离缩短,驾车约两小时就可到达准格尔。</p> <p class="ql-block"> 丘陵沟壑是准格尔旗的典型地貌,我也知道,准旗大路镇靠近黄河,有水有沙漠,但这次采风的第一站,准格尔旗就用镶嵌着标语的稻田画一扫我对准格尔旗梁峁沟壑的地形印象,舒展的绿色地毯用诗画般的意境迎接了我们,过去在电视上或者在南方才能看到的立体画面让我们一饱眼福,这是农民用心用情书写在大地的画卷,这是科技和效益带给我们的惊艳:一个叫稻渔空间的地方让我们领略了什么叫大地织锦秀,什么叫科技出效益。</p> <p class="ql-block"> 这个名为“稻渔立体种养项目”位于大路镇小滩子村,占地1000余亩,是大路镇2021年3月底开工建设的黄河生态农业示范园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它通过有效整合和利用村社的闲置土地和盐碱地,采用稻渔综合立体种养模式,将高标准农田和稻田环沟连通,形成低碳高效的水流内循环,通过种植有机水稻加养殖稻田蟹、稻田鱼和稻田鸭等,实现了“一水多用、一田多收”,水稻亩产量提高约30%。 </p> <p class="ql-block"> “稻渔空间”让曾经的碱废荒滩变成“网红打卡地”,助推了小滩子村发展农家乐和生态节水农业,为推进乡村振兴、现代农业发展和村民增收致富拓宽了渠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草莓育苗基地</b></p> <p class="ql-block"> 绿色,不仅是铺洒在大地的美丽画卷,更是为农民带来效益的底色。</p> <p class="ql-block"> 这是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兴胜店村草莓育苗基地的大棚。兴胜店村以“支部+企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流转土地,发展设施农业,实现规模经营,倾力打造“田园综合体,幸福兴胜店”为主题的沿黄经济带农业示范区。占地150亩的育苗基地共投资1506.1万元,其中一期建设高标准化日光温室大棚35栋,包括30栋育苗大棚,5栋采摘大棚,二期新建育苗冷棚2.5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基地去年与淮安某公司合资,组建了鄂尔多斯市柴米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营培育、生产、销售香瓜、草莓、西瓜等果蔬种苗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示范等,为全乡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p> <p class="ql-block">  规模化种植,市场化经营,品牌化效益,这是十二连城乡乃至更多条件适宜乡村农副产品种植的趋势。类似这样有规模、有品牌、出效益的大棚在准格尔旗还有很多。</p> <p class="ql-block">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显然,这种保护生态,良性循环的绿色,让当地群众实现了由穷变富的转变。</p> <p class="ql-block"> 这天中午,我们在大路镇苗家滩社区午休,类似宾馆套间的民宿干净舒适,清爽怡人。出来漫步,一个横成排、竖成行,民宿集中的社区浮现在眼前,社区内有广场、雕塑和社区道路等基础设施,不亚于城里的居民小区。这是大路镇以大棚种植、设施养殖、分拣包装及采摘等产业为载体,培育的餐饮、住宿、旅游为一体的集体经济产业链条,项目开发以易地扶贫搬迁户和当地群众为主,2018年以来,年接待游客3000人次,年创收100万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你能我能看准能</b></p> <p class="ql-block"> 准格尔煤田,是我当记者后在自治区新闻评奖中拿到的第一个一等奖作品的诞生地。对于准煤,我有着特殊的感情,1990年4月21日,黑岱沟露天矿开工剪彩,我作为电视记者,在现场报道了这一盛事。</p> <p class="ql-block"> 记得当时在准煤采访,在街道狭窄的薛家湾,我们穿梭于当时准煤公司的办公地点和我们的住宿地准煤职工宿舍乌兰小区,每天离开驴车穿梭,摩托车当道,大车轰鸣的薛家湾,就会深入到黑岱沟露天矿的剥离现场,我们乘坐的2020采访车每天在灰土飞扬、待开采的矿上盘旋。</p> <p class="ql-block"> 12天的采访,我和同事通过准煤开发的背景、现状,准煤人的奉献与付出,准旗地方政府的支持以及准煤开发的未来等角度,全方位展示了准格尔煤田开发的意义。四集准格尔煤田系列专题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气势获得了1990年度内蒙古广播电视奖一等奖。</p> <p class="ql-block"> 今天,当我再次走进黑岱沟露天矿,已全然不是当年的概念。一个题为“露天印象”的展览,用多媒体视频、VR沉浸式体验和图片、解说等多维度的视角,全方位展示了准煤,特别是黑岱沟露天矿的发展和变化。</p> <p class="ql-block"> 黑岱沟露天煤矿采场共划分成3个采区,首采区于2017年开采完毕,目前开采区域为二采区。记得1994年我到黑岱沟露天矿采访,我站起来举起手臂都探不到载重154吨的自卸卡车车轱辘的一半,而今天,德国产的363吨级的自卸卡车作为世界之最每天盘旋在黑岱沟露天矿上。在“露天印象”的展厅上,154吨和363吨级的自卸卡车车型摆在一起展示,仿佛是孙子和爷爷的关系,有点小巫见大巫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我记得1990年我在准煤采访时,以煤、电、路为一体的准格尔项目是以设计产能为年产原煤1200万吨报道的。1999年正式投入生产后,经过两次扩能改造,其生产能力先后突破2000万吨、2500万吨。2011年,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黑岱沟露天煤矿的煤炭生产能力已突破至3100万吨,可见中国第一大露天煤矿黑岱沟露天矿在中国煤炭领域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黑岱沟露天煤矿像一匹黑马,不断刷新着煤炭产能的纪录,而准能集团党员教育实践基地,更是以宏大、宏伟的规模和细致、细腻的党史展厅及廉政展厅让人震撼和感动。</p> <p class="ql-block"> 巨大而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徽以立体的形式矗立在基地,其立体部分镌刻着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漫步宣誓广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主题雕塑高耸而立,精神堡垒、红星园、文化长廊、红色步道以及户外红色铁艺作品展等参观体验景点,都营造了浓浓的红色文化氛围,让人从感官到心灵接受着红色文化的洗礼。</p> <p class="ql-block"> 2022年5月下旬建成开放的准能集团党员教育实践基地,位于黑岱沟露天煤矿内排土场 1300 平台,基地以象征中国共产党建党已逾100周年的“100”数字造型为基础布局,以“绿色准能·红色使命”为主题,以百年建党历史为脉络,融入了准能的企业文化,让职工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能铭记党恩,明确方向。</p> <p class="ql-block">  基地中的海外中共珍稀文献馆则以更加稀有珍贵的文献资料,展示了中共鲜为人知的历史,诠释了中国共产党非凡的伟大和卓越的成就,让人看后过目难忘,感触颇深。</p> <p class="ql-block"> 鲜明的主题,丰富的内容,使这里成为集红色教育、党性锻炼、廉洁教育、文化交流、实践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党员教育基地,也是准格尔旗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准煤以红色的方向和黑色的煤炭,凝聚力量,发光发热,诠释着“你能,我能,大家能,准能!”的内涵和意义。</p> <p class="ql-block"> 文字 雯 露 摄影 晓月 雯 露等 </p><p class="ql-block"> 2022年8月2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