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乡下老家</span></p><p class="ql-block"> 残门锈锁久不开,灰砖小径覆干苔。无名枯草侵满院,一股辛酸入喉来。每读此句,令人心酸,泪珠莫名的流了下来。人常说父母在家就在,家在根就在,漂泊在外的游子体会最深。</p><p class="ql-block"> 我生长在一个小山村,哪里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上大学前一直生活在村里,也和大多数孩子一样,上山放羊下地干活。工作后渐渐回家少了,每次都是来去匆匆。因家中住宿条件差,蚊虫较多,在家里很少过夜,除非村里老人去世,回家帮忙偶尔住上一宿。父母已年近八旬,我也尝试着让他们离开农村,来县城生活,安度晚年,但勤劳善良的父母总是各种理由不愿离开。不想给孩子添麻烦,总想依靠土地体现劳动价值,最主要的还是离不开生活了一辈子的家,离不开朝夕相处的父老乡亲。父亲的口头禅就是“我是农民,不让我下地还不如让我死了”。</p><p class="ql-block"> 望着年久失修的老屋,我时常犹豫,修还是不修?有人说在偏僻的小村庄投资,没有任何价值,一年住不了几天,将来也会荒废了。现实问题让我陷入沉思,多次将我思绪拉回童年。小时候家庭贫困,姊妹四个在土窑里渡过童年。第一个家是父母在埝上打了两孔窑,挖出的土垒成墙,大门是用木棍做成,上面扎的枣刺,晚上经常听见狼叫,吓的瑟瑟发抖,一家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八十年代初随着家庭联产责任制的落实,土地分配到户,父亲以前在乡里是农技员,掌握果树修剪技术,就在村上承包了队里的十亩果园,从此生活条件有了改善。随后又在延兴、南贾曲承包果园,挣到了点积蓄。1989年元月,父母建了一座六间一砖到顶的大瓦房和三间厦房,曾在当时令人羡慕和赞叹。92年因父亲和朋友贩卖水果,家中多年积蓄被朋友骗光,从此家中经济一蹶不振,当年所建房屋一直未装修,原貌至今未变。</p><p class="ql-block">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重修老屋的念头愈加强烈,但由于各种因素未能付诸行动。每次回家,看着破旧的房屋,大院里堆满柴火,农具横七竖八,一片狼藉,屋内尘土飞扬,无从下手,不由得匆匆而去。侄女们都比较孝顺,经常回家看望爷爷奶奶,也和我们一样,面对屋黑灯暗,杂草满院,干点农活吃顿饭便离开。我们小时候,父母为我们付出一切,把最好的东西留给我们,不求回报,而我们呢?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和大哥商议,今年无论如何,下决心将老家房子修缮一下,让父母也感受一下窗明灯亮的环境,留住我们童年的念想,让孩子们也感受一下家的温馨,能常回家看看。</p><p class="ql-block"> 最近又逢疫情,宅家不能外出,正好有时间修缮乡下老屋,完工了,在门前场地种菜养花栽果树。退休了,远离城市的喧嚣,在农村这片净土,享受晴耕雨读的田园生活。月是故乡圆,心安是归途。</p><p class="ql-block"> 2022年8月2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