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时光系列之三

心能普宏

<p class="ql-block"> 喝罢红茶泡白茶,</p><p class="ql-block"> 坐上火车论佛法;</p><p class="ql-block"> 窗外景色如风去,</p><p class="ql-block"> 活在当下还求啥?</p><p class="ql-block"> 从攀枝花坐火车回成都看望师父,对于囊中羞涩的我来说,虽然有几个月没有回去了,但依然觉得坐十几个小时的硬座更为划算。</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独坐这么久,为了打发枯燥的时间,又顺带节约买饮料的钱,索性自带一套简易茶具,在列车上找一个位置,用保温杯接上一瓶开水,如此就能喝上香甜的茶了。</p><p class="ql-block"> 在一列火车上穿着僧装本就够显眼的了,再摆上一个小茶摊,就份外吸引眼球了。有频频侧目者,有闲谈打趣者,也有借机讨杯茶来品饮者。分享的人一多,一泡茶也就随着列车的前进很快滋味就淡了下来。不过好在所带的“茶粮”充足,烫杯温盏又重新换种茶来品尝。</p><p class="ql-block"> 喝茶是最好舒松氛围、拉进距离的方式。能来讨茶喝的人不仅是对茶有所喜爱,估计对佛法也稍有爱好。所以几杯茶入口,简单的寒暄以后,自然而然就问起了关于佛教的问题。如此甚好,正好借机给他们普及一些佛学知识,也能纠正他们诸如僧人可以成家、可以吃肉、非常有钱……之类的错误认识。</p><p class="ql-block"> 火车飞驰,景色更替,而他们的问题也是接连不断,都快让我有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时光流逝,品饮着每杯茶不同的滋味,回答着层出不穷的问题,虽然要坐很长时间,但是能安住于当下,还有什么值得奢求的呢?</p> <p class="ql-block"> 又见树枝映碧空,</p><p class="ql-block"> 细雨普润万物荣;</p><p class="ql-block"> 新叶初展迎甘露,</p><p class="ql-block"> 硕果正挂茎叶中。</p> <p class="ql-block">  在蓉城还真难遇上碧空万里的日子,苍翠的树叶映在蓝天白云上,真是一幅赏心悦目的美丽画卷。</p><p class="ql-block"> 初夏的细雨普润万物,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海芋娇嫩的新叶也迫不及待的探出了头,沐浴着甘露般的雨水,显得格外精神。</p><p class="ql-block"> 而在枝叶间花谢后结的累累果实份外红艳,点缀在翠绿宽大的叶片中间,煞是好看。</p> <p class="ql-block"> 一曲凤求凰,余音犹绕梁;</p><p class="ql-block"> 琴台古径在,不见抚琴郎。</p><p class="ql-block"> 成都琴台路是专门为纪念西汉时期的传奇人物卓文君与司马相如而命名的。相传蜀郡成都人的司马相如应临邛好友王吉之邀前往作客。一次当地富翁卓王孙举行的盛大宴会上司马相如以一曲《凤求凰》挑动其才貌双全,精通音乐的女儿卓文君,最终随他夜晚驰归成都。</p><p class="ql-block">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在古代的琴台路上开了一家酒铺,卓文君亲自当垆卖酒。淡妆素抹的卓文君,站在置放酒瓮的土台上卖酒,不卑不亢,神态自如。而为了爱情永驻,司马相如亦不抚琴。他与酒店的伙计一样身着短脚裤,提壶洗碗干杂活,谈笑风生。如此这般,虽然生活清苦了点,但两人却是幸福美满,丝毫不为世俗所累。关于他们两人的故事长期以来脍炙人口,传为佳话。</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琴台路成了成都的珠宝一条街,漫步其间,依稀还能听到《凤求凰》那余音绕梁的旋律。只是琴台路依旧却没有卖酒的卓文君和抚琴的司马相如了。</p><p class="ql-block"> 时代变迁,世事更替,又有多少人物湮没在历史长河中。时光不会重来,只有努力把握有限的时间和机缘,才能活出精彩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 蓝天白云映高塔,</p><p class="ql-block"> 七佛圣境礼悟达;</p><p class="ql-block"> 慈悲容易证三昧,</p><p class="ql-block"> 一心念佛见莲华。</p><p class="ql-block"> 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映衬着曾经的亚洲第一高塔——龙兴塔,显得格外的高大、雄伟,透露出无尽的庄严。令见者心生敬仰,欢喜无量。</p><p class="ql-block"> 西蜀彭州历代住锡过七位国师,分别是:东晋浮图澄禅师、梁代志公禅师、唐代悟达国师和道因禅师、五代预知禅师、宋代圆悟国师、明代智中一天国师,所以这里又被称为七佛圣地。</p><p class="ql-block"> 而其中悟达国师以三昧法水洗愈人面疮,破除千年业障,而后写成佛教界著名的《慈悲三昧水忏》的事迹更是广为流传。如今禅院中兴,在悟达国师的舍利塔周围又塑有数以万计的金色灵塔,显得蔚为壮观。</p><p class="ql-block"> 按大乘菩萨道的思想,慈悲心是发起菩提心的基础,所以想要证得究竟三昧,慈悲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的念佛法门相对说来更适宜末法时代众生的根机。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只要具足信、愿、行三资粮,就一定能随愿往生净土,花开见佛,证悟无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