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作为三线建设的亲历者,“三线建设”这个当年如雷贯耳的名词,它伴随着我的青春岁月,在我的人生历程中书写了浓厚的页章,在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所谓“三线”,是指远离可能的战争区域,即“国土防御第三线”。它是相对于东部沿海等一线地区而言的中西部山区,比较符合战争防御的要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与美苏关系均日趋紧张,可能发生同时与两个超级大国斗争的局面。彼时,我国的军工产业普遍分布于东三省及东部沿海地区。一旦开战,敌方很快就能将其摧毁。因此,一场以调整一线产业转移为宗旨的三线建设被提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在党中央毛主席的英明决策下,一场气吞山河的三线建设在共和国的大后方拉开帷幕,在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史上谱写出一幅恢宏隽永壮美辉煌的史诗。</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作为铁道兵七师第三十三团的一名战士,在西南三线建设主战场上修建铁路。三线建设期间,铁道兵七师先后参与修建了贵昆铁路、成昆铁路和襄渝铁路。1965~1966年间,铁七师参加贵昆铁路大会战,师部驻扎水城县城,团部驻扎巴西村。我这次来到贵州六盘水,参观“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时,看见铁七师司令部的标牌悬挂在博物馆内(铁七师在此期间番号为8700)。由于我是1969年才入伍的“新兵”,对这段历史并不了解,我即刻打电话向老兵们求证,他们均对这段历史记忆犹新。这些老兵是:三十三团机械连连长钟柱才(1960年入伍广西老兵);三十三团机械连指导员冯安全(1965年入伍四川老兵);三十三团仓库主任龙大华(1965年入伍四川老兵)。在我当兵时,这些老兵都曾是我的领导。在此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祝愿他们身体安康幸福长寿!</p> <p class="ql-block"> 三线范围虽涉及到我国中西部内陆腹地的十三个省区,但云贵川是三线建设最重要的核心区,这里聚集了三线建设的许多重大项目。如以攀枝花(渡口)为中心的钢铁生产基地;以六盘水为中心的煤炭生产基地;以重庆为中心的军工生产基地;以成昆、川黔、滇黔、襄渝铁路为干线的铁路运输系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六盘水,由于其丰富的煤炭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三线建设的“特区”。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号召下,数十万建设大军聚集于此,用铁与火缔造了这座城市的光荣与梦想。故它是一座应三线建设而生的城市,三线建设精神成为这个城市的灵魂。现在它建有许多弘扬三线建设精神的文化载体,如中国第一座“三线建设博物馆”;“三线文化园”;“三线文化创意小镇”;“三线文化长廊”等。我怀着崇敬之心,专程来此参观以回眸这段光辉历史。让我们一起沿着历史的足迹,去感受那如火如荼的年代,重温那激情燃烧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由于六盘水是三线建设的重要节点,所以在此建设了国家级三线建设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三线建设博物馆建在“水城古镇”内,占地面积300亩。除建有博物馆外,其周边建有大规模的商业建筑,人气旺盛。</p> <p class="ql-block">进入水城古城门楼后,就是思源广场。六盘水因三线建设而生,故而三线建设是六盘水之源。</p> <p class="ql-block">一列“三线一号”游览小火车停靠在广场入口处,乘坐小火车可游览博物馆全境。</p> <p class="ql-block">贵昆铁路,当时叫滇黔铁路,我们铁七师是主要的参战部队。</p> <p class="ql-block">广场一角展出一台解放牌汽车,倍感熟悉和亲切。</p> <p class="ql-block">下图挥手者为彭德怀元帅,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文革期间受林彪、四人帮迫害,1974年含冤而死。</p> <p class="ql-block">下图背手者为当时中央书记处总书记邓小平,他于1965年视察六盘水。</p> <p class="ql-block">邓小平1965年视察六盘水为贵昆铁路关寨车站题写的站名。</p> <p class="ql-block">龙门吊上方树立有“抓革命促生产”标语口号</p> <p class="ql-block">好人好马上三线,这在当时是用得最多的口号。</p> <p class="ql-block">三线精神成为六盘水推动改革的动力</p> <p class="ql-block">三线建设已成为六盘水这座城市的“根”、“本”、“魂”。</p><p class="ql-block">2018年中宣部发文,将三线建设精神与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抗洪救灾精神等一起,列为新时代大力弘扬的民族精神和奋斗精神。</p> <p class="ql-block">彭德怀元帅在六盘水,已改编成话剧演出,三线建设老人可免费观看。</p> <p class="ql-block">当时设立的临时性邮局</p> <p class="ql-block">下图反映当年铁道兵艰苦的生活条件</p><p class="ql-block"> 1965~1966年贵昆铁路大会战,当时生产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据机械连连长钟柱才回忆:当时提出的口号是:“先生产,后生活”,部队来到贵昆线水城段施工现场,几乎没有任何生活设施,“三块石头架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吃的是南瓜土豆和海带,喝的是山沟沟里的水。广大指战员怀着对党和毛主席无限忠诚,以苦为荣,以苦为乐,战天斗地,不怕牺牲。毛主席说:“三线建设搞不好,我睡不着觉。没有钱,拿我的稿费,没有路,骑毛驴也得进去”。为了让毛主席放心,广大指战员革命加拼命,拼命干革命,在三线建设中贡献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p> <p class="ql-block"> 梅花山隧道,是贵昆铁路最长的一座隧道,全长3968米,是贵昆铁路全线关键控制住工程。据仓库主任龙大华和机械连指导员冯安全回忆(他俩均为1965年四川兵),这里是他们当兵的第一站,他们的新兵训练就是在梅花山进行的,新兵训练结束后,就分配到各连队参加贵昆铁路建设。</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矗立在三线建设博物馆内的一座丰碑</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由于严峻的战争形势,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果断做出了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它实质上是我国在战备下的工业大迁徙和工业大开发,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伟大创举。</p><p class="ql-block"> 伟大的三线建设不仅创造了巨大的工业物质财富,也孕育了“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它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一。和新时代的改革创新、不懈奋斗、两个维护和对党忠诚的精神理念一脉相承。</p><p class="ql-block"> 伟大的三线建设精神永放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