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跃进中的小浪花

太后

<p class="ql-block"> 大跃进中的小浪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八年我从柳州市文化部门下放到市郊区柳东公社王家村大队任妇女大队长。正当我在村头的墙壁上书写大跃进的标语时,接到了抽调我去筹办金霉素厂并派去上海学习的通知。当时全国大跃进正如火如荼,我为能给大跃进出一份力而激动万分。就在赴上海的火车上写下了“转业”一文(发表在柳州日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金霉素厂筹备组一共七人,组长高维清、副组长钱正,组员除了我,还有梁志强、李崇德、刘中平、周兰荪。我们六人由钱正带队前往上海第三制药厂学习三个月。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学成回来后,在老灯光球场附近的柳州市实验室的一间狭小的房间里,我们大家轮流用脚踏摇瓶机试制成功金霉素,这项成果得到市领导的肯定,我们单位被评为柳州市先进集体。我被选派参加当年的柳州市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p><p class="ql-block"> 由于原材料和资金匮乏等原因,金霉素虽然试制成功,但无法批量生产。于是,筹备组与卫生系统的制药厂合并为柳州市制药厂。生产葡萄糖等产品,我被任命为葡萄糖车间主任。由于业务不熟,自认为不能胜任此职,要求调回文化部门工作,并得到批准。为此,我离开了制药厂。梁志强和刘中平二位同志一直奋战在制药战线上,在此,我为他们的敬业精神点赞。</p> <p class="ql-block"> 二零二二年八月十七日,应梁志强同志邀约相聚,我和梁志强、李灿然夫妇以及柳州市制药业的二十多位精英共同回忆了六十多年前的这段往事,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九零后太后</p><p class="ql-block"> 二0二二年八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