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假,在洛阳博物馆看到一件东汉时期的明器(专为陪葬制作的器物)陶仓,器身有朱红题书“墨黍万石”,意即这件模拟现实粮仓的陪葬陶仓里盛装着黑黍一万石(当然是象征性的)。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洛阳博物馆藏朱书“墨黍万石”陶仓</font></h5> 这里的“黍”,为古代“五谷”、“六谷”之一,属散穗型草本植物,去壳后称为黍米,黍在西北地区也称糜子,其又有黏否及软硬之分,黏者为软糜子,不黏为硬糜子。硬糜子颜色发灰,口感较粗,而软糜子则口感甜糯粘软,适宜做成各种美味,如炸粘糕、粘米饭、软糜子窝窝等等,同时软糜子也可用来酿酒,诗人贺敬之《回延安》中提到的“米酒”就是以软糜子酿制而成的,陕北酒曲中至今流传着“烧酒本是糜子水,先软胳膊后软腿”的唱词。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黑黍,即黑糜子</font></h5> 软糜子的外皮有红色、白色,也有黄色、黑色,其中以黑色糜子(黑黍)的产量最低,但口感却极佳,是大黄米中的上品,以其酿制的酒,自然也是酒中神品了。以黑黍酿酒在古代诗文中多有记载,如唐代曹邺的“黑黍舂来酿酒饮,青禾刈了驱牛载。”元代赵孟頫的“黑黍可酿酒,在牢羊豕肥。”<div><br>黑黍酿制的酒,如果再兑入郁金香草煮成的汁,便是大名鼎鼎的“秬鬯酒”。这里“秬(jù)”指的是黑黍,即黑色的软糜子;“鬯(chàng)”则是郁金香草(也有说其他香草),两者结合在一起,酒味香浓,芬芳条畅,便成就了这款商周王室祭祀先祖神灵的专用祭酒,这酒上可通于天,下可通于地,专事求神和通灵。据《周礼》的记载,秬鬯酒的使用由“郁人”和“鬯人”负责,其中“郁人”的职责是行祼礼(guàn,古代酌酒灌地的祭礼,有向祖先祈求保佑、攘除灾祸的目的)时,提前将郁草和秬鬯酒相混合,装在酒器彝中,陈设在祭祀的地方,而“鬯人”则掌管着秬鬯的供给以及用布巾覆盖盛装秬鬯的酒尊。祼礼时,将秬鬯酒先从酒尊中盛至爵中,然后以爵将秬鬯浇灌于地,所谓“先酌鬯酒,灌地以求神”,这样酒味便可渗入渊泉通得神灵。</div> <h5><font color="#9b9b9b">西周早期伯卣,“卣”为盛装秬鬯酒的青铜容器之一 图|《中国青铜器全集》</font></h5> 秬鬯酒除了祼礼时用,在丧礼时也用于“衅尸”,即以秬鬯涂抹尸体,据贾公彦、孙怡让的说法,这样可以去其恶臭,使之香美。另外王在斋戒时要以秬鬯沐浴,同时王临吊臣下时,也要在身上淋洒秬鬯,据说这样可以避除秽浊。<div><br>秬鬯酒既然有这番神用,那作为其酿造原料的“秬”,即黑黍自然十分珍贵,何况它本来产量就不高,这样拥有大量黑黍无疑便是一种财富和地位的体现。</div><div><br>我隔着展柜的玻璃,久久注视着这件朱书“墨黍万石”陶仓,其所属的时代正是道教产生的时期,民间神仙信仰盛行,修炼、成仙成为很多人的追求,也许墓主人也抱着这样的想法,通过掌握黑黍进而拥有秬鬯酒,这样便可沟通天地神灵,而他也可在秬鬯的助力下自由飞升。</div> <b><font color="#ed2308">关注微信公众号“</font><font color="#167efb">食侃</font><font color="#ed2308">”,陪你一块“侃”美食~</fon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