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装上了太阳能路灯

魏清民

<p class="ql-block">我这次在老家侍候90岁的老父亲,发现村里新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整个村庄一到晚上灯火通明,再也不用担心走夜路子啦!村里的这一变化,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同时,也唤起了我对过往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我带着好奇,向我们村的村委会委员郑连朋兄弟了解情况得知,村里之所以能安上太阳能路灯,完全得益于省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派驻村第一书记给我们带来的光明。孙抗书记来自山东省大数据局,是一位80后,年轻有为,很有工作魄力,去年底下派到定陶区天中街道办事处观堂行政村,暂定是2年时间。他到位后就走村串户,走访慰问老党员,体察民情,征求民意,排查民忧;关心教育,到小学看望师生,给每个学生带去了书包和文具;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协调关系,筹措资金,争取项目,要到一个建扬水站的项目,这个项目大约要投资100多万元。给我们观堂行政村(8个自然村)共安装太阳能路灯260 多盏,投资20多万元,不光是每个自然村内的街道,就连每个自然村之间的道路都装上了太阳能路灯,给乡亲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村民们晚饭后都走出家门,有的在街道上散步、游玩,有的三五成群,聚集在路灯下纳凉聊天,交流发家致富的信息和经验,共同分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给农村农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p> <p class="ql-block">这是母亲用过的纺车、织布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乡的每一个发展变化,对我这个离开家乡达50年的游子来说,都是一个莫大的欢喜,使我喜在眉梢,记在心里。我的家乡定陶地处鲁西南平原 ,在60、70年代,土地瘠薄,以盐碱地居多,夏天水汪汪,冬天白茫茫,一年忙到头,半年闹饥荒。在那个年代,农村照明用的都是自制的棉油灯或者洋(煤)油灯。晚上,我母亲就在昏暗的洋(煤)油灯下纺线织布,再拿到集市上卖了籴回粮食,掺着野菜度过饥荒。伴着我读完小学的也是一盏自制的洋(煤)油灯,当时,农村小学都是起床后先去上学,放学后再吃早饭。由于起得早,用来早自习的照明设备就是用一个墨水瓶盛上洋(煤)油,用铁皮卷成一个圆柱,在圆柱里放进棉线作为灯芯,再把这个放进棉线的圆柱放在一枚旧铜钱或者凿出孔的铁片里,一盏洋(煤)油灯就制成了。这种灯油烟特别大,一人一盏灯,一堂课下来,教室里充满了刺鼻的气味,每个人的鼻孔里都布满了烟灰。72年2月份,高中毕业后又回到我的母校观堂完小担任民办教师,这时的照明设备又先进了一步,用的是罩子灯,这种灯既亮油烟也少了许多。我在这盏罩子灯下写教案、批改作业,一直陪伴我到应征入伍,至此也结束了我点洋(煤)油灯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用过的煤油灯、罩子灯。</p> <p class="ql-block">据了解,我的家乡是从80年代中期才通上电的,刚开始只是照明用电,逐步发展到给动力电。但因为当时农村用电比城市用电贵,所以不少农民根本舍不得用电,电灯泡用的是耗电量最小的,更别说用来烧水做饭了。党的惠农政策实施后,实现了同电同价,降低了用电成本,供电量也在不断增加,为了增容村里的变压器都已更换两次了。生活用电在逐年增加,普通家庭都有洗衣机、电冰箱、电风扇、电动车、电饭锅,不少家庭还安装了空调,农民的生活质量确实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因村里没有集体经济,原来安装的路灯用电费用都是按人头收缴的,为了节约用电,晚上9点就关闭了,有时候电费收不上来,经常因欠费路灯不亮。这次驻村第一书记给安装的太阳能路灯是一次性投入,长久受益。村民们一提起此事,无不伸出大拇指夸赞孙抗书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农民办实事、做好事,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老百姓的心坎里,我们拥护这样的好干部,喜欢这样的好公仆。我们要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多种粮、种好粮,以优质高产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p><p class="ql-block">衷心祝愿我的家乡越来越美好!</p><p class="ql-block">祝愿父老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p> <p class="ql-block">村民在创业车间上班,在家门口就能够挣到钱,既能贴补家用,又不耽误接送孩子上下学。这是在加工帽盖。</p> <p class="ql-block">战友、同事、朋友们的精彩点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杨清军点评</p><p class="ql-block">@魏清民 《村里装上了太阳能路灯》这篇美文,视角独特,以小见大,文字优美,格调高雅,满满正能量。文章采用对比手法从家乡装上太阳能路灯这一变化,热情讴歌了党的惠农好政策,向世人展示了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画卷!为老兄的美文点赞![强][强][强][玫瑰][玫瑰][玫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于国祥点评</p><p class="ql-block">@魏清民 :</p><p class="ql-block">美篇叙乡变,</p><p class="ql-block">尔吾同感情。</p><p class="ql-block">细数点滴筹,</p><p class="ql-block">涌泉報党思。</p><p class="ql-block">从家乡的变化看社会巨变,从“灯头”变迁史看共产党对百姓谋福祉的决心与初心。再看我们这帮退休老兵历年窜涨的工资、免费交通……等等待yU。 吾辈没有理由不颂党恩更没有理由对现存的不完善因素发牢骚。 以上拙见。</p><p class="ql-block">又啰嗦了啦—— 嘿嘿 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杨万里点评</p><p class="ql-block">清民兄的《村里按上了太阳能路灯》的美文似乎又把我拖进了那个 物资贫乏,生活艰辛,环境恶劣,动荡不安的六十多年前的童年时代。那时候我们这一代人,吃的,穿的,用的是何等的惨淡,低劣,简陋。落后的农村生活更是不可想象。儿时上学用的煤油灯,玩耍用的推铁环,放假时的捡麦穗等等等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春华秋实,冬去春来。日子虽然很苦,但我们天真,普实,积极向上的本性一直没有变。</p><p class="ql-block"> 我常想,我们小时候上学时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 酷暑严寒从来也没有让大人接送,我们不也都茁壮的长大了吗?今非昔比了,时代不同了,天变,地变,人也变了………。</p><p class="ql-block"> 我和清民,清军两位兄长都是定陶黄店高中的同学。他俩比我高一年级,那时候就经常听到老师们对他俩作文评讲和表扬。二位兄长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曹莲莲大嫂点评</p><p class="ql-block">清民今天发的这篇文章,写的朴素实在。我小时候也是这样过来的。洋油灯,南方农村的茶〈桐)油灯,小学生用的墨水瓶制作的小洋油灯太普遍了。感恩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的富强和党的政策普惠![强][玫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明君点评</p><p class="ql-block">@魏清民 一篇小记叙文,通过灯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和自身的感受写起,朴实自然地展現了新旧农村五十多年来的可喜变化,这也正是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个缩影。此文给人以正能量,令人振奋和欢欣。赞![强][强][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标点评</p><p class="ql-block">@魏清民 小题材,大主题![强][强][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国棋点评</p><p class="ql-block">@魏清民从家乡灯的变化引伸出农村振兴的大课题,农村的建设还在上坡的路上,还得努力加劲!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强][抱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