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18--2022年度年海口市初中骨干教师2022年终期培训项目,由于疫情的原因由线下改为线上直播培训。此次培训为期两天,李里根初中历史工作坊的坊员们在坊主的带领下,所有坊员积极参加培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为即将到来的新学年工作充好电。</p> 风雨欻至 热情不减 <p> 2022年8月25日培训第一天台风“马鞍”带来的狂风骤雨,但也浇不灭坊员们的学习热情。坊员们早早守候在设备旁,积极打卡签到等待开播。因为我们深知作为教师,我们的学习不是一般的学习,而是基于一个教育者的学习。我们最终的追求是育好人,为“育人”而学习是教师的天职。我们应当继续学习,应当不断学习新的教法,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让自己成为“源头活水”更好地滋润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田。</p> 认真研究 促进成长 <p>上午由广东省特级教师刘英琦老师,做了题为《研究型教师与专业成长》专题讲座。</p> <p> 讲座分为两个模块:第一模块 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刘老师认为教师的工作就其本身的逻辑、哲学基础和创造性质来说,不可能不带有研究的因素;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欢乐,使每天的上课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苦差,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p> <p> 第二模块 怎么做教学研究。刘老师从通过习题研究、案例研究、课程开发、课程简评等方面阐述,做研究型教师是时代的要求、教育发展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英国课程专家斯腾豪斯说“教师即研究者”。教育研究可以使教师超越简单教学图景的局限,开阔教育视野,掌握教育规律,深入教育对象,规范教育行为,增强教育艺术,提高教育质量,创造教育生活,推进教育发展;能帮助教师从“工具”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与教育个性,建立自己的教育信念,使教师对教育工作产生一种崇高的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并深刻体验到生命的价值与教育的使命。做研究型教师是教师职业生活的需要。成为名师是教师的普遍向往。但是名师本质上不是一些“荣誉”或“光环”,而是一种思想与行走的独特的状态。显然,离开了教育研究,缺乏深入、持续的教育研究,都不可能铸就真正的名师,正如老子《道德经》开篇所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不仅如此,研究还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曾说“我思故我在”,研究和思考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理想与现实、工作与生活、责任与担当、成人与成事、过程与结果美的统一。</p> 基于学生 创新教研 <p> 晚上7:00由江苏省启东市教师发展中心特级教师王晓东老师给我们带来主题为《课堂革命:基于新课标的理解与实施》的专题讲座。</p> <p> 教育部要求: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如何推进?王老师这个环节中提到启润课堂。认为启润课堂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成长、去收获,一路风景,渐入佳境的思维历程刺激学生“学得进”,入境、入心、入脑的学习才能“带得走”,有收获的学习方在将来的人生路上“用得上”。并且通过案例讲述深入浅出的让我们理解了。当人们学习时,他们大约能记住阅读内容的10%,听到的20%,看到的30%,说的70%,做的90%。有的老师一堂课让学生听的时间占80%甚至90%以上,你会发现课堂效益大大降低。当有一天他改变了教学方式,他讲得少,学生参与活动多了,效益就会大大提高。</p> <p>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时刻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注重知识的更新与多元文化素养的培养,善于倾听,善于学习,多从其他教师身上博取智慧,广泛采纳意见,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改进,在工作中不断研究、创造、发展、提高让自己不断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