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i> </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 在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i></b></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很喜欢苏轼的一阕词:《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i>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i></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i>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i></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i>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间有味是清欢”这句带有哲理性的诗句,给予了人无尽的思索与玩味。何谓“清欢”?对于苏轼来说,远离喧嚣的城市,远离官场的争斗,忘却名利和欲望,走进山林,感受农家素朴的清茶淡饭生活,这就是清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是啊,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这种清欢是苏轼被贬至岭南,仍能笑吟‘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种清欢是纳兰容若“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恬淡;这种清欢是唐伯虎在与仕途擦肩而过之后依然能写下“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的诗句,没有悲哀,只有对田园生活感到的快乐。林清玄也说,清欢之所以好,之所以令人回味,是因为它对生活的无所欲求,是因为它不讲究物质的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品味。从这里可以看出林清玄眼中的清欢,是在清静中享受淡雅的欢愉,是一种悠闲,自由与舒服的生活状态。而清欢于我,是一种舍弃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绑,回归到最单纯的欢喜,是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情境。然而,“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如今,身处喧嚣闹市,清欢自是难以寻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又到了夏季,每年的七,八月份,法国都开启“全民度假模式”,在这两个月,法国人都争先恐后的往外跑,似乎只有离开自己的居所才叫做度假,又好像只有离开自己每天工作之后回去休息的家,一年积累下来的疲惫身心才能得到安宁,才能享受到安逸和恬适。Vacances(度假)已经融入了法国人的血液,喜欢度假已然成了法国人的一张文化名片,是法式生活艺术最好的体现。甚至有人说:“法国人不是在度假就是在前往度假的路上。”虽然通货膨胀给不少家庭带来经济压力,但在经历了两年多疫情之后,法国人度假的热情极为高涨,似乎有种报复性感觉,尽管半数法国人认为没有足够的购买力,但仍不愿放弃度假。据相关数据表明,总人口不到7000万的法国,在今年七八月份出门度假的大约有3400万人,甚至有很多人一年里度假不止一次。就时间的价值而言,法国人和中国人的见解是不同的,中国人惜时如岳飞口中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又如李白笔下的“光景不等人,须叟成发丝”。而对于法国人来说,时间是应该用来享受的。法国人更喜欢说,Il faut laisser le temps au temps(应该把时间还给时间),或者是Demain, il fera jour(明天,天还会亮),这些都体现了法国人从容的生活态度。</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果想明白和体会什么叫“万人空巷”的话,那就八月来巴黎,因为每年的这个月,巴黎恍若一座空城。然而,每年的八月我却特别喜欢呆在巴黎,因为这时候的巴黎,才可能从一个一年四季都热热闹闹的气氛中安静下来。就连昔日人流涌动的塞纳河,时下也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平时满大街的咖啡馆座无虚席,一个熙熙攘攘的大都市,不管是西装革履的白领人士,还是衣帽不齐的艺术家,不管是部长级大到总统,还是劳动阶层小到扫大街的工人,都会在这个时节不约而同的人间蒸发了,换个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与现实切割,思想相对放松,让自己从工作压力中解放出来,有去南方尼斯,葛纳海滩的,也有去阿尔卑斯山上的;有去波尔多,勃艮第酒庄的,也有去普罗旺斯乡间的,到处都是法国人和欧洲人的身影。唯独巴黎,一个誉满全球的大都市里除了游客,盗贼,还有街头卖艺的,大概就没有几个真正的巴黎人了,甚至有些餐馆和商店连生意都不做了也要关门度假去,似乎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法国人度假的脚步,好像带薪休假的传统早已经深深的印刻在法国人的DNA里,如果有想来巴黎谈生意,或出差办事,记住千万千万不要在八月来,因为这个时候,他们是电话不接,邮件也不回的。</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每年的八月留在巴黎上班,一来可以在休息的时候去看展览,去参观博物馆,去逛巴黎的每一个角落,因为这时候人很少,基本不用排队,去景点走走,路上人也很少,地铁里也不拥挤,平时去办事一办完就想回家,一分钟都不想多停留。八月在巴黎闲逛会让我流连忘返整个午后。很多中国人来到法国,身处法国人的这种civilisation des loisir(休闲文明),会有一种爱恨交加的矛盾,但同时会觉得这才是生活的艺术和本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La Samaritaine </b></p><p class="ql-block">巴黎最大的百货公司,2005年关闭了16年于2021年重新开业。其四家门店的总销售面积为 48,000 m 2。</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和往年一样我今年拿假也在七月,第一个星期去里昂探望母亲,顺便拜见了两位曾经在一起读书的同学外,中间的那个星期哥哥和嫂子来巴黎,所以我也就没出门,最后一个星期我更是不愿外出,因为那个星期是法国最热的时候,还是家里舒服。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独处,不喜欢社交,觉得离人群越远,离自己越近,只希望生活变慢,找回平衡,就像三毛说过的一句话: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前半生为家人而过,后半生就为自己而放生,寻回属于自己的生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余生的岁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Fourvière à Lyon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年的八月,工作之余我也都留在了家里,因为春天开垦后院的那片菜园子让我忙得不亦乐乎,白天天气太热没法在外面种摘,我就在厅里看书,听音乐,把玩室内的花草,早上和傍晚我基本都在后院的菜园子里折腾,工作之余,种菜成了我生活最大的乐趣。不管上班还是不上班,每天清晨六点就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在菜园子转一转,一来呼吸新鲜空气,二来看菜园子里的菜又长出了多少,不上班的时候,修枝剪叶,有如打造一件艺术品一样,虽然还不能像美食网红李子柒‘李万能’那样彻底回归田园生活,但也可以拥有同款的收获和喜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学种菜,我跟妈妈说了我的想法,妈妈说我胆子太大,没碰过地也敢种菜?哥哥说我那叫没事瞎折腾。然而,我还是边学边种,在Youtube上学,在后院地里种,不管怎样,种菜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喜欢什么就种点什么,其实对我来说,种的并不是温饱,只是种一种生活态度,一份雅情。每每看到自己撒下的种子破土长出菜苗,都会让我兴奋不已,仿佛遇见纯粹的快乐,看到菜园子里的菜一天天长大,从幼苗到满目青翠,心里很是高兴,而品尝自己种的菜,更是一种享受。每次做菜时,就到菜园子随手一摘,轻松惬意,这样的生活既充实又新鲜,看着菜园子里翠枝绿叶和硕果累累,更是幸福感爆棚。低头种菜,抬头看花,丰收的喜悦,全是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脚下是烟火的人间,心底,却是满腔的悠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曾记得《舌尖上的中国》的导演说过那么一句话:“中国人走到哪里,都得想办法种点菜出来。” 种菜,仿佛是中国人的天赋。这样的种族天赋,自农耕文明开始,到五千年后的今天,未曾退化,反而愈发强大。 三国时代有诸葛亮,读书观天下,躬耕于南阳;宋朝有苏东坡被贬惠州,借来半亩田,种菜养性;明代有郑和下西洋,也正是因为会在“海上种菜”才让船队免于坏血病的魔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日子有迹可循,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浇水,施肥,剪枝,搭架子,在这一方小园里,拨草除虫,摘菜寻瓜。种菜其实也可以种出艺术感,好像种的不是菜,是一件件艺术品:青翠欲滴的菠菜,灿如红霞的番茄,绿意盎然的韭菜,饱满圆润的四季豆,鲜嫩碧绿的西葫芦,攀藤垂吊毛茸茸的冬瓜,蔓顺爬地的小南瓜,又白又胖的萝卜……我突然感觉整个菜园子都会烂漫起来。每天最大的事,便是关注菜园子里的菜是否长势良好,看西红柿如何爬满架子,看南瓜是怎么样趴地生长,看四季豆又是怎么样开花结豆,看在书中读过,看到过的生物是怎样成为它们自己。不去过问世事,也不言悲喜,几千年前东晋陶渊明曾问“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我说当然要归,归到田园里,归到生活的本味里,去品味“人间有味是清欢”里的“清欢”。在春光里翻土种菜,在盛夏的夕阳下,闻着泥土的芬芳气息,收获果实,在绚丽的秋色里,东篱采菊,闲话桑麻,在寒冷的冬天,煮饭烧菜,温酒赏雪,在一年四季的变迁里,紧紧抓住我的“欢愉的果实”,如此便是开心。我只希望在这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里,安享清欢,安度流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种菜,种的是一种心情,享受的是一种过程,也品尝其中的快乐。种花,种菜,我不是为了安放心灵,我只为了种一个简单的欢喜,享受一份采摘种植的乐趣,一亩田园,一方院舍,忘却生活的喧嚣与纷扰,任岁月暖凉,心里藏着柔软,更藏着深爱,用最美的心情和喜欢的方式过自己的日子;同时也是种一种清淡自在的情怀,慢悠悠的,听风听雨,听流年滴滴答答,让每一个触手可及的今朝,都是染上花香菜香味的静好;更是种一种生活,一种对幸福生活的朴素愿望,悠闲,静谧,不争朝夕,一种“银盘盛雪,繁华不惊”的惬意生活。八千里悟道,无非诗酒田园。这大概就是我的田园梦吧,有田园,诗不在远方而近在咫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对于中国人来说,有一方自己的院落,精神才算真正有了着落。而且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深处,也都藏着对种菜养花的向往。小院,是儿时的记忆,又是今世的奢侈,是许多人心中的奢想,院子的营造已成了世人所慕之境。记得小时候就有这样一个梦,希望将来有一间自己独立的屋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而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一方庭院,门前种花,屋后种菜,帘可望月,听风听雨,架上有书,醉时吟诗,一茶一席,和雪嚼梅,焚香而卧,体静身闲,享受一份心情的自由,也感悟身心的自在,随心看花,随情看云,不问繁华,只问初心。曾经以为那只是一个海市晨楼,没想到中年就梦想成真了。我知道自己离不开大城市,没办法住到乡下去,因为我喜欢大都市的繁华和简便,如果真要去过“瓦尔登湖”般生活,估计不足一个月我就吃不消,然而我住的地方是离巴黎市区只有10公里,有点像古人说的“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的感觉,让我聊以安慰。蒙田曾说过一句话:“我为什么要逃离人群呢?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生活得更加随心所欲。”而我不需要逃离巴黎,就有一个随心所欲的生活,我可以像葡萄牙作家佩索阿那样:生活在城市里,却与城市绝缘。这种生活看似平凡,却隐没于城市深处。我突然想起波德莱尔,他曾经把我这种人称之为“无害的白日梦想家”:我的思考如上帝,我的生活如市民。不仅生活随心所欲,思想也放飞梦想。其实古语还有后半句:神隐隐于心。哈哈</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实,人简单生活就简单,心简单生活就快乐。何谓清欢,有一颗平常心,是清欢;品一杯闲茶,是清欢;赏一篇好文,是清欢,聆听一曲弦音,也是清欢。哪怕像我这样,身居田园之中,坐看云起,种花种菜,不为温饱,只为自得其乐,种出开心,种出人间有味,这种味道,这种幸福,就叫做清欢。人间烟火,不只局限于酸甜苦辣的浸染,更在于无拘无束的欢愉。此时我突然想起苏轼的<<雨后行菜圃>>: “白菘类羔豚,冒土出蹯掌。谁能视火候,小灶当自养。”一棵再普通不过的大白菜,却让他联想到美味的嫩猪肉和熊掌。仿佛只要能吃饱,那生活便不会有不开心的事。林清玄在<<温一壶月光下酒>>中也曾写到:“秋日薄暮,用菊花煮竹叶青,人鱼海棠俱醉。”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其实在意的不仅仅是外界的欲望,更多的是令人心醉的雅情。然而,生命的清欢,人生的淡然意境,莫过于张可久的诗句:“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时间很短,天涯很远,奔波忙绿一生,汲汲营营一阵,最终每个人渴望的都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八月就快要结束啦,今天,依着流年的光,书一纸岁月的流沙,抬头看花,低头种菜,在自己的烟火中,安于柴米油盐的琐碎,锅碗瓢盆的俗套,我相信,只要心有清欢,情有乐趣,梦有诗意,生命的快乐在庸常日子里,也会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