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荣华富贵经过悠长岁月谁还记得名字?</p><p class="ql-block">古老城墙沉浮商海慢慢变成只是一个象征。</p><p class="ql-block">城砖上的红色是夕阳染上的色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弹孔里的硝烟早已吹散在四季的风中。</span></p> <p class="ql-block">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的晋中地区,旧称古陶,城建史可追溯到周宣王时期,距今已有2800多年,北魏时为了避讳而改名平遥。现存古城墙大多为明初所筑,迤逦四合,完整如初,敌楼寂静,垛口如波。古城墙周长约6.2公里,如果因为防控被阻止入内,大可以绕城一圈聊以解闷。</p> 1古城北门拱极门 <p class="ql-block"> 整个平遥古城的架构如同巨大的神龟,南门外的两井象征双目,城内街巷交叉如同龟背。六道城门,东西四座城门犹如四腿,南门为龟首,北门为龟尾,南高北低。龟城寓意着长寿吉祥、金汤永固,尤其是南北两大街,错落呈S形曲线,犹如神龟摇头摆尾充满活力。龟腚是命门所在,也是全城的最低处,城内所有积水均经此流出。</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北门,又称拱极门。古人把北极星作为北方的标志,取名“拱极门”含有“四方归向,众人共尊”之意。</p> <p class="ql-block">↑北门城门楼,始建于明初,1703年为迎接康熙西巡,修补重建,后毁于战火。现存城楼复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木构三重檐,蓝色琉璃瓦覆顶。</p> <p class="ql-block">↑护城河。</p> <p class="ql-block"> 远古时期的龟是“龙凤龟麟”吉祥四灵之一,象征仁寿。唐代对龟的崇拜达到一个新巅峰,武则天还把“龟符”用作征调军队的凭证和官员地位的象征。元朝之后逐渐演变成民间骂街的常用词。尊崇与憎恶,祥瑞与骂名,乌龟的命运从来都不由自己做主。</p> <p class="ql-block">↑东北角楼“栖月”楼。平遥古城共有四座角楼,楼身砖砌,结构相同,第二层的四面开圆形瞭望窗,位于城墙四个角的角台上。角台突出于城墙,又与城墙联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角楼与角台主要用以弥补守城死角,即城墙拐角处的防御薄弱环节,角楼内的守御者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可以监控和打击来自多角度的敌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而增强整座城墙的防御能力。</span></p> 2下东门亲翰门 <p class="ql-block"> 离开平遥古城北门,按照顺时针方向,来到“下东门”。下东门,又名亲翰门,瓮城门匾“亲翰”是清咸丰三年(1853年)平遥县知县万逢时题。下东门自古就是平遥战略要冲,“亲翰”意在告诫人们戎事乘翰,务以保家卫国为己任。</p> <p class="ql-block">↑平遥六座城门出于军事防御需要全都建有瓮城。南门瓮城的外城门朝南,犹如神龟探首;北门瓮城的外城门朝东,犹如神龟向左甩尾;上西门、下西门、上东门三座瓮城的外城门朝南,犹如三爪朝前屈伸爬行;下东门瓮城的外城门却是朝东直开,民间传说这是因为担心神龟爬走,所以将它的左后腿拉直并捆在麓台塔上。</p> <p class="ql-block">↑城内的东马道街。</p> <p class="ql-block">↑尹吉甫点将台,位于城墙顶上,现为宽阔的砖砌高台。中华诗祖尹吉甫,是西周名臣名将,公元前827年奉周宣王之命,率兵北伐猃狁(北方游牧民族,匈奴旧称),连战连捷。公元前823年屯兵平遥,增城筑台营建防御工事,训练士卒,点将练武。因此被尊为“平遥建城之祖”,明代维修时,把东城墙与点将台连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平遥现有的尹吉甫相关遗迹,除了尹吉甫点将台,还有上东门外的尹吉甫墓(衣冠冢)、上东门内的尹吉甫庙等。</p> <p class="ql-block">↑“层台百尺县城连,吉甫勋名雉堞前。</p><p class="ql-block">塞草久消征战垒,龙旗却忆出车年”。</p><p class="ql-block">_[清·康乃心]《登尹吉甫将台》</p> <p class="ql-block">↑“殿廊犹忆六军壮,云树何年塞雁来。</p><p class="ql-block">一代中兴文武略,太原谁识万邦才”。</p><p class="ql-block">_[明·任良弼]《尹吉甫将台》。</p><p class="ql-block">五百多年前的感叹,居然到今天还有效。</p> <p class="ql-block">↑烽火硝烟飘远去,此地空余点将台。</p><p class="ql-block">战马勇将,烽火诗人,游云过眼,无影无踪。</p> <p class="ql-block">↑新东门,位于点将台向南约300米处,是城隍庙街向东通往城外的便捷通道。</p> <p class="ql-block">↑明初出于军事防御的需要,在西周旧城低矮城垣的基础上进行扩大城墙范围,并且对原有夯土墙体进行加高、加厚、包砖,改筑成为砖石城墙。此后明清两代500多年间又进行过25次修整。然而天灾人祸不作为等,导致城墙至今依然毁损不断,一些路段仍然可见夯土墙体。</p> <p class="ql-block">↑新东门内侧的街头石雕。</p> 3上东门太和门 <p class="ql-block"> 平遥北距太原90多公里,晋中平原又没有天险可守,历史上平遥经历的几大战火基本都与太原有关。例如公元960年北宋北伐太原,宋军曾火烧平遥;1127年金兵南侵宋境,围困太原八个月,平遥沦陷后百姓被大肆屠戮;1938年日军攻陷太原不久,即南侵平遥,攻陷城池屠杀百姓。</p> <p class="ql-block">↑上东门,门额“太和”,又称太和门。上东门地处朝气方位,取生机盎然、保合太和之意。“太和”就是“天地间冲和之气”,保持自然的大和谐,才能使万物各得其所,以保国之安宁。</p> <p class="ql-block">↑上东门瓮城。瓮城是建在主城门外的小城,又叫月城,用以增强城池的防御力。平遥瓮城的城门与主城门的朝向呈90°夹角(南门和下东门除外),即便敌军攻破了瓮城城门,还有主城门防御。翁城内地方狭窄,攻入兵力有限,在延缓敌军的同时,城墙守军可以居高临下四面攻击,犹如瓮中捉鳖。</p> <p class="ql-block">↑古城保卫战旧址,位于城外的“二·一三”惨案纪念碑。1938年2月13日,日寇第20师团由太原南犯平遥。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自卫队与国军第17军501团协同御敌。下午日军以重炮轰塌上东门以南城墙30多米,国军骑兵营长率部坚守缺口,身负重伤后自杀殉国。军民与入城日军激烈巷战,毙伤敌100余人,我方200余人为国捐躯,大量平民也惨遭屠杀。</p> <p class="ql-block">↑城墙上千疮百孔,依然可见日寇当年留下的累累弹痕。</p> <p class="ql-block">↑太和门内的东马道街。</p> 4东南角楼与奎星楼 <p class="ql-block">↑东南角楼“凝秀楼”。平遥古城的四座角楼结构相同,只是匾额不同。角楼的朝向与大墙呈45°交角,角楼门正好位于四方城墙的对角线上。</p> <p class="ql-block">↑东南角楼与柳根河。</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高约12米,底宽8-12米,顶宽3-6米,墙体内为土筑,外用白灰包砌,顶部铺以青砖,设有内向排水渠道。紧靠城墙的内侧,分别有东、南、西、北四条马道,称为东马道街、南马道街、西马道街、北马道街。</p> <p class="ql-block">↑建国前饱经战乱,建国后缺乏维修和管理,到了1977年,原有的71座敌楼只剩下2座,水灾过后城墙垮塌17处,一些单位和个人扒下城砖去建仓库和厕所。1980-1993年平遥着手城墙维修,每年都要修复数百米城墙以及城楼、敌楼等。但到了2004-2006年,城墙三年连续坍塌,2021年又出现15处内墙女墙大面积坍塌,46处内墙夯土大面积滑落。</p> <p class="ql-block">↑想看真的平遥古城墙?赶紧!</p> <p class="ql-block">↑奎星楼,修建于清康熙年间,筑于南城墙之上,共有三层。顶层建有造型精巧的八角亭,亭顶满布琉璃瓦,轻灵俊秀、色泽亮丽。</p> <p class="ql-block">↑奎星是传说中主宰文运的神灵,各地都建有奎星楼加以奉祀,以祈求文运昌盛。</p> <p class="ql-block">↑城墙上的砖石步道,可走下城来,前往附近的文庙。</p> 5南门迎薰门 <p class="ql-block"> 南门是平遥古城正门,又名迎薰门,处于龟城的龟首位置,面向柳根河“龟前戏水”。古城面南而偏东,“迎薰”指的是南门迎纳着东南方的和薰之风,含有迎来祥和美好、喜庆大吉之意。</p> <p class="ql-block">↑南门外的当铺雕塑。刻录的是平遥作为清末全国瞩目的商业金融中心的一个缩影。</p> <p class="ql-block">↑红夷大炮原型是欧洲在16世纪发明的长身管、纺锤形结构的火炮,明末传入中国,由于设计上的优点,很快被明朝仿制。1626年六万八旗军在努尔哈赤统帅下奔袭宁远,袁崇焕率两万明军孤守小城,用红夷大炮把后金军炸得尸积如山。努尔哈赤用兵44年首遭惨败,抑郁而终。后金吃大亏后赶紧仿制,改其名为红衣大炮,并在战争中大规模使用,李自成兵败潼关、史可法血染扬州城,都是输在清军炮兵之下。</p> <p class="ql-block">↑到了清末,红衣大炮种类多达百种,而且越做越大,虎门要塞的大炮八千斤重,江阴要塞装备的更是万斤铁炮“耀威大将军”。然而十九世纪中叶是西方武器大换代的时期,清军红衣大炮看似威武,射程和威力却远不及英军舰炮,两次鸦片战争都在炮战对抗中败下阵来。</p> <p class="ql-block">↑南门瓮城。主城门上悬“四省通衢”匾额,据说四省是指山西相邻的内蒙、河南、陕西、河北。</p> <p class="ql-block">↑南门主城门,通向南大街。</p> <p class="ql-block">↑瓮城内保存有4.7米的车辙印。古代马车的车轮边框外包青铜和铁,对路面摩擦相对较大,明清平遥商贸繁多,车马出入频繁,年长日久在青石板上形成两道深深的沟槽,这也是平遥古城经济繁荣的另一侧证。</p> <p class="ql-block">↑瓮城之中建关帝庙,一是借助关帝神威,福国佑民,庇护城池固若金汤;二是激励守关将士,要像关羽那样忠义仁勇,守家卫国。</p> <p class="ql-block">↑南门的登城入口位于城内西侧。</p> <p class="ql-block">↑南门城楼位于主城门顶上,1703年时补修重筑,城楼高16.14米,宽五间13.72米,进深四间10.04米。造型古朴典雅,结构端庄稳健。平常登高瞭望,战时主将坐镇指挥,是平遥古城重要的高空防御设施。</p> <p class="ql-block">↑巡逻兵卒,“平安无事”、“小心火烛”似乎声犹在耳。</p> <p class="ql-block">↑俯视瓮城。</p> <p class="ql-block">↑向北俯视城内的南大街,青砖灰瓦,错落高低。</p> <p class="ql-block">↑柱础石后方有一只闭目冥想的猫,如果有来生,是做公猫还是母猫?真是大伤脑筋。</p> <p class="ql-block">↑敌楼,方形双层,建筑在城墙的墩台之上。每层约十平方米,砖木结构。底层有一拱券门,面朝城内。楼内有木梯,上层搁楼板。楼上四面各开拱券窗(箭孔)两个,居高临下,城内城外城上都一览无余。</p> <p class="ql-block">↑南门内的兴国寺旧址。</p> <p class="ql-block">↑柳根河。平遥古城呈方形,城墙的东西北三面都是直线,只有南城墙蜿蜒曲折。平遥的建城原则是“因地制宜,用险制塞”,所以南侧城墙是顺着柳根河的流向而建。</p> <p class="ql-block">↑南门向西,沿着城墙行走不远,就是小南门,小南门也是一处便门。</p> <p class="ql-block">↑避风处的鏖战,可能由来已久了。</p> <p class="ql-block">↑小南门附近的城墙。</p> 6上西门永定门 <p class="ql-block">↑西南角楼“瑞霭楼”。位于平遥古城的南城墙与西城墙交接处。</p> <p class="ql-block">↑马面墩台。城墙上每隔50米就有一向外突出的附着墩台,形体修长如同马的脸面,被称为“马面”,马面墩台既增强了城墙的牢固性,又在城池守卫中得以消除战场的死角,一旦敌人兵临城下,可组织成交叉射击网打击敌人。</p> <p class="ql-block">↑每个马面上都筑有一座敌楼,敌楼在平日供士兵遮风避雨,战时则存放武器和军械。敌楼是城墙上的最高瞭望哨,借助这些凌空的建筑,守城将士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把观察到的敌情迅速转告角楼,再禀报给城楼上的主将,点线结合形成完备的情报网。</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墙共有71座敌楼,远观如同一字长蛇阵。除了递送消息,敌楼在作战时,可以利用高空优势,有效组织三面火力,以攻为守,协助墩台、城墙上的守军抗击敌人。远处为上西门。</p> <p class="ql-block">↑蔚阳门(西南门),是一座便门,位于上西门的东侧。</p> <p class="ql-block">↑蔚阳门。</p> <p class="ql-block">↑上西门又名永定门,“永定”含有江山永固、国泰民安之意,是平遥古城六门之一。由于临时封闭,缘悭一面。</p> <p class="ql-block">↑“又见平遥剧场”,位于上西门的西北方向200米处。《又见平遥》是根据平遥古城的历史与文化推出的一部撼人灵魂的大型情景剧演出。剧场内共有四个场景转换,游客在前三个场景是边走边看,第四个场景是在演播厅落座观看。</p> 7下西门凤仪门 <p class="ql-block"> 平遥历史久远,自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实行“郡县制”以来,一直都是县治所在地。而且平遥的古城墙,与陕西西安、湖北荆州、辽宁兴城一起并列为中国现存最好的四座古城墙。既然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遗产,只要情况允许当然要亲手抚摸一回。</p> <p class="ql-block">↑下西门外的牌坊。</p> <p class="ql-block">↑下西门,又名“凤仪门”。名称由来与古代的凤凰传说有关。“箫韶九成,凤凰来仪”,有凤来仪是吉祥瑞兆,“凤仪”门含有德政惠民、国运隆昌之意。</p> <p class="ql-block">↑传说郭氏家族最早定居平遥,在今天的古城西部建起了郭家堡。由于猃狁频繁南侵,西周大将尹吉甫率军北伐,在一次难分胜负的激战中,凤凰飞临郭家堡相助,周朝军民最终获得胜利。为纪念吉祥的凤凰,便在郭家堡西用黄土修建了“百尺凤凰台”,并栽下梧桐树,在郭家堡南增建了平遥古城,将下西门命名为“凤仪门”。</p> <p class="ql-block">↑明洪武三年(1370年)平遥扩建,将郭家堡及凤凰台扩建至古城内,人们为了纪念吉祥的凤凰鸟给平遥带来的福运,再次修造凤凰台。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砖砌重台,上建攒尖顶六角亭,并围墙筑房,重植梧桐数十株。清光绪二年(1876年)重修。</p> <p class="ql-block">↑凤凰栖台是平遥古城八景之一,古人多有吟咏。清代雷河清:“凤鸟云仪处,岿然见古台。苍茫侵碧落,突兀傍城隅。羽忆当年集,桐传旧尹栽。文明今有象,翘望九苞来”。</p> <p class="ql-block">↑清代知县王授也有一诗:“城闉突兀凤栖台,节节何年傍此隈。凡鸟从王协律至,飞龙偕子命官来。苍凉彩翼孤云影,寂寞光仪宿草荄。盛世颖川符上瑞,文章应不靳昭回”。到了上世纪60年代初,平遥县物资局占用了凤凰栖台,毁亭拆台,建房覆盖。</p> <p class="ql-block">↑霞阳门,是紧邻下西门的便门。</p> <p class="ql-block">↑下西门的登城口。</p> <p class="ql-block">↑城内的西大街。西大街是平遥四大主街之一,西起下西门,东与南大街北端相交,与东大街笔直贯通。知名的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票号,就诞生于古城西大街,被誉为“大清金融第一街”。</p> <p class="ql-block">↑游客寥寥,楼门紧锁,看来是没有机会“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了。</p> <p class="ql-block">↑城墙顶端的两边各有一道女儿墙。城墙内侧的女儿墙高0.6米。城墙外侧的女儿墙高约2米,每垛长1.39米,垛口宽0.53米,上有3层檐砖,中间有瞭望与射击孔。平遥城墙共有3000多垛口。</p> <p class="ql-block">↑平遥民间传说,最初城上并没有女儿墙。古时一个老人被拉来做工,相依为命的小孙女也天天随他来到城上。一天,一个累极的民工昏昏沉沉中竟走到城墙边上,小女孩怕他掉下城去,用力向里推他,不料用力过大,民工得救了,小女孩却摔死了。为了纪念小女孩,工匠们在城上修起了防护矮墙,取名叫做女儿墙。</p> <p class="ql-block">↑据说平遥城墙的3000多垛口、71座敌楼和1座奎星楼,是按照孔子有3000弟子、72贤人来设计建造的。“十里城墙不置军,列队三千尽孔门。笑傲武夫总言战,韬略运筹胜兵戍”。军事设施上注入儒家思想,或许是隐含了人们厌恶战争、祈求和平的理想吧。</p> <p class="ql-block">↑下西门主城门。</p> <p class="ql-block">↑瓮城内景。</p> <p class="ql-block">↑几度城头风云变幻,几处人家灯火阑珊。</p> <p class="ql-block">↑下西门的主城门,直通西大街。</p> 8郑孝燮路 <p class="ql-block"> “郑孝燮路”是平遥古城之外的西侧道路,原名环城西路。2017年,平遥古城申遗成功20年之际,为了铭记申遗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四位功臣,分别将环绕古城的四条路命名为阮仪三街、郑孝燮路、王景慧街和罗哲文路。</p> <p class="ql-block">↑郑孝燮(xiè)路到了秋天,就会变得色彩斑斓。</p> <p class="ql-block">↑护城河上小桥。</p> <p class="ql-block">↑郑孝燮(1916-2017)是城市规划专家,设置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主要倡议人之一。郑孝燮的一生都在为文物保护奔走呼号。除了力保北京德胜门箭楼、审批上海为历史名城、拍板平遥申遗之外,避暑山庄、卢沟桥、十三陵、天坛、大运河、八达岭长城等等文物古迹,都在他与同事们的努力下得到保护,幸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郑孝燮对平遥古城曾有两次重要的拍板。第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初,平遥古城正要大规模拆旧建新,郑孝燮找到山西省长,介绍平遥古城的重要性,要求“刀下留城”。在郑孝燮的拍板下,平遥古城不仅没被拆除,文化部还特批了8万元来修缮古城。</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拍板是1995年,国家文物局召开会议,审议推荐的世界文化遗产预备项目,平遥却未出现在准备申报名单上。所幸郑孝燮及时出手,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如果不拍桌子,平遥古城肯定要被抹掉了”。2017年12月平遥环城西路命名为郑孝燮路,而此时郑孝燮已去世将近一年,当年他所保护下来的平遥,仅门票收入就已翻了七十倍以上。</p> <p class="ql-block">↑鸟自来去,城老春秋。</p> <p class="ql-block">↑西北角楼“霞叠楼”。历史是根,文化是魂。无根无魂,民族不存。</p> <p class="ql-block">↑车轮滚滚去,马鸣风萧萧。</p><p class="ql-block"> 人间悲喜剧,暮暮又朝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