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课标 践行新理念 助力新课堂——记绛县第一实验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活动(二)

李莉

<p class="ql-block">“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国家教育部2022版新课程标准已出台,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准确把握教学方向,提高教师专业素养。</p><p class="ql-block">根据县教研室的安排,2022年8月25日我校积极参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系列解读和线上培训活动,认真聆听专家线上讲座,聚焦数学新课标学习。</p><p class="ql-block">本次活动由樊丽艳副校长主持,畅俊波副校长、孙薛莉主任及全体数学教师齐聚实验楼三楼会议室聆听学习。</p> <p class="ql-block">培训会共分五场进行。</p><p class="ql-block">第一场:聆听史宁中教授关于义务教育数学课标修订总体情况介绍,解读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性质、理念、目标。</p><p class="ql-block">第二场:倾听马云鹏教授关于数与代数领域的主要变化与教学改革的解读。</p><p class="ql-block">第三场:凝听唐彩斌老师对图形与几何领域的主要变化与教学改革的解读。</p><p class="ql-block">第四场:细听吴正宪老师关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的主要变化与教学改革的解读。</p><p class="ql-block">第五场:谛听刘莉老师对综合与实践领域的主要变化与教学改革的解读。</p> 第一场:新课标整体解读 <p class="ql-block">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教授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总体情况做了详细的介绍。  </p> <p class="ql-block">史老师对照旧版课程标准对新课程标准进行了解读,他从数学核心素养到数学主题和内容的变化,再到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具有理论的高屋建瓴,又有可操作性的实际教学指导,强调了数学基本思想内涵,从“双基”到“四基”的变化,以及跨学科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在学生参与其中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这就需要我们以后数学的教学过程紧扣新课标。</p><p class="ql-block">史教授还重点分析了新课标中的变化,整体的领域没有变化,对内容进行了调整,形式上基于抽象结构,理念上更强调核心素养,这些都需要结合后期教学实践去理解。</p> 第二场:数与代数领域 <p class="ql-block">东北师范大学马云鹏教授讲座的主题是《义务教育数学课标2022版》“数与代数”内容结构化分析。新课标的制定让我们关注到结构化教学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通过马云鹏教授深入解读和实操介绍,老师们深刻感受到了新课标在课程理念、目标、内容等方面的明显变化,更清晰地了解到内容结构化的特征,了解到教学内容一致性和阶段性的体现,认识到学科结构化的目的是使学习者了解所学内容之间的关联,而不是个别知识的掌握,从内容之间的关联中体会其中的核心概念(或基本概念、大概念),这些核心概念在其后的学习中反复运用和强化,有助于知识与方法的迁移,结构化的内容会使学生学习变得更轻松更持久,有助于达成“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p> 第三场:图形与几何领域 <p class="ql-block">唐彩斌教授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图形与几何领域的主要变化进行了重点的解读,主要阐述了新课标内容结构的变化、课程结构化的价值意义和内容结构化的教学变革,为老师们学习新课标指明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唐老师指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内容标准,也是质量标准,还是教学指南。并从横向联系、纵向联系、跨学科联系三个视角进行了具体分析。阐述了小学阶段增加“用直尺和圆规作图”的意义”,“用直尺和圆规作图”的教学序列以及小学阶段“用直尺和圆规作图”的教学建议。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为学生打开数学的另一个世界,认识图形,测量大小、感受位置的变化和运动的规律,感悟图形之间的关系,体会到几何的美妙。让数学学习因为图形与几何而变得更有意思、更有意义、更丰富、更美好。</p> 第四场:统计与概率领域 <p class="ql-block">吴正宪教授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讲授与指导:1.“统计与概率”的主要内容及变化;2.从“事物分类”到“数据分类”内容分析案例解读;3.从“平均数”到“百分数”内容分析及案例解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主要的变化有两条:一是把小学阶段“分类”调整为“数据分类”,重点强调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实物分类到抽象数据分类的过程,形成数据意识。二是将原来“数与代数”领域中的“百分数”内容移到“统计与概率”领域。让学生在传统百分数学习的基础上,还能够感悟如何借助百分数刻画和判断随机现象。</p><p class="ql-block">吴老师指出,不要把统计教学当做一个简单的知识点去处理。统计数学是一种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要帮助学生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感受数据的力量,培养学生用统计的思维去分析、解决问题。统计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分类、能绘制统计图表、能计算平均数和百分数。面对大数据时代,更重要的是培育学生的数据意识。特别是在调查研究,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随机现象,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进而感受数据的力量,逐步学会思考、表达与交流合作。</p><p class="ql-block">报告中吴老师运用了丰富的案例并结合理论使我们对这一领域的内容和要求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p> 第五场:综合与实践领域 <p class="ql-block">刘莉老师主讲了《综合与实践领域的主要变化与教学改革》。在对各个版本的课标对比中,刘老师指出在本次新课标更集中指向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跨学科知识、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进一步突出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联系,更加重视“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p> <p class="ql-block">刘老师还结合具体例子,说明了“综合与实践”中主题学习与项目学习的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在“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应用意识与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感悟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学生能更系统化、整体化和结构化地理解数学知识能更好地理解数学内在的联系和广泛的应用;积累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合理选择策略和方法的经验形成模型意识与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p> 培训笔记 <p class="ql-block">老师们在学习过程中边听边记,边学习边思考、边反思,准确把握新课标与旧课标不同之处,准确领悟新课标的内涵,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数学课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并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还原数学课的本真,让数学课真正具有数学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通过本次线上主题培训,让老师们不仅了解了新课程标准修改的内容、修改的教学要求等,还明确了修改的目的与意图,更感受到了新课程标准给我们带来的便捷性与指导性,新版课程方案和标准体现了当下教育改革的风向,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p><p class="ql-block">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实验一小全体数学教师将继续在课堂教学中践行课程标准,聚焦核心素养,将理论学习的收获惠及每一位学生,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教学重点,努力打造优质高效课堂,让核心素养在深耕的沃土中硕果累累。</p>

新课标

数学

学习

教学

学生

解读

课程标准

内容

素养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