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陈坤:一位浑身浸润着艺术细胞的书法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文/尹伟华</span></p><p class="ql-block">艺术通常会借助语言、文字、绘画、音乐、形体等表达,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审美理想的结晶,是创造美的结果。陈坤喜欢音乐,曾是娄底日报社的一名摄影记者,常年行走于大街小巷,城市和农村,田间地头,工厂和车间,到处留下过他咔嚓的身影,他的摄影技术在业内广受好评。不仅如此,陈坤还在工作之余潜心研习书法,尤擅能见笔底力量的篆隶,其书法艺术理论功底扎实,书法评论文章写得很好,词语丰润细腻,能说会道。可以说,陈坤浑身浸润着艺术细胞,在娄底应是个响当当的人物。近年,在书画市场极其低迷的境况下,其书法作品却逆袭而上,很受书法爱好者和广大藏家的青睐,实在是一种不可多得现象。</p><p class="ql-block">对于陈坤,我并不陌生,甚至可以用很熟络来定位我们的关系。原因一是曾经同道,二是后来我负责过单位对外宣传,经常有工作上的交集。但真正知道他对书法有如此造诣,也就是近10来年的事。我常对他说:“真把式不乱露面啊”,这或许是与他在书法领域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有关。知道陈坤对书法有研究后,每次见面,我都有意无意谈起他的书法,听他对书法艺术的理解。记得在长沙参加首届中部博览会,我与陈坤住在一起,我向他讲起居住在长沙的双峰籍书法名家刘巨喜先生,由此打开了他的话匣子。他对我说:任何艺术都要有美的旋律,摄影与书法都是一样。书法是用墨和笔在纸上吟唱,有时如流水潺潺,有时如黄河咆哮,轻重缓急必须有所体现,书家必须运用书写的明快果断,才能有书法的线条刚劲优美。当时,我仅以为他是对书法的认识及感悟。日后不断阅读陈坤的的书法作品,发现他的行、草书变化多端,丰富奇彩,意到笔随。当你读陈坤的书法作品,你就会感觉到他的作品很注重笔法和字的结构。作品的章法,通篇的结构布局,引领管带,首尾呼应,力抵笔端,一气呵成,各尽意态,气运流动,起伏随势,韵律自然,捻转提按,巧布虚阵,寓情寄意,书法的章与法可谓相得益彰。特别是陈坤的篆书,字体的构架与运笔的律动飘逸,飞白枯笔的洒脱,有着音乐般流动的线条,简直就是浑然天成,婉转中显出悠扬,蓬勃中彰显大气,有意无意的飞白,似有铁刷划过,具有力透纸背的千钧之力,让整幅作品的立体视觉效果凸显,刚劲有力。可以说,陈坤的每一幅得意之作,都是他苦心经营的结果,也是他讲究书法章法,注重书法美学韵律,产生的艺术效果的总体观。可以这么说吧,当你站在陈坤一幅法不越于理,妙不超乎真的作品面前,似有一种赏心悦目的力量在舒缓着你,让你陶醉,还有一种雄健如铁如钢的力量在震撼着你,让你美妙无穷。陈坤可以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集书法理论和实际创作为一体的书法全才,他从古代先贤的书法大家们常说的用笔理论,“锥画沙”、“印印泥”、“折钗股”、“屋漏痕”中领略到了如何处理好笔和纸的相互接触要点,从黄庭坚畅游三峡时悟到的“长工荡桨”理论中禅悟出行笔诀窍的最高意境。最难能可贵的是陈坤注重书法理论实践,所以在其创作的书法作品中,充分地表现出了点划的力感和质感。做到了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对陈坤的书法作品,无论你是一笔一划的看,还是一个一个字的看,或者是整副作品一起看,都是一种艺术的自然享受,可以说是“姐夫看姨妹子,个个都美”。</p><p class="ql-block">期望陈坤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