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篇撰稿人:谢云</h3> 家,简单一个字,能引起无数人的情感共鸣。因为家是每一个人最初的记忆,也是外面最终的归宿。<br> 莫尔说为了寻找想要的东西,外面走遍全世界,回到家找到了。<div> 而中国古人则推崇“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br> 家是个人通向外界的重要纽带。</div> 家书一种过去的重要信息承载方式,却饱含深情 当今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写人之间的距离无论多远,都好像在咫尺之间,都可以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网络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但是,无论如何方便快捷,那一封封透着墨香和纸香味的信,读起来,感觉特亲切特温馨,信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活灵活现,都栩栩如生。 这次与大家分享的是《曾国藩家书》。 作者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br>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 《曾国藩家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诸如:修身、齐家、为学安、治军、政事、处世、用人、交友、理财、养生等各个领域,是其一生治政、治家、治学、治军的主要思想的反应。本书分为修身篇篇、劝学篇、治家篇、理财篇、交友篇、为政篇及用人篇。<div> 透过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书信,我们可以得知其对事物的独到见解,及其面临临家事、人事、军事、国事等大小问题时所采取的处理方法。在很多的书信中都,曾国藩更是总结了自己的得意与失落,用自己的经验给教育诸兄弟,</div> 在他“和以治家”的宗旨下还特别强调“勤以持家”。这两点都提出做家长的要勤以言传身教。曾国藩他自己就能一丝不苟地带头去做,而且做得非常好。比如大儿子曾纪泽喜欢西方社会学,曾纪鸿喜欢数学和物理学,曾国藩虽然一窍不通,也能尽自己所能去了解,去努力学一点。这样的父亲,才不愧是一个真正“勤以持家”的父亲。曾国藩对于子女的品格育,直至今日,仍足以作为现代父母教导子女、树立良好家,教的绝佳典范。 在“双减”背景下,我们的教学更要注意学生德育的培养。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因此,可以说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才能真正为人师表。<div>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引导,指导学生“学会做事”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与人合作中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导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会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依法执教、爱岗敬业,认真贯彻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iv> 【经开区初中英语·信息化名师工作室】<br><br>主持人:刘志忠<br><br>成 员:何彩罗 王欢 陈琳 孙烨<br><br> 谢云 钟洁 古丽云 缪以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