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纪初至18世纪末,西方殖民者将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充当奴隶的 “黑奴贸易”,内容被写进了世界各国的历史教科书,可谓臭名昭著。<div> 十九世纪中叶,“黑奴贸易”逐渐废除,全球出现用工荒,东南亚、美洲、澳洲等国家需要大量廉价劳工开发、修铁路,出于对资本暴利的疯狂追逐和驱使,西方殖民者(人贩子)把眼光转向了世界的东方,吃苦耐劳、工资低廉的华工,便成为他们掠夺的最理想对象。<br></div> “卖猪仔”最早出现在鸦片战争前后,十九世纪初的清政府国弱民贫,加上太平天国运动、土匪兵乱、土客械斗等,沿海地区人民难以解决温饱问题。在西方殖民人贩子坑蒙拐骗和金钱利诱之下,东南沿海尤其是广东的许多贫民或自愿或被迫地与人贩子中介签订了卖身契约,先是像奴隶一样关在“猪仔馆”里,等积累至一定人数时,再层层被“猪仔船”贩运到国外做苦力。出洋的华工为何又以广东五邑地区最多。<div><br></div> 这种卖猪仔的“苦力贸易”是一种惨无人道的贩卖人口活动,人贩子为了掳掠苦力,采用了绑架、欺骗、拘押、殴打等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简直灭绝人性,丧尽天良。 林则徐在道光19年(公元1839年)的奏折中认为是:“夷船回国,间有无业贫民私相推引,受雇出洋……当其在船之时,皆以木盆盛饭,呼此等搭船者就食。其呼声与内地呼猪相似,故人目此船为买猪崽(《林则徐集·奏稿九》)。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承认了华工出国合法化,西方人口贩子更披着“合法”的外衣招募契约华工,买卖华工的手续,如同在牲口市场买卖牲畜。 华工在长达数月时间呆在运往各地的海船上,往往被关在底舱,生活条件十分恶劣,如“浮动地狱”,常常因疾病、饥饿和缺水而发生大量死亡,惨状难言。<div> 咸丰三年(1853年)三月十四日,从厦门港开出的一艘载有250名“契约华工”的轮船,到达古巴哈瓦那时,只剩下98人;《华工出国史料》一书记载,4条满载2500多人中国劳工的船只,抵达美国后从只剩下900余人。</div> 到达目的地之后,被送进大种植园或者矿山作苦工,每天在工头的皮鞭下劳动18-21个小时,所遭压迫、剥削和虐待,更是苦不堪言,俨然进入了“陆上地狱”。 <br> 命运悲慘的华工,是殖民主压榨最大剩余价值的源泉。这些被拉到国外的华工,被“招公馆”卖给雇主。雇主安排华工们从事种植﹑开矿、修铁路等苦脏又不安全的工作。不少华工往往钱没有挣到几个,就被疾病、劳累夺去了年轻的宝贵生命。据史料记载,工作中华工死亡率一直60%左右,那些生存下来的华工,往往需要5-10年的时间才能还清身上的债务!<div> 华工生存状况最恶劣的是在古巴和秘鲁。尤其是秘鲁,这里的种植园主,本身就是奴隶主,在他们眼中,华工就是奴隶。李鸿章派容闳去调查华工受虐情况,调查报告使李鸿章触目惊心,李果断禁绝秘鲁商人在华招工,才迫使秘鲁改善了华工的待遇。<br></div> 秘鲁华工劳动时还戴着手镣和脚链 当年奴隶贸易盛行,最贵的是黑奴,其次是美洲一些土著,价格最低的是华工。所谓契约合同,其实就是卖身契,一旦到达目的地,合同条款就形同虚设了。<div><div> </div></div> 从1865年到1869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法案修建的横贯洲际铁路,将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国土和中部平原连接起来。建设这条长3000公里铁路以西段铁路最为艰难,它要穿越海拔2100米、山高路陡的内华达山脉,沿途要打穿多个隧道,工程量浩大,被施工方预计要花费14年时间才能全部完工。<div> 在其他国家劳工畏难放弃的的情况下,一万两千多名主要来自广东五邑地区的华工用最原始的方法,用血肉建设成横贯美国的太平洋铁路。 </div> 由于修筑难度极高,据不完全统计,1000余名华工死于内华达路段的铁路。最恐怖的地段中,平均每两英里就有三人死亡,堪称吃人的铁路。1866年,在一次雪崩当中,超过500名的华工未能及时逃脱而死于非命。在劳工老家,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案例比比皆是,闺房里的妻子终日以泪洗面。<br> 中国劳工在日以继夜、平均一天12小时的工作强度之下,太平洋铁路的进城大大加快,原定14年的时间被缩短到了7年。这条主要由华工完成的铁路被冠以“内华达山的长城”称号。 这条对美国经济发展具有划时代作用的铁路建成后﹐庆祝通车典礼﹐却不让华工参加﹐并把他们全部解雇。 中国劳工勤劳能干,工资仅有白人的1/33,然而更让人感到寒心的,这些劳工付出的血泪并没有为自己赢得在美国社会的尊重,反而招致了一场持续60多年、官方亲自下场的大规模歧视。1870年代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大量白人失业,美国一些政客迁怒于华工、以博取选票,从1882年开始,美国颁布了一系列针对华人的排华法案:<br> 任何华工被强令要求随时随地携带身份证,违者立即驱逐出境;任何清国劳工在10年之内都不得进入美国境内;永久性剥夺华人美国国籍······这只是明面上的歧视,私下民间针对华工的暴力犯罪活动大幅增加。<br> 法案出台后全美累计超过了4200起有记录的暴力排华案件,大多数案件警察基本置之不理。<br> 这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的黑暗一页,直到二战排华法案才被废除。 中国人素来安土重迁,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肯背井离乡的。这些为生存,告别故土冒死出洋的华工,却被满清政府称作“天朝弃民”。 <div> 华工中有很多人靠省吃俭,积攒下血汗钱寄回家,改变一家老小的生活,很多人寄出血汗钱后没有积蓄,身无分文,只有继续拼命地挣钱,积攒下一次的侨汇,实现他们对家庭的承诺。有的根本就挣不到钱,养活自己都困难,更无力偿还债务,无颜回乡,到最后客死异乡,连姓名都不为人知,只有依靠侨团和慈善组织将他们的骨骸送回。1992 年新会县黄坑发现了一处华侨义塚,共387个坟墓。华侨义塚,就是这些华工的血泪见证。<br> 买地、建房、娶老婆,是所有铁路华工的三大愿望; 落叶归根,传宗接代,这样的观念在华工心里根深蒂固。<br></div> 华工的妻子头上顶着“金山婆”的名号,不论贫富,她们都在代替丈夫照料老小,操持家庭,有的还要下地耕田。人前光鲜,人后对烛独自凄凉,身体、精神上的煎熬是常人难以想象的。<br> 最悲惨的还要数那些连丈夫的面都没有见过的金山婆:一些无法回家的华工为了传宗接代,由他们的父母代他们找媳妇,让媳妇抱着公鸡结婚拜堂。这样的金山婆走进家门,对丈夫的印象就是一张照片,有的可能连照片都没有。为了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她们一般会买个儿子,成立一个完整的家,母子俩相依为命,终老一生。侨乡将这些金山婆称为“活寡”。金山婆同样为实现家庭的梦想付出了青春,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华工出洋的历史从19世纪中期到1940年代才算结束,这一百年的时间是华工下出洋的血泪史,也是容易被世人所忽略的一段历史。据联合国《国际移民》杂志统计,从18世纪到19世纪中叶,西方殖民主义者从中国贩运到世界各地的华工有600多万。 中国人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大移民壮举:“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背负苦难与希望。就是一部血泪史、奋斗史,荡气回肠。他们不仅改变了家族命运,还影响了一些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风貌。 近代以来,面对民族存亡、祖国衰败、人民困苦,这些曾经的“猪仔”和他们的后裔,不忘故国,以其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责任感,为民族独立、国家解放、人民富强作出了杰出贡献。 促使中国人真正觉醒的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都是在华侨的积极努力和推动下促成的。 1916年,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致海外革命同志书》中提出了:“华侨有功革命”、“华侨是革命之母,没有华侨,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观点。 在抗日战争中,华侨华人更是竭尽全力支持中国的全民抗战。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华为华侨共向国家捐款13多亿元,认购国债11亿元,侨汇95亿元。为救国难,海外华侨不惜倾尽家财。每当祖国有难时,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在海外华人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抗战期间,大批华侨青年历尽千难万险回国参军参战,或到后方为战争服务。据广东省侨务委员会统计,仅从东南亚、美洲和澳洲等地回国参战的粤籍华侨就有4万人左右,为中华民族夺取抗战胜利发挥了独特作用。 1949年建国后,有大批华侨返回祖国积极投资兴业支持社会主义建设。杰出代表有钱学森、华罗庚、邓稼先、朱光亚等国之瑰宝。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以来,华侨华人为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 这些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无论身在何处,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华夏血脉。只有祖国富强,我们走出国门,才可以自豪宣称:“我来自中国!”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摄影、撰文:乐山乐水<div>主要资料来源:台山市华侨文化博物馆</div><div> 《江门新闻网》</div><div> 《中国新闻网》</div><div> 《光明网》</div><div> 《凤凰卫视》</div><div><br></div><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