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林小学2024年 一年级新生入学须知

梅林小学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亲爱的家长和小朋友们:</p><p class="ql-block">祝贺小朋友即将成为梅小的一朵小花儿!</p><p class="ql-block"> 小花们正式迎来崭新的生活,从幼儿园的“天真玩耍”到坐在教室里“认真听课”,孩子总会发生各种状况、遇到各种问题。</p><p class="ql-block"> 那么这个过渡期,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我们在这儿为您准备了一份详细的一年级入学指南,请您和孩子亲启!</p><p class="ql-block">心理</p><p class="ql-block">1、做好入学准备</p><p class="ql-block"> 请爸爸妈妈跟小花儿聊聊您们刚进入小学时的情景,或者聊聊梅林小学的情况。然后,让小花儿不断从心里告诉自己:我长大了,不再是小朋友了!我要认真学习!我已经准备好啦!</p><p class="ql-block">2</p><p class="ql-block">爸爸妈妈多鼓励</p><p class="ql-block"> 爸爸妈妈要在入学期间多与小花儿沟通,如果他(她)进步了、懂事了,可以请爸爸妈妈点赞或鼓励。</p><p class="ql-block">习惯</p><p class="ql-block">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那便是最差的主人,我们要成为习惯的主人。</p><p class="ql-block">【学习习惯】</p><p class="ql-block">1、尝试着让孩子能静心地坐下来</p><p class="ql-block"> 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能静心坐下来,以适应小学长达40分钟的课堂教学和必须完成的课堂作业,可以让他看看书、画些画、认真写字等等,做这些事时培养一心一意不讲话,不站起来走动,专心致志做事的习惯</p><p class="ql-block">2、认真倾听、思考习惯的培养</p><p class="ql-block"> 学会认真倾听,是孩子上课能不能专心听讲的重要前提,家长还应要求孩子,在家里就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因此,应该要求孩子学会认真听老师讲课、提问题,还要认真倾听小朋友说话。比如,当家长向孩子提要求时,孩子就应放下手中的玩具,眼睛看着家长,在讲完后,最好让孩子再复述一下,克服边玩边听、漫不经心的坏毛病。还可以通过每日“亲子读书”来养成孩子倾听、思考、质疑的好习惯。</p><p class="ql-block">3、正确的站、坐、行姿势的培养</p><p class="ql-block"> 家长要注意孩子看书、写字时的正确坐姿,若不注意,脊柱容易变形,眼睛容易近视。孩子看书、写字时,身体要坐直,眼晴距离书本需一尺左右,笔尖与手指距离一寸,胸前距离桌子一拳。绝不能躺着看书,不在光线很暗或很强的地方看书,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不玩手机。看书学习一段时间后,要到户外走走或望望远方,以保护视力。</p><p class="ql-block">【生活习惯】</p><p class="ql-block">1、养成讲卫生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孩子上学穿的衣裤、鞋子、袜子等要干净整洁。做到勤洗头、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洗手。</p><p class="ql-block">2、饮食习惯的培养</p><p class="ql-block"> 入校前要求孩子要吃好早餐,不挑食,要吃饱,不能随便扔垃圾,养成上课不喝水、不上厕所的习惯。</p><p class="ql-block">3、不带零食、玩具、钱等与学习无关的物品到学校。</p><p class="ql-block">4、做到早睡早起,尽量在晚上九点半以前睡觉,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p><p class="ql-block">5、养成自己每天整理书包的好习惯</p><p class="ql-block"> 书包里的书本、文具一定由孩子自己收拾,备好第二天需要用的书本、文具,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家长代劳,孩子第二天到校后很可能会不知学习用品放在何处,在学校也不会收拾自己的书本、文具。</p><p class="ql-block">6、请告诉您的孩子在校要注意安全学会保护自己</p><p class="ql-block"> 告诉孩子在校活动要适当,休息时间不奔跑不推操,不做危险游戏,避免伤害事件发生。</p><p class="ql-block">生 活</p><p class="ql-block">【物品准备】</p><p class="ql-block">学 习 篇</p><p class="ql-block"> 学习用品应当简单实用,不可过分花哨和追求时髦,避免分散孩子上课的学习注意力。也杜绝孩子养成攀比、虚荣的心理。</p><p class="ql-block">书包~</p><p class="ql-block"> 从孩子的健康着想,挑选面料轻薄、宽背带双肩书包,轻便、左右两侧有口袋,不带轮子和拉杆。</p><p class="ql-block">笔袋和文具盒~</p><p class="ql-block"> 挑选大小适宜的笔袋,不建议适用铁质文具盒,避免孩子课堂上频繁的开关文具盒影响安静的学习氛围。功能不要太多,简单为好,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p><p class="ql-block">铅笔~</p><p class="ql-block"> 选用铅心为HB或2B的木质铅笔。这种铅笔硬度适中,颜色适度。准备铅笔的数量为6支左右,于前一天晚上在家削好,贴上姓名标签,削笔刀或削笔机不带到学校。</p><p class="ql-block">卷笔刀~</p><p class="ql-block"> 教孩子学会自己使用(在家里)卷笔刀,并告知孩子削下的木屑需要清理干净。</p><p class="ql-block">橡皮~</p><p class="ql-block"> 选择质地软的单色无味绘图用橡皮。</p><p class="ql-block">直尺~</p><p class="ql-block"> 15厘米左右,刻度清晰,透明简单,一边平直,一面波浪。</p><p class="ql-block">书皮~</p><p class="ql-block"> 准备一些透明无图案的书皮或玻璃贴,让孩子初步认识书名、作业本名,每本书和作业本都要写上名字,教育孩子要爱护书籍。</p><p class="ql-block">文件袋~</p><p class="ql-block"> 透明的,用于今后整理收纳试卷或单张纸质学习材料。</p><p class="ql-block">姓名标签~</p><p class="ql-block"> 用于标记姓名和班级,可贴于书本、水壶、跳绳等学习用品。</p><p class="ql-block">推荐两款学习辅助神器:(网购)</p><p class="ql-block">握笔器</p><p class="ql-block">帮助孩子正确掌握握笔姿势。</p><p class="ql-block">坐姿矫正器</p><p class="ql-block">矫正孩子写作姿势,预防近视</p><p class="ql-block">生 活 篇</p><p class="ql-block">水壶~</p><p class="ql-block"> 500毫升左右或以上容量,实用,不易漏水,易打开,不要选择玻璃材质,以免破碎伤人,水壶上面贴上标签,写上班级和姓名。</p><p class="ql-block">跳绳~</p><p class="ql-block"> 准备一根跳绳,并调节好长度,每天带到学校。</p><p class="ql-block">运动鞋~</p><p class="ql-block"> 选择轻便舒适耐穿的运动鞋一两双,可换洗,用于孩子上体育课和体育活动。</p><p class="ql-block">手帕和小纸巾~</p><p class="ql-block"> 放在书包备用,饭后可以擦擦小嘴,培养卫生好习惯。</p><p class="ql-block">书桌~</p><p class="ql-block"> 家中最好有独立的书写作业的书桌,让孩子有个安静的学习空间,也方便及时纠正孩子错误的读写姿势。</p><p class="ql-block"> 温馨<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提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1、请提前开具两个证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证明一:《新生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证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证明二:《结核病筛查证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开具证明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梅林桥卫生院(周一到周五上班时间都可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3、需要带的资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孩子的预防接种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请一年级新生家长入学时将两个证明上交班主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4、报道当天带好户口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span></p><p class="ql-block">家 长 课 堂</p><p class="ql-block"> 首先,请家长和孩子一道商定出切实可行的作息时间表,并在开学前试施行,让孩子提前适应规律作息。</p><p class="ql-block"> 建议家庭在开学前商议出一个统一的教育理念,由一人为主,其他家庭成员为辅,进行监管实施,具体要求:每天抽出至少半个小时检查孩子的各科学习情况,包括书本留痕、课堂练习、课后作业、文具准备等,了解孩子在校当天的表现及思想动态,及时帮助孩子梳理、引导解决遇到的问题。</p><p class="ql-block">如何帮助孩子处理好与老师的关系</p><p class="ql-block">1、倾听孩子的诉说</p><p class="ql-block"> 孩子每天在校与老师、同学相处,发生的大事小情都希望在家中与您分享。</p><p class="ql-block"> 这时,您要注意倾听孩子的诉说,因为这是了解孩子在校学习生活的最好途径,您与孩子一起分享好消息或有趣的事,让孩子觉得校园生活很快乐,从而加深与老师的亲近感。</p><p class="ql-block">2、多与老师沟通</p><p class="ql-block"> 学校和家庭在教育孩子的目标上是一致的,都希望孩子能茁壮成长,但是由于时间和空 间上的限制,学校和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容易产生分歧,使孩子难以适应。也可能因为信息不准,导致误会。</p><p class="ql-block"> 这里,就要求您能够多与老师进行沟通,共同探讨教育的理念。</p><p class="ql-block"> 如果对老师的做法有所不解,可以坦率地提出并探讨,从而达成共识。家长在这一问题的处理上不要心存顾虑,否则反而容易产生误会,适得其反。</p><p class="ql-block">孩子与同学发生矛盾怎么办</p><p class="ql-block">1、弄清原因,放手让孩子自行解决矛盾。</p><p class="ql-block"> 如果孩子间起了纷争,家长首先要让孩子说清发生争执的原委。一旦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家长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们正确认识他们之间发生矛盾的原因,尤其是他们各自存在的问题。然后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思考解决矛盾的办法。</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应多用“你有什么好的主意?”“你觉得你们应该怎么做?”等提问,让孩子感到自己有权利、也有责任去思考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家长切忌一味袒护自己的孩子,或把本该属于孩子的问题全都包揽过来,否则就会剥夺孩子锻炼人际交往能力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2、帮助孩子换位思考,摆脱自我中心的观念。</p><p class="ql-block"> 孩子从自身利益出发去考虑问题,是他们之间发生矛盾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现象在当今的孩子身上非常普遍。</p><p class="ql-block"> 作为父母,要善于引导孩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p><p class="ql-block"> 比如,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思考“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做呢?”“他也许希望我怎么做呢?”“怎样的解决办法能让我们双方都乐于接受呢?</p><p class="ql-block"> 3、教会孩子软语化干戈</p><p class="ql-block"> 当孩子与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父母要教会孩子,不要凡事都必须占上风,要学会道歉和请求他人原谅,学会心平气和地用恰当的语言化解人际的冲突 比如“这件事情是我的不对,你能原谅我吗?”“你这样说话,让我很伤心,骂人是不对的,我们都要讲礼貌。”</p><p class="ql-block">上 下 学 接 送</p><p class="ql-block"> 为了孩子的安全,严禁家长的机动车进入校园、停到校门口,避免造成拥堵;经过校门口的车辆避让学生、即停即走。放学时,家长服从保安指挥,在校门口指定位置排队,等候学生,不能随意越线进入校园。 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p>

孩子

家长

习惯

倾听

学习

书本

入学

养成

学会

书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