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6000年前,在广富林一带就有原住民在这里繁衍生息。直到4000年前,最早一批来自于黄河流域的移民来到此地,与原住民一起共同创造了广富林文化。民间素有"先有广富林,后有松江史"的说法。广富林遗址因此成为"上海历史文化之根"。</h3> <h3>园区南入口处的富林印记,是广富林文化遗址的地标性建筑,这栋砖石垒砌塔楼,似一枚大型图章,楼内有盘旋上升观光通道。顺通而上,可见两侧墙面上以半隐半现的图文形式,讲述广富林文化遗址的挖掘过程。<br></h3> <h3>广富林遗址是在1958年的时候被发现的,1961年曾进行试掘,正式发掘工作从1999年开始延续至今,前后一共进行了长达四次的考古。发掘的总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成为上海考古史上发掘面积最大的一个考古项目。发掘出了八座广富林文化墓葬群,这同时在证明了上海人在几千年前就在这里生活了。</h3> <h3>广富林遗址公园,最具特色的"漂浮"于湖水之中,具有现代中式建筑风格的"金字塔"型博物馆。远远地望去,只见一座座房顶漂浮在湖面上,好像被水淹没了一般,很神奇。就连停车场也是在水底下。</h3> <h3>建在湖面上的三角坡形建筑,只露出了屋顶,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在一个个屋顶下面便是展厅,山墙由玻璃构成,很好地解决了采光和通风问题。</h3> <h3>经历了长达10年的修建,遗址公园终于完成,而且投资近200亿人民币呢。</h3> <h3>广富林的核心价值在于地下珍贵的史前遗存,主角是考古,目的是保存,在此基础上开发展示。</h3> <h3>广富林建少量苏浙徽派的古建筑,但主要是作为展示空间需要,同时也符合广富林和松江具有移民之地的历史特征。</h3> <h3>祠堂街上“墨宁国乐”,一砖一瓦、雕花门窗均取自苏浙皖拆迁的老房子,可谓造新如旧,白墙黛瓦,清静幽远,古朴典雅。</h3> <h3>展示宋代以后乐器</h3> <h3>铜拨浪鼓</h3> <h3>广富林考古遗址展示馆,整个展厅的设计是以“时空之旅”为主题,通过对考古记忆、上海成陆演变、上海城邑形成、松江县府形成、上海城市发展以及走向明天这几个场景,在时光隧道中感受上海这座城市。</h3> <h3>广富林遗址发掘出崧泽文化地灶1处,良渚文化墓葬32座,广富林文化墓葬8座,各时期灰坑、灰沟、水井、宴会点等遗迹300多个。 </h3> <h3>广富林遗址文化层分为三层,上层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文化层、中层为夏商时代的马桥文化、下层为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层。<br></h3> <h3>上层出土了许多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陶器表面有许多小方格和麻布纹图案。中层出土的遗物以印陶纹为主,但陶质火侯较低,纹饰多为篮纹、席纹。下层出土的遗物以素面陶器为主,有夹沙扁足陶鼎和泥质灰黑陶豆、罐等。<br></h3> <h3>每个城市都有它的根,每一个繁华的都市也都是由它的根基所发展起来的。而松江区,就是上海的根基。(</h3> <h3>广富林人杰地灵,明清二朝共出进士21人,举人19人,由此广富林被冠为集贤镇。</h3> <h3>松江这个地方并不起眼,只是远离都市的乡下,是为市区提供瓜果蔬菜和粮食的地方。在民间早有“先有松江府,后有上海滩”、“先有广富林,后有松江史”这样的谚语。</h3> <h3>上海的根是松江,而松江的根就是广富林。广富林文化遗址就是位于松江。</h3> <h3>一桥与莲花池相映成辉,让人流连于此。</h3> <h3>富林塔,四方三层塔,仿唐风格,塔下是古陶艺术馆的入口,陈列了广富林出土的和很多国宝级陶器。</h3> <h3>龙山文化 黑陶双耳壸 约公元前3300年一公元前4500年</h3> <h3>春秋 战国时期 三足鼎 公元前1100-前770年</h3> <h3> 汉朝时期 灰陶衔环帶盖茧型壶 公元前220年-公元200年。</h3> <h3>汉朝时期 堆塑瑞兽 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h3> <h3>随朝时期 青瓷覆莲纹八系尊 公元581年-公元618年</h3> <h3>唐朝时期 彩绘陶胡人骑骆驼俑 公元608年-公元907年</h3> <h3>如此独特的造型,使其成为一个新的网红打卡点。</h3> <h3> 骨针作为广富林室外展区的地标,既代表了广富林文化遗址时光的久远,也象征了广富林先人的智慧与勤劳,并提示参观者已经到了广富林遗址核心保护区的边缘。 广富林后续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