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劳动模范薛万祥先生外传</p><p class="ql-block"> 李玉寿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薛万祥,薛百村人。少家贫,佣工为生。壮则营造挽具兼事缒鞋,或挑担售卖针头线脑,得微利养家糊口。后渐有蓄,置地二十余亩,辟果园一,构房六间,牛一驴一车一,农具齐全,谓为中产不过矣。土改划为上中农,窃喜未课地富。能吃苦,勤而心巧,于园林、治沙尤所长,其于薛百村率众造林200亩,启集体营林之开端,村社俲尤,蔚然成风。尝后先选为县劳动模范、地区劳动模范、省劳动模范,并出席各级代表大会。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4年至1958年,曾四次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受国家领导人接见。1955年,担任薛百高级农业社社长、联合防沙造林委员会主任,不畏艰辛,率众植树造林,不数年而三十里林带抜地而起,结为屏障,面积达二千二百亩。1958年入职国家干部,当选全国林业劳动模范。1959年调任武威地区石羊河林场防沙林试验场副场长。</p><p class="ql-block"> 然其正当风行舟疾之际,1964年社教运动骤至,昨日英雄遽成千夫所指之顽劣,劳动模范一夜变为富农分子。同年10月19日,县49次常委会决定,“将薛万祥清洗出革命阵营,交生产队监督改造”,并收回其所得全部奖品。“文革”更不堪,以“阶级异已分子”交由社队批斗,其状惨不忍睹。1974年,为生计所迫,携家人远遁新疆,落籍新疆吉木沙尔县红旗农场。1976年3月6日病逝。1978年10月5日,民勤县为其平反昭雪,恢复名誉。</p><p class="ql-block"> 嗟乎!人生如戏!薛公先以英雄叱咤舞台,孰料半齣未毕,即易为叛臣贼子收场,恁般况味,公其何言?人其复何言哉!</p><p class="ql-block"> 实则,薛公钟情林业,矢志治沙,确有显著之成绩。寒暑不避,得失弗计,育林护林,无一日懈怠。日以干馍凉水为饮食,黎明即起,黄昏乃归,其谋以私乎?其徇以利乎?</p><p class="ql-block"> 虽目不识丁,而祟尚科学,种田种树,一惟科学方法是尊。夏收冬藏,拣选籽粒饱满者备为来年籽种;逢差外出,归必搜集梨、果苗条,选母本精心嫁接,俟成功即行推广。常言“桃三年,杏四年,想吃果子十八年”。而其培植之果树,凡六年即果实累累矣。其法,建园之初,深翻二尺,铺干苦豆三寸许做底肥。栽苗后,届清明开挖深垄,施干苦豆以作追肥,曰:“果喜水肥充沛,勤浇重施,生长茂盛,果大而繁,欠之,顿成朽木,何作食果之想?”嫁接乃其种果绝技,多年经验尽得要窍。曰:“接嘴子(嫁接)得好处二,一可使果树快长早结,并令烂树结出好果,提高果品质量;二可一树接多枝,此枝不结,彼枝仍结,防歇枝而整树绝收”。薛百农业合作社有果园百余亩,因管理不善,几成废园。薛公为教其法,产量陡增,收入逾万元,社员因自编谣谚曰:“一亩园,十亩田,上结果子下种田,又送亲友又卖钱。”然其后来,薛公败遁西陲,果园破落成墟,人事沧桑,无果而其有因乎?</p><p class="ql-block"> 公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卒于1976年3月6日,享年七十岁。</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接见劳动模范薛万祥(宣传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