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字 杨 夏</p><p class="ql-block">图片 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 《农民人真伟大》</p> <p class="ql-block">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己经40多年了,生产队的体制也随着时代潮流远远离去, 农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有关生产队的方方面面的事情还经常被人们提起。特别有关社员的分配,人们怎么也不会忘记!特别是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农民,有着深刻的记忆!永远铭记在心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年的生产队,集体劳动,收的粮食都放在队的仓库,有保管员负责保管,会记算帐:每月按时给社员分发口粮,把这些粮食按照每家挣的工分,分给每家每户。当然:那时都搞瓜菜带,节约用粮,细水长流!</p><p class="ql-block"> 生产队领导有队长,会记,保管负责这项工作:把粮食发放到社员手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时侯的生产小队根据本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编制生产计划,制定增产措施,指定经营管理方法;有权分配自己的产品和现金;在完成向国家交售任务的前提下,有权按国家的政策规定,处理和出售多余的农副产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年分二次分配:上半年生产队可根据小秋收及队里付业收入进行一次预算,结合下半年秋收、大田的长势进行评估:纳入总收入。向生产队社员张榜公布、进行上半年的分配(称为预分)。</p><p class="ql-block"> 再下年根据生产队的总收入、为社员进行年终分配!</p> <p class="ql-block"> 在人民公社集体化时代,农民的分配,主要以生产队记工分为依据:在年终进行分配分红。当时的社员,都靠挣工分,分配粮食,柴草及生活物资。我在生产队曾经担任过一段时间的记工员,深知那时社员挣工分艰难与辛苦。多少辛酸的事,让我至今不忘:好象昨天才发生的事一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那时的农村,乡亲们经常把挣工分叫做“辛苦分”。一个“苦”字,形象地道出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苦与累。一个家庭的劳动力多,自然挣的工分多,在生产队分的粮食,物资,分红相应的多。劳力少的,家大口阔的,如果挣的工分不多、不但分配少、有时连口粮都分不回来,(称为超资户)。那时一个家庭贫困与富裕:与你在生产队挣的工分多少,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个时期:工分是社员生活唯一来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社员都一心一意的在生产队挣工分,除特殊情况,才向队长请假。晚上的农活都积极参加,因为工分调得比白天要高。特别晚上搿秧、蚊子多,蚂蟥水蛭多,水蛭经常叮在腿上,打都打不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记工期间:每天下午专职记分,与社员对工,是否早退与迟到,结合社员意见,在记工本上记上合适的工分。每到月底,把社员的工分汇总: 向社员张榜公布:用白纸写上贴在队里最显眼的仓库墙壁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工分的本质是我国农业集体单位采取的计算劳动者的劳动消耗和劳动报酬的一种办法。</p> <p class="ql-block"> 六十到七十年代中期,计分标准:</p><p class="ql-block"> 标准劳动力:指男性,并身体强壮,劳动不耍滑头的,标准工作日为12个工分:以这个标准为例,</p><p class="ql-block">成年男性10到12分,男壮年劳动力12分,女性壮年劳动力为11分,一般女性劳动力9一10分,学生,还有副劳力(指老人)6一7个工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到73年部分生产队、实行劳动定额管理:我们生产队也实行劳动定额:对社员提倡多劳多得,不吃大锅饭。具体操作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耕田1亩4分,赶耖1亩4分,插秧1亩14分,搿秧每10平方3分,</p><p class="ql-block">明细项目太多、每项生产劳动都有定额标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时每个社员还订有劳动曰:并设有奖赔制度:正常劳动力,一年320一到340天,女劳动300到330天。超过一天奖二分,差一天赔二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生产队:地力条件较差,水源也不好、年景好时、最高也只有0.48元,如果你一天你挣了12个工分,价值就4角8分钱。72年天旱、只划0.26元,食油每人只有0.9斤,口粮每人440斤,全队农户超资、口粮都分不回来(说明:有两户没超资、原因:都是二个硬劳力)。那年,生产队还吃了返销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们这儿根据国家政策:社员的囗粮分配是420一600斤,(粮食指原粮),食油6斤,棉花2斤。更困难的是一斤粮只有一斤柴(就是稻草)。牲猪实行购头各半的政策:就是说:你要杀一头猪,必须给国家卖一头,有的农户一年喂一头猪、到年关杀猪后、还要扛一半给食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时代在变迁,历史在前进,虽然说大集体的生产队已解散四十多年了,但六十多岁以上的老人都会把他们那一代亲身的劳动生活和终身难忘的艰辛岁月记忆犹新,永远会铭记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