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绘——连环画里的“四史”故事(8.22—8.28)

平顺县图书馆

<b>8月22日(周一)</b><div><b><br></b></div><div>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同志诞生,特别推荐连环画《百年伟人邓小平》。<b><br></b></div> 邓小平(1904年8月22日—1997年2月19日),四川广安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为中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发展进行了艰辛探索,为成功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建立了不朽功勋。 《百年伟人邓小平》是根据邓小平的生平事迹创作的一本精彩连环画,用生动的图文展现了一代伟人的卓越风采。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扫码即可阅读 )</b></h3><div><b>8月23日(周二)</b></div><div><b><br></b></div><div>1958年8月23日,福建前线部队奉命向金门国民党军实施大规模猛烈炮击,特别推荐连环画《夜袭金门岛》。<b><br></b></div> 1958年8月23日,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和指挥下,解放军万炮齐发,猛烈轰击国民党军控制下的金门岛。64年后的今天,昔日硝烟和炮声早已远去,但炮击金门这一历史事件的战略影响永远镌刻于史册。尤其值得铭记的是,毛泽东等老一辈军事家运筹帷幄,以中美战略关系和国际局势为“棋盘”,以金门诸岛为“棋眼”,以战略摸底、战略震慑、战略牵制为“棋路”,掌控战场节奏、撬动中美关系、赢得台海主动,体现了高超精妙的战略运筹水平。 连环画《夜袭金门岛》由我国老一辈画家金宝临创作而成,再现了我军炮轰金门岛的战史。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扫码即可阅读 )</b></h3><div><b>8月24日(周三)</b></div><div><b><br></b></div><div>1966年8月24日,“人民艺术家”老舍逝世,特别推荐连环画《骆驼祥子》。<b><br></b></div>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代表作有《四世同堂》《茶馆》《骆驼祥子》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易懂、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很强的“京味儿”。 《骆驼祥子》主要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中国传统乡村经济衰退、城市化进程开始的大背景下,人力车夫祥子的命运悲歌,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悲苦命运。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扫码即可阅读 )</b></h3><div><b>8月25日(周四)</b></div><div><b><br></b></div><div>1952年8月25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特别推荐连环画《人民功臣蔡金同》。<b><br></b></div> 1952年8月25日至9月4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召开之前及会议召开期间,党中央和毛主席对青年团的工作做了重要指示。刘少奇向大会做了政治报告。<br>出席会议的有青年团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38人,有各级青年团组织干部等41人列席会议。<br>为了适应党所给予青年团的重大任务,全会一致认为必须改进并加强青年团中央的领导工作,因而改选并扩大了中央书记处。 连环画《人民功臣蔡金同》根据抗美援朝一等功臣、优秀共青团员蔡金同的光荣事迹改编而成,创作者是我国老一辈著名连环画家董洪元。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扫码即可阅读 )</b></h3><div><b>8月26日(周五)</b></div><div><b><br></b></div><div>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同意设置经济特区,特别推荐连环画《深圳经济特区》。<b><br></b></div>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同意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br>此后,我国逐步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br>40多年来,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不辱使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进程中勇立潮头,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深圳经济特区》是由马克政、王雪涛等知名画家联袂创作的一本写真连环画,为大家呈现了深圳发展的一幅幅精彩画面。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扫码即可阅读 )</b></h3><div><b>8月27日(周六)</b></div><div><b><br></b></div><div>1947年8月27日,刘邓大军越过陇海铁路,向大别山挺进,特别推荐连环画《千里跃进大别山》。<b><br></b></div> 1947年8月27日,历经20多天的艰苦跋涉,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约12万人,兵分三路,千里跃进大别山。<br>当这一喜讯传到陕北后,毛泽东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20多年以来,革命战争一直处于防御地位,自刘邓南征后,我们的革命战争才在历史上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br>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在重要的历史关头,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的战略突击队直捣大别山地区,威胁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 《千里跃进大别山》如实再现了这一历史壮举,是一本宝贵的军史类连环画珍品。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扫码即可阅读 )</b></h3><div><b>8月28日(周日)</b></div><div><b><br></b></div><div>2017年8月28日,学习宣传河北塞罕坝林场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座谈会在北京召开,特别推荐连环画《我心中的塞罕坝》。<b><br></b></div>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北部,曾经是茫茫荒原。半个多世纪以来,三代塞罕坝林场人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坚持植树造林,建设了百万亩人工林海。<br>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感人事迹做出重要指示,指出塞罕坝人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br>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2017年8月28日,学习宣传河北塞罕坝林场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我心中的塞罕坝》是一本由一位成长在塞罕坝的女画家创作的连环画,勾勒了她对塞罕坝的点滴记忆,感人至深。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扫码即可阅读 )</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