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我的“庐山烟雨浙江潮”

鸿烨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苏东坡人生最后一首诗《观潮》中的前两句,写出了多少年少轻狂,有鸿鹄之志的年轻人的心声,曾经年少的我们,挥斥方遒,意气风发,心中装着那么多魂牵梦萦的风景和志向,但一路走来,跌跌撞撞,生活的严酷早已磨去了冲天的豪情,内心已经是千疮百孔,唯有自然的法则和远处的风景可以治愈和抚平。曾经有人总结出世界上一百个最值得去的地方,但试问,几人可以做到?所以,人生总是在失而不得的遗憾中度过,繁华落尽,你又何必痴痴抱憾。<br>  作为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凡夫俗子,早已习惯了高海拔的严寒气候,虽然整天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丛林中穿梭,每天的生活被文件、讲课,手机和其他规则安排得满满的,但内心深处,还是时时渴望着去一方圣地洗涤灵魂,对大多数人来说,西藏的诱惑是最难以抗拒的,但对我来说,玉树这方圣地,离我的灵魂更近。因为发育出大江大河的源头,自有她的魅力所在。 所以我和好友海永很久前都有一个去玉树旅游的计划。拜访一个地方,一定要到她最美的季节,7月19日,我们从西宁出发了。从西宁到日月山,沿途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风景。过了倒淌河,本来要上高速的,但此处高速临时不通,我们不得不又往回走了40多公里,从日月山重上高速,漫漫800公里的征程,让我们一开始就走错了路,但回想一下,走错路不要紧,关键是信心不能动摇,向着远方,精神十足地出发了。 最近几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陆续播出了几部和玉树三江源地区有关的纪录片,如《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绿色江源》、《大河源》等,让人们感受到在遥远的青藏高原,有一片圣洁的净土,那里雪山林立、沼泽密布,飞禽走兽是这所天堂的主人,人类把那里看作是亟待发现的秘境。千百年以来,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中国最长的大河长江,还有发源于中国,穿越了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五国的国际河流澜沧江,三条大河的第一股水流都静静地隐匿在其间。玉树作为以唐古拉山脉的主峰各拉丹冬峰为主的雪峰冰川滋润的江源重镇,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覆盖自治州全境,素有江河之源、名山之宗、牦牛之地、歌舞之乡和中华水塔之美誉。所以玉树对我们最大的吸引力,是它有最纯净的水在滋养她,而水是生命之源,生命之源的源头,必然有不一样的景致和感悟。<br>  一路上,我边查资料,边看窗外风景,第一感觉是树越来越少,直到消失在我的视野,而路两边越来越开阔,群山躲避在遥远的天际,继续用起伏的抛物线勾勒着严峻的外表,越往西南方向走,翠绿的夏装越单薄,甚至有些地方山石狰狞,裸露出大块的巨石,而草场越来越宽阔,像绿色的潮水,奔涌在它能所及的每一寸土地,洋洋洒洒,肆意快活。在它的怀抱里,拥入一些悠然吃草的牦牛和羊群,这里是物种单调的世界,只有远山、草场、牧人、帐篷、牛羊在这里活动和延续,但这种单调却散发着无尽的魅力,自古以来,对西部草原向往的文人墨客无数,相对于江南的灵秀和繁华,这里的雄浑和荒凉中,更能体验出自然得博大和苍茫。“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黄毯悄然换绿坪,古原无语释秋声。马蹄踏得夕阳碎,卧唱敖包待月明”一些描写草原的诗句在我脑海中飞快地闪过,王维、高适、岑参、三毛、海子,昌耀,这些诗人都和西部密切相关,西部给了他们灵感与创作的源泉,成就了他们的传世诗篇。 再往里走,现代的元素越来越少,偶然见山顶或草原上矗立着输电的铁塔,在接近河卡地区,我看到大面积的太阳能发电板在草原上一字摆开,蔚为壮观,路过星星海的时候,看到公路两边有大小不一的湖泊在阳光下泛着白光,在草原上能看到如此大规模的湖泊群,真是有点兴奋,同时也和海永讨论这里的湖泊里到底有没有鱼类?路过花石峡,看到低矮的群山上绿色的植被和大块的岩石交替出现,这就是花石峡的由来吧?穿过花石峡,海拔越来越高,路两边的植被越来越稀疏,甚至有些地方寸草不生,一种莫名的荒凉感从心头升起,虽然有导航,但越来越感觉迷茫,不知道今晚能不能按时抵达?同时虽然我们走的是一级公路,但有些地方是冻土路,高低不平,时速在50公里左右徘徊,中间有将近200公里的一级路由于地震没有修复,只能走低速,在迷茫和焦虑中,我们停车休息,海永打电话给玉树工作过的同学,告知过一会马上会上高速,我们仿佛又有了信心,刚走了不到几公里,来到了著名的巴颜喀拉山口,这里标志牌上写着此处海拔为4824米,停车拍照,感觉微微有点高原反应,但不是很明显。 翻过巴颜喀拉山口不久,我们又从清水河上了高速,这里的冻土公路大为减少,车速也有所提高,现在是玉树旅游的黄金季节,但一路上同行的车辆很少。离玉树越来越近,刚才的迷茫和焦虑一扫而光,走着走着,越来越感觉回到了家乡的感觉,首先是看到了路两旁边出现了树,再接着出现了峡谷,峡谷两侧的山上,是和家乡基本一致的灌木丛,灌木上开的小花和是家乡熟悉的身影,只不过这里的宗教元素越来越浓,经常看到壮观的经幡在山顶飘扬,在半山腰发现了几座金碧辉煌的寺院,我从遥远的西宁而来,感觉这里熟悉而陌生,它的地形的植被和我的家乡别无二致,但这里更为整洁和庄重,许多与宗教和地域有关的异域元素,让我有一种内心升起了敬仰和肃穆,可以看到,这里是结古镇的郊区,但我感觉好像回到了曾经多年前离别的家乡一样,有一种亲切感。 七点半左右,终于进入玉树市区,曾经魂牵梦绕,像“庐山烟雨浙江潮”一样牵挂多年的玉树,我终于置身其间,玉树是一个规划整齐,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城市。大街上的建筑,无论是民居,还是机关事业单位、宾馆、商场都有风格统一但细节不同的藏式风格,街上绝无高层建筑,各街道整齐划一,每条街道不长,但有很多红绿灯,指挥交通的一般都是身材苗条的女警察,交通秩序井然有序,现代元素和民族元素混合在一起,像你展示这个高海拔城市别有的风韵,曾经的想象中这里的汉子们都是高大英俊的康巴汉子,女孩们各个都是梳着无数齐腰小辫的苗条少女,他们都穿着价值不菲的民族盛装,浓郁的民族风让人目不暇接,但那只是影视片里的景象。这里除了一些老年人穿着民族服装外,一般的年轻人都比较时尚,和西宁地区的无异,不过有些人是民族和现代服装搭配,别有韵味。街上人流如潮,和繁华的都市一样。吃过晚饭,找了一家宾馆早早休息。<br>  我们玉树旅游的第一个景点是格萨尔广场,清晨的广场上人很少,只有一些中老年人围着巨大的格萨尔铜像的地基转经,一些秀气的鸽子在广场上悠闲的踱步,空气中弥漫着闲适和宁静的味道。虽然我也了解一些广场上塑的英雄的故事,小时候青海电视台拍的《格萨尔王》电视剧里面的情节模糊的还记得些,但我更想和当地人一起研究这位草原英雄。我走向一位在长凳上休息的老者,向他咨询有关情况,老者穿着简朴的民族服装,虽然戴着口罩,但我还是能感受到他慈祥的眼神中透出的那种善良,但很遗憾,他不会说汉语,由于时间有限,我们便匆匆离开了。 第二站我们到了离结古镇三公里的新寨玛尼堆,玛尼堆藏语称“多崩”,意为“十万经石”。新寨玛尼堆的经石据说已达二十亿之多,这些经石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大的如同桌面,小的仅如鸡蛋。上面均镌刻着佛像或经文,最常见的是藏文六字箴言。在西藏的原始思想意识中,人们认为万物皆有灵性。而白色崇拜中当然少不了白色的石头。在佛教传入西藏后,人们堆玛尼堆又进了一步,一般不再是纯粹的白石。人们把那些本来就被认为赋有灵气的白石再刻上佛经或佛像,使这些白石更赋灵气,成为玛尼石,以求保佑和庇护自己。<br>走在这些大小不一且雕刻有精美佛像和经文的玛尼石堆组成巷道里,第一感觉就是感觉刻在石头上藏文是这么美,刚毅和柔美在石头上得到最好的结合,既有象形文字的亲切,又有指事文字的简练,看着这些颇具艺术气息的石头,突然感觉头顶有一股清泉流下,瞬间冲刷了心中的污垢和不洁,整个人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世间一切烦恼和勾心斗角,一刹那让这些文字和佛像击碎和铲除。它散发着一种神秘的力量,让我们对于变幻莫测的自然更加敬畏、崇拜、迷惘和依恋。这时我感觉已跳出了红尘俗世,这些堆砌在一起,带着温度、带着故事、散发着力量的石块,加持着我的内心,让我想起仓央嘉措的一句诗“那一日,我垒起玛尼堆,不为修行,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 但很快,一个电话把我拽回了红尘俗世,单位上昨天安排好的一件小事,又出现了不必要的变数,我自认为平时与人和善,尽量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但关键的时候,我体会到了什么叫无语。此时我被每个人无法避免的“贪、嗔、痴”包围起来,那些文字刚才治愈的内心变得焦躁起来,我几乎打了一个小时的电话才把事情解决,旅游的兴致骤然锐减,但想想这些石头,在这里雕刻了三百年的风霜、收藏了三百年的信仰、接受了三百年的祝福,岿然不动,接受着日月精华的洗礼,我的情绪为什么不向它们学习呢?很快我又忘记了不愉快和烦恼。 紧接着我们开车又去了文成公主庙,在玉树,最著名的女人是文成公主。当地的藏汉居民都把她视为隔世的亲人。这位大唐王朝的金枝玉叶,于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从长安出发,远嫁吐蕃松赞干布,在青藏高原找到自己的英雄。横穿玉树的唐蕃古道,因为遥远的爱情而成为一条浪漫的路线。文成公主庙所在的地方,青山环绕,峡谷幽深,山势雄伟,风景和我的家乡无异,仿佛公主庙就在我的家乡,让我倍感亲切。 下午我们去了结古镇最著名的寺院结古寺,结古寺位于结古镇东,以建筑宏伟、寺僧众多、文物丰富、多名僧高徒在中国藏区闻名遐迩。藏语称“结古顿珠锣”,意即“结古义成洲”。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北木它梅玛山,为当地原扎武部落的萨迦派寺院。我们刚进入寺院,正逢僧人们功课结束,一群穿着红色僧袍的僧人们从经堂出来,他们个个神情庄重,睿智聪慧,边走边在讨论着什么。我上前询问一个僧人,结古寺有多少僧众,他热情的回答有三百左右。随着他的指引,我们绕过整齐的僧社,到达了寺庙的最高点。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寺庙,由于寺庙建筑在山上,同时也能看到结古镇的全貌。 <p class="ql-block">  整座寺庙依山而建,顺山势而上,下午三点,微风不燥,阳光温暖但不炽烈,天空是三江源地区标配的湛蓝,没有一丝杂质,只有揉洗的纯白的云朵,在天际四处飘摇,一路上,我很熟悉这种云朵的味道,它们相互依偎,从不单独行动,在天空上谱写热情的旋律,所有的音符,都那么神秘,召唤着远行的旅人,让你们产生无限憧憬。今天结古寺上空的云朵,不知是哪位大家的神来之笔,飘逸幻化,将整个寺庙和结古镇拥抱在它的怀中,我们每个人就像贪睡的婴儿,在它谱成的温和的旋律里进入冥想。</p> 近处,寺庙的金顶在阳光下放出夺目的金黄,介于褐红和明红之间的红色墙壁,威严的像无字的经卷,在给你传递能量,僧人穿着红色的僧袍庄重地走在过道里,绿色的植被弥漫在寺院和各个院落,高处蓝色的天空深似海洋,白色的云朵点缀着海洋,远处,结古镇像一条流淌的缎带,在阳光下微微起伏,活力无限。此刻我心里涌出两个字“纯净”,这里的山水、古镇、寺院、人们都无不给你很好的诠释这两个字。 <p class="ql-block">  玉树一日游,严格地说结古镇一日游结束了,纵有千般不舍,第二天早上我们7点还是出发了,又是一天开车800公里的挑战,由于时间久了不会开手动档,这个重任就落在海永身上,让我多少有点愧疚。早晨出玉树市,天空飘着点小雨,但没走几十公里,天空就下起了大雨,昨天看风景的时候,玉树以最好的天气欢迎我们,今天是不是有所不舍,才会阻拦我们回家呢?雨越下越大,加之路面不平,高速上真是不好开车,幸亏路上车很少,只能降低速度,快接近清水河镇的时候,外面直接下起了大雪,草原变成白茫茫的一片,我真是见识了七月飞雪,雪越下越大,昨天还铺满绿意的草场,瞬间变成了冰天雪地,我直接从夏天跳跃着进入冬天,但牦牛还是气定神闲地在吃着雪地下的青草,突然想起在这样高海拔的地方生存的人们,是多么的不易,这是一片牦牛温暖和呵护下的土地,从远古走来,人们都离不开牦牛,牦牛提供食物、衣服、饮料、住房,燃料,如果没有牦牛,这里人类的生存将变的异常艰难,但这里的人们和牦牛一样,有乐观、坚毅的性格,有稳健强壮的体质,他们的心灵和三江源的圣水一样纯净,他们有自己最坚定的信仰,他们善良、勇敢、睿智、刚毅,他们在高寒之地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从他们身上我悟到了很多。</p> 是的,玉树之旅也是我的人生之旅,之前,我把玉树当做了我的“庐山烟雨浙江潮”,没有到达时,它是我的心心念念,但置身其中,你被它的美和纯净折服同时,也会留下深深的遗憾,比如如果有能力到三江源头考察一下,那里才是最纯净的圣地,但由于种种原因,虽然到达了玉树市,但我们不能成行,严格的说,玉树游仅是一日游,有两天时间都在赶路,路上有绝美的风景,但我们不能停下来仔细欣赏,但对我来说,一块玉树的玛尼石,一朵玉树上空飘过的云朵,一个玉树碰到的旅人,都是生命中重要的体验。就相比于李白和苏轼都到过庐山,李白的感受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而苏轼却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境由心生,但只要我们到过自己向往的地方后,有所感悟和思考,这才是最重要的。 话题又回到苏轼经历风雨人生后写给他儿子的这首充满禅意的《观潮》“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人生的多少执念、冲动和妄想,在这次玉树之旅中一一化解,从一开始的向往到到达后的平静,一路上经历的坎坷和收获,是人生之旅的一次缩影,兴奋也罢,怅然若失也好,为了某个目标,我们准备了好久,向往了很久,但正真到达以后,却发现烟雨飘忽不定,江潮自来自去,感觉没什么不一样,和诗中的最后两句一样“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风景还是那个风景,风蕃不动,我心妄动尔,从少年到中年,我真正读懂了《观潮》,但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当我们踏上人生旅途的那一刻起,沿途的风景和收获,才是生命最大的意义。<br>  玉树,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