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巴勒斯坦至今还未建国,伯利恒虽由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进行日常管理,但进出全由以色列控制着,这个地区对我们来说,完全就是新闻联播里战火纷飞样子,本以为此生都不会跟这里有牵连,没想到不知哪根筋搭上了,竟走进了巴勒斯坦的伯利恒,好吧,就作为“巴勒斯坦”之旅吧。</p> <p class="ql-block">从耶路撒冷旧城大马士革门西的阿拉伯车站坐234路公交车到伯利恒的隔离墙车站下,然后过以色列检查点就可跨过隔离墙。或在耶路撒冷的大马士革门,乘坐231路跨境巴士,从60号公路可进入伯利恒隔离墙前巴勒斯坦人下车检查过隔离墙再上车,外国游客留车上由以色列警官上车查验护照,乘客全上车后,车辆驶向巴勒斯坦伯利恒公交车站(这里是个公交车集中停车场),以上两种以色列进入巴勒斯坦伯利恒的选择都可。然后,可步行走向马槽广场,进入主诞教堂(圣诞教堂)</p> 伯利恒属于巴勒斯坦中部城市,建在犹太山地顶部,伯利恒的海拔高度大约为775米,比邻近的耶路撒冷高30米。伯利恒目前是巴勒斯坦经济状况最好的地区了,隔离墙的两侧是完全不同的样子,以色列这边几乎没有任何居民居住在隔离墙附近。伯利恒这边山丘上的房子密密麻麻。现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区情况非常糟糕,伯利恒居住区的环境还是较安宁的,本次特撇开新闻导向,看看真实的巴勒斯坦的现状。<br>在联合国的分治决议里,伯利恒属于耶路撒冷的国际共管区域。现在被划为约旦河西岸的A区,根据奥斯陆协定,也就是拉宾和阿拉法特签署的协定,A区的军事与民事管辖权均由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控制,空域由以色列控制<br>巴勒斯坦自治区主要分布在约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周边。<br>以色列的自治区分为A、B、C三类:<br>A区——巴人治巴,完全自治,犹太人不得入内。<br>B区——由以色列派人管理。<br>C区——约旦河以西的犹太人定居点,联合国认定是非法的。<br>伯利恒属于A区。是由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管理的<br> 旅行是为了放空的思绪享受轻松,但我们的轻松思绪在一道钢筋混凝土高墙前戛然而止,墙的高度目测有七、八米,顶上有摄像头,每隔一段还能见到岗楼,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以巴隔离墙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隔离墙一边是挂着以色列的旗帜,旗下方就是</span>以色列军警检查站,将以色列实际控制的耶路撒冷全市和属于巴勒斯坦自治地区的伯利恒这两座圣城生生切开。我俩就是从这个隔离墙下以色列的检查站中进入巴勒斯坦…。</p> <p class="ql-block">此刻我的位置刚好一边是以色列,一边是巴勒斯坦伯利恒。因伯利恒没有机场,我们只能从以色列过隔离墙进入巴勒斯坦。平时没事开玩笑都在说:期望世界和平。真正的世界和平是什么概念?也许只有你亲身踏上这片土地,感受到两个民族世代的仇恨和至今延绵不断的战火的时候,才会有最深刻的体会吧</p> 自2002年6月起,以色列开始沿1967年战争前以巴边界线修建高8米、长约700公里的安全隔离墙,目的是将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地区与以色列彻底隔离开来,阻止巴勒斯坦激进组织成员渗透到以色列境内实施袭击。建成后,整个约旦河西岸变成3个被隔离的区域,北部为“纳布卢斯、杰宁、盖勒吉利耶和拉姆安拉”,南部为“希伯伦、伯利恒”,第三个区域为“杰里科“。一面隔离墙,分隔成两个世界 这堵看起来并不是很厚的高墙,把巴勒斯坦政府控制的各个区域包围了起来,看似是为了防止冲突,但巴勒斯坦控制区没有任何机场,巴勒斯坦人也不能自由出入隔离墙 巴勒斯坦的许多地方,民众在每周五做完礼拜都会到隔离墙前去抗议,经常和以军爆发冲突,造成人员死伤。但这没能对现状有丝毫影响和改变,14年过去了,隔离墙没有被拆除,反而仍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继续延伸 <p class="ql-block">跨过隔离墙,进入巴勒斯坦自治地区的伯利恒…。隔离墙边挂着巴勒斯坦旗帜。伯利恒位于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边界,距离耶路撒冷大概有10公里的距离,是伯利恒省的首府,也是巴勒斯坦文化和旅游业的一个中心。这个边陲小城人口只有约三万,这里被称作“距离上帝最近的地方”,不但是因为耶稣就诞生于此,还因为如果战火打响…</p> <p class="ql-block">左边是世界最神秘涂鸦艺术家Banksy(班克西)新开酒店THE WA OLED OFF HOTEL(瓦奥莱德酒店),客房窗外就是隔离墙,瓦奥莱德酒店拥有着全世界最糟糕的窗外风景。底层路边是瓦奥莱德酒店的室外茶座,座在隔离墙边饮茶喝咖啡,不知又是种什么感觉…。再看看隔离墙上反战的涂鸦与孩子们写的被摧毁的梦想,心情会如何?全世界的和平主义者到这里,在墙上留下了壁画,还有国际组织印刷的当地故事,隔离墙面就是一个活的博物馆。可以站起走到马路对面触摸隔离墙,再看着墙上那些涂鸦,内心会震撼…,愿世界和平。“班克西”说;涂鸦是一种下层阶级的“报复”,个人认为;隔离墙上的涂鸦也算是一种鸡蛋式的反抗了吧。</p> 在联合国的分治决议里,伯利恒属于耶路撒冷的国际共管区域,2003年7月3日 数十名巴勒斯坦警察从营地齐步走向伯利恒市区街道,在圣诞教堂前广场上升起一面巴勒斯坦国旗,巴勒斯坦警察接管了伯利恒 警察局里挂着阿拉法特和阿巴斯的像 现在被划为约旦河西岸的A区,根据奥斯陆协定,也就是拉宾和阿拉法特签署的协定,A区的军事与民事管辖权均由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控制,空域由以色列控制 伯利怛购物中心与恒利恒车站集中点,耶路撒冷的大马士革门,乘坐231路跨境巴士,从60号公路可进入伯利恒车站 马路还是很干净的 购物中心的店铺,物价比耶路撒冷低,都无处不在提醒我们,这毕竟是一个巴勒斯坦城市商场 一个店铺收款柜台后面贴了许多国家的钱,付款时引起我的极大兴趣,因为我也有是将走过国家未用的纸币的归拢放在一起,有时拿出来看看也是蛮有意的 走在商场,能真切感受到这个城市的阿拉伯氛围,挂在店铺外面的阿拉伯长袍和头巾商业区中的小店铺,物价比耶路撒冷低,都无处不在提醒我们,这毕竟是一个巴勒斯坦城市 路牌指示马槽广场(Manger Square)就是我们要去的圣诞大教堂的位置,从车站到马槽广场一路都有很多店铺,充满了生活气息,看似安宁 非常干净的老城区,感觉这个咖啡馆应该很有情调吧,可惜我们行程时间上没作安排 街头卖水老人,可细观下卖水装备。修建隔离墙,关键的水源都被占领,影响到巴勒斯坦人的生活,巴勒斯坦水资源的缺口达1200万立方米。2004年,联合国、海牙国际法庭宣布修建隔离墙非法,要求拆除 背景建筑是所学校。巴勒斯坦有一所伯利恒大学,成立于1973年,是一所非营利性公立高等教育机构,位于西岸伯利恒大城镇,是巴勒斯坦领土教育和高等教育部正式承认的一所小型大学(招生范围:3000-3999名学生),男女同校的巴勒斯坦高等教育机构,正式隶属于基督教天主教。伯利恒大学提供获得官方认可的高等教育学位的课程和计划,如若干研究领域的学士前学位(即证书、文凭、副学士或基础)、学士学位、硕士学位 安宁的老城区 街道还是很干净的,感觉还是蛮有情调的 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巴勒斯坦的民众好像不是很穷:家家都有汽车,也开得起汽车,以色列和约旦一样,地下也没有石油,阿拉伯国家又对以色列全面禁油……因此,以色列的石油运输成本非常高……,巴勒斯坦的汽油都是由以色列供给的,因此价格绝对不会便宜 充满阿拉伯情调的老城区 伯利恒阿拉伯风情的老城区 热闹的集市,沧桑的历史,宗教的冲突,热情又坚强的巴勒斯坦人。和一墙之隔的耶路撒冷相比,这不是个神奇的地方;甚至如果没有伯利恒之星(圣诞教堂)的存在,可以想象这是个多么普通的阿拉伯城市 奥马尔清真寺是伯利恒唯一的清真寺。奥马尔清真寺、巴勒斯坦和平中心、圣诞教堂都在马槽广场,个人感觉“马槽”就是指耶稣降生的马槽,因此所有圣诞活动都会在此举行,马槽广场名扬全世界 前面就伯利恒最热闹的地方——马槽广场,广场的左侧是一个城堡似的古老建筑,那是举世闻名的“圣诞教堂” 高耸的围墙很是破旧,但是看得出非常坚固,教堂是非常典型的罗马巴西利卡结构,四条科林斯柱廊通向东侧尽头的后殿,这44根红色石灰岩的柱子上有些画着圣像 马槽广场上的市民活动 根据福音书的记载,当时统治着罗马帝国执政者凯撒,下令在全国进行人口普查,所有人都需要回到故乡,住在北方加利利地区的约瑟,因为是大卫王的后裔,所以就带着已怀孕的妻子玛利亚返回“大卫的城”——伯利恒。他们刚一返回,玛利亚就诞下一个男婴,因为伯利恒的客店里已经没有地方,所以就用布把孩子包裹起来放在马槽里,在当天伯利恒旷野里的牧羊人受到神的启示,来到马槽边探望,而不久之后,在一颗明亮的星星指引下,东方来的几位博士来到伯利恒,献上了黄金、乳香、药作为礼物。这就是著名的耶稣诞生的故事 教堂的入口仅有1.2米高,是1200年左右为了防止劫掠者(有说穆斯林)骑马直入改小的,所以需要弯腰低头才能进入教堂,也被叫做“谦逊之门”据说这一是表示朝觐圣地者的恭敬 圣诞教堂在基督教的地位仅次于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是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教堂之一。不过由于长期处于失修状态,2008年就被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列入100个最濒危遗址之列。尽管有美国和以色列的反对,教堂还是在2012年申遗成功,成为巴勒斯坦的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 教堂玻璃上的装饰绘画,描述了耶稣诞生的故事 进入内部才知道:整个巨大的教堂里面正在进行大规模的修缮,据说已经修了三年了,但是工程进展缓慢,有人估计再加三年还不能竣工~不过还好,尽管如此,却还是照常开放的。不像我们国内那样要“闭馆整修”,那就苦了远道而来的游客了 因为圣诞教堂2012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也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所以很大部分一直在修复中,这个吊灯有圣诞节的感觉吗 主殿的灯饰,教堂里面挂满了华丽的装饰与金属吊灯 教堂两排斑驳的石柱首先呈现在人们眼前,石柱上方,是悬挂在空中的一串串古色古香的吊灯。整座教堂显得宽敞、高大,静穆肃然,远远望见来自世界各地虔诚的朝觐者或默默流泪、或解囊捐款 教堂两排斑驳的石柱首先呈现在人们眼前,石柱上方,是悬挂在空中的一串串古色古香的吊灯。整座教堂显得宽敞、高大,静穆肃然,远远望见来自世界各地虔诚的朝觐者或默默流泪、或解囊捐款 地上这颗标志着耶稣具体出生位置,有着14个角的银星,就是所有人前来亲吻和朝拜的伯利恒之星,于是我也带着激动和敬畏的心情,趴下来摸一摸 根据“男左女右”的规矩,用左手把伯利恒星抚摸一周,我也算是按照基督徒的要求,完成了对耶稣基督的敬意。再看了一下,耶稣出生在这个马槽里对于我等游客,这颗星星的意义可能更多的是存在于相片中以及日后和别人的谈资里。然而边上的朝圣者,在摸到这颗星的那一刻,泪湿了眼眶。周围还有从非洲来的可以说一生就这一次朝圣,为了这一刻,他们可能付出全部,排队几小时队那算些什么 对于我等游客,这颗星星的意义可能更多的是存在于相片中以及日后和别人的谈资里。然而边上的朝圣者,在摸到这颗星的那一刻,泪湿了眼眶。周围还有从非洲来的可以说一生就这一次朝圣,为了这一刻,什么都值得了。排队二小时绝对值了 <p class="ql-block">不用彩排,各国朝圣者聚在一起合唱……震撼(但听不懂,所以还是换了背景音乐)</p> 金丝镶边的彩画,描绘耶酥降生的故事。主祭台两侧可下到Grotto of the Nativity,耶稣降生的洞窟荒凉的郊区,热闹的集市,沧桑的历史,宗教的冲突,热情又坚强的巴勒斯坦人。和一墙之隔的耶路撒冷相比 终于离开了拥挤的人群,再四处看了看教堂的各处……由于历史的原因,该大教堂由“天主教”、“东正教”和“亚美尼亚教”三个基督教教派分别管理,大部分还在整修中,估计全部整修完毕,应该是非常富丽堂皇的。离别圣诞大教堂之前,再一次回眸难忘的伯利恒时,偶与热情友好的巴勒斯坦妹妹 小妹妹眼睛里闪耀着渴望被理解的光芒,我们表示“好”与“漂亮”,她的嘴角泛起微笑,这种眼神和微笑,我们在巴勒斯坦虽然也多次遇到,但这么热情与甜美也是首次。我们要走了,但小妹妹又再次主动过来交流……搂住不放,这么甜美热情的小妹妹,给我们留下了不会忘记的回味 圣凯瑟琳教堂门前的哲罗姆雕像,这是一座纪念耶稣出生的拉丁天主教堂。从圣凯瑟琳教堂的走廊,可直通耶稣基督出生的洞穴。震撼后的深思;原本应该清净庄重的宗教圣地,在现实的冲突面前也哑口无言。这正是“圣地”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写照,大部分日子里风平浪静,偶尔来一次翻云覆雨,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使巴勒斯坦成为“离上帝最近的地方” 不大的伯利恒却闻名于世,每年吸引几百万教徒来此朝圣——这都是因为两千年前一位神奇的男婴的降生,这位男婴就是基督耶稣,但作为游客在此时此刻看到这个耶稣的神像,也不禁肃然起敬 回味圣诞教堂前的留言“We are hoping that:<br>If you enter here as a tourist,you would exit as a pilgrim.<br>If you enter here as a pilgrim,you would exit as a holier.”<br>我们希望:<br>若来时你是个游客,去时你会是个朝圣者<br>若来时你是个朝圣者,去时你将变得更圣洁<br> 这是一个本行程必须要去看的一个点,班克西在伯利恒的名作,“穿防弹衣的和平鸽”,这是一幅影响全世界的画 我理解为;巴以半个多世纪的流血冲突,最大的症结就在于圣城耶路撒冷的地位。我们在此,去讨论两个民族对于同一片土地的热爱和争夺并无太大意义,谁错谁对也就成了众人的哈姆雷特,但作为游客我衷心的祈愿——和平,让和平鸽能脱下防弹衣 关卡前的一位妇女或许是在做些地摊生意,但位置很特殊,前面就是隔离墙的关卡,背景就是高高的隔离墙 巴勒斯坦控制区没有任何机场,巴勒斯坦人也不能自由出入隔离墙,这堵墙的建立实际上将巴勒斯坦地区的一切事物都被以色列完全控制 作为游客,逃离自己的生活之外,去世界的另一端,走进“巴勒斯坦”,亲临圣诞大教堂,亲手抚摸耶稣的诞生之处,看看这片土地与有过的史迹,同时还怀着尊重当地人们的和平与祈愿,至少,一张亚洲人的面庞,对当地人而言,就算远方来客吧 又过了隔离墙,就是离开了巴勒斯坦,即进入了以色列。回头再望一眼——巴以隔离墙,是一座冰冷的钢筋水泥混凝土墙,虽然巴勒斯坦一面墙被无数的人粉饰成了缤纷五彩的涂鸦墙,但我们依然期望这面墙能早日被推倒,期待巴以和平后再次踏入 <p class="ql-block">跨过隔离墙进入巴勒斯坦的侣途感悟:</p><p class="ql-block"> 巴勒斯坦至今还未建国,伯利恒虽由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进行日常管理,但进出全由以色列控制着,这个地区对我们来说,完全就是新闻联播里战火纷飞样子,本以为此生都不会跟这里有牵连,没想到不知哪根筋搭上了,竟走进了巴勒斯坦的伯利恒,好吧,那就作为“离上帝最近地方”之旅吧。</p><p class="ql-block"> 放空的思绪在一道钢筋混凝土高墙前戛然而止,墙的高度目测有七八米,顶上还有铁丝网和摄像头,每隔一段还能见到岗楼,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以巴隔离墙。以军检查站就设在隔离墙下,将以色列实际控制的耶路撒冷全市和属于巴勒斯坦自治地区的伯利恒这两座圣城,生生切开。</p><p class="ql-block"> 从以色列耶路撒冷的大马士革门,乘坐231路跨境巴士,从60号公路可过隔离墙,进入巴勒斯坦伯利恒车站。</p><p class="ql-block"> 伯利恒位于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边界,距离耶路撒冷大概有10公里的距离,是伯利恒省的首府,也是巴勒斯坦文化和旅游业的一个中心。这个边陲小城人口只有三万,这里被称作“距离上帝最近的地方”,不但是因为耶稣就诞生于此,还因为如果战火打响,这里的人随时都可能去见上帝------。</p><p class="ql-block"> 伯利恒没有机场,我们只能从以色列过隔离墙进入。平时没事开玩笑都在说心愿是世界和平。真正的世界和平是什么概念?也许只有你亲身踏上这片土地,感受到两个民族世代的仇恨和至今延绵不断的战火的时候,才会有最深刻的体会吧。</p><p class="ql-block"> 隔离墙由数米高的钢筋混凝土墙体、铁丝网、高压电网、电子监控系统组成,并由以色列巡逻队和哨兵进行警戒。一面隔离墙,分隔成两个世界。这堵看起来并不是很厚的高墙,把巴勒斯坦政府控制的各个区域包围了起来,看似是为了防止冲突,但巴勒斯坦控制区没有任何机场,巴勒斯坦人也不能自由出入隔离墙,看到墙上反战的涂鸦和孩子们写的被摧毁的梦想,心情很难形容。“班克西”说;涂鸦是一种下层阶级的“报复”,隔离墙上的涂鸦也算是一种鸡蛋式的反抗了吧。巴勒斯坦地区确实并不像电视里演的那样的战乱纷纷,人民永远都是热爱和平的,他们加沙地带的政府要怎么做,这是他们不能涉及改变的,自2002年6月起,以色列开始沿1967年战争前以巴边界线修建高8米、长约700公里的安全隔离墙,整个约旦河西岸变成3个被隔离的区域,北部为纳布卢斯、杰宁、盖勒吉利耶和拉姆安拉,南部为希伯伦、伯利恒,第三个区域为杰里科。目的是将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地区与以色列彻底隔离开来,阻止巴勒斯坦激进组织成员渗透到以色列境内实施袭击。然而以色列修建隔离墙,关键是水源都被占领,影响到巴勒斯坦人的生活,巴勒斯坦水资源的缺口达1200万立方米。2004年,联合国、海牙国际法庭宣布修建隔离墙非法,要求拆除,巴勒斯坦的许多地方,民众在每周五做完礼拜都会到隔离墙前去抗议,经常和以军爆发冲突,造成人员死伤。但这没能对现状有丝毫影响和改变,14年过去了,隔离墙没有被拆除,反而仍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继续延伸------。</p><p class="ql-block"> 作为游客走在隔离墙街道旁看见左边是世界最神秘涂鸦艺术家Banksy新开酒店THE WA OLED OFF HOTEL(有着全世界最糟糕的窗外风景)。——走近与触摸到隔离墙,再看着墙上那些涂鸦,内心很震撼------愿世界和平</p><p class="ql-block"> 伯利恒目前是巴勒斯坦经济状况最好的地区了,隔离墙的两侧是完全不同的样子,以色列这边几乎没有任何居民居住在隔离墙附近山丘上的房子密密麻麻,居住区的环境还是很安宁的,对中东地区有兴趣的可以探访下,撇开新闻导向,看看真实的巴勒斯坦的现状,现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区情况还是非常糟糕的,建议慎重前行。</p><p class="ql-block"> 在联合国的分治决议里,伯利恒属于耶路撒 冷的国际共管区域。现在被划为约旦河西岸的A区,根据奥斯陆协定,也就是拉宾和阿拉法特签署的协定,A区的军事与民事管辖权均由巴勒斯坦民族权 力机构控制,空域由以色列控制</p><p class="ql-block">巴勒斯坦自治区主要分布在约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周边。</p><p class="ql-block"> 以色列的自治区分为A、B、C三类:</p><p class="ql-block">A区——巴人治巴,完全自治,犹太人不得入内。</p><p class="ql-block">B区——由以色列派人管理。</p><p class="ql-block">C区——约旦河以西的犹太人定居点,联合国认定是非法的。</p><p class="ql-block">伯利恒属于A区。是由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管理的。</p><p class="ql-block"> 伯利恒的海拔高度大约为775米,比邻近的耶路撒冷高30米。伯利恒位于犹大山地的南部,我们在道路最高处留影。</p><p class="ql-block"> 途径警察局,里挂着阿拉法特和阿巴斯的像。</p><p class="ql-block"> 我们朝着路牌指示马槽广场(Manger Square)前行,这就是我们要去的圣诞大教堂的位置,从车站到马槽广场一路都有很多店铺,充满了生活气息,看似安宁,伯利恒充满阿拉伯情调的老城区,阿拉伯格调的街道很干净,能真切感受到这个城市的阿拉伯氛围。</p><p class="ql-block"> 圣诞教堂2012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也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而走进这座历史沧桑,宗教冲突的神奇城市。能真切感受到这个城市的阿拉伯氛围,挂在店铺外的阿拉伯长袍和头巾,物价比耶路撒冷低,无处不在提醒我们,这毕竟是一个巴勒斯坦城市。</p><p class="ql-block"> 根据福音书的记载,当时统治着罗马帝国执政者凯撒,下令在全国进行人口普查,所有人都需要回到故乡,住在北方加利利地区的约瑟,因为是大卫王的后裔,所以就带着已怀孕的妻子玛利亚返回“大卫的城”——伯利恒。他们刚一返回,玛利亚就诞下一个男婴,因为伯利恒的客店里已经没有地方,所以就用布把孩子包裹起来放在马槽里,在当天伯利恒旷野里的牧羊人受到神的启示,来到马槽边探望,而不久之后,在一颗明亮的星星指引下,东方来的几位博士来到伯利恒,献上了黄金、乳香、药作为礼物。这就是著名的耶稣诞生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圣诞教堂,奥马尔清真寺和巴勒斯坦和平中心都在马槽广场,马槽当然是指耶稣降生的马槽,因此所有圣诞活动都会在此举行。</p><p class="ql-block"> 奥马尔清真寺是伯利恒唯一的清真寺。奥马尔一开始信仰多神教,积极迫害穆斯林。皈依伊斯兰教后,成为穆罕默德的好兄弟和亲家,后任伊斯兰教第二任哈里发。他公正有才干,极大地扩张了伊斯兰帝国的版图。他和平进军耶路撒冷,在圣殿山跪下亲手清理犹太神庙的遗迹,后阿克萨清真寺被建起,犹太人也被允许回到耶路撒冷。奥马尔也来过伯利恒,颁布法律保障基督徒的安全,据信曾在此地点祈祷过。</p><p class="ql-block">教堂的入口仅有1.2米高,是1200年左右为了防止劫掠者(有说穆斯林)骑马直入改小的,所以需要弯腰低头才能进入教堂,也被叫做“谦逊之门”据说这一是表示朝觐圣地者的恭敬。</p><p class="ql-block"> 圣诞教堂在基督教的地位仅次于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是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教堂之一。不过由于长期处于失修状态,2008年就被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列入100个最濒危遗址之列。尽管有美国和以色列的反对,教堂还是在2012年申遗成功,成为巴勒斯坦的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进入内部才知道:整个巨大的教堂里面正在进行大规模的修缮,据说已经修了三年了,但是工程进展缓慢,有人估计再加三年还不能竣工~不过还好尽管如此,还是照常开放的。不像我们国内那样要“闭馆整修”,那就苦了远道而来的游客了。</p><p class="ql-block"> 步入教堂,两排斑驳的石柱首先呈现在人们眼前;石柱上方,是悬挂在空中的一串串古色古香的吊灯。整座教堂显得宽敞、高大,静穆肃然,远远望见来自世界各地虔诚的朝觐者或默默流泪、或解囊捐款。</p><p class="ql-block"> 我们作为游客不得不忍受着闷热浑浊的气息,跟随着来自世界各地拥挤的人流缓慢地挪动着脚步,缓慢进入地穴朝圣耶稣出生点。地穴空间比较狭窄,不是很感兴趣的话看一眼就可以走了,不要挡到前来祈祷的信徒喔,地上这颗标志着耶稣具体出生位置,有着14个角的银星,就是所有人前来亲吻和朝拜的伯利恒之星,于是我作为游客排队一个多小时带着敬畏与激动的心情,趴下来摸一摸-----。根据“男左女右”的规矩,用左手把伯利恒星抚摸一周,我也算是按照基督徒的要求,完成了对耶稣基督的敬意。再看了一下,耶稣出生在这个马槽里对于我等游客,这颗星星的意义可能更多的是存在于相片中以及日后和别人的谈资里。然而边上的朝圣者可以说很多是一生就这一次朝圣,在摸到这颗星的那一刻,泪湿了眼眶,世界各地来的朝圣者能不用彩排,聚在一起合唱……震撼。</p><p class="ql-block"> 震撼后的深思;原本应该清净庄重的宗教圣地,在现实的冲突面前也哑口无言。这正是“圣地”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写照,大部分日子里风平浪静,偶尔来一次翻云覆雨,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使巴勒斯坦成为“离上帝最近地方”。</p><p class="ql-block"> 圣凯瑟琳教堂门前的哲罗姆雕像,这是一座纪念耶稣出生的拉丁天主教堂,从圣凯瑟琳教堂的走廊,可直通耶稣基督出生的洞穴。</p><p class="ql-block"> 终于离开了拥挤的人群,再四处看了看教堂的各处……由于历史的原因,该大教堂由“天主教”、“东正教”和“亚美尼亚教”三个基督教教派分别在这管理,大部分还在整修中,估计全部整修完毕,应该是非常富丽堂皇的。</p><p class="ql-block"> 离别圣诞大教堂之前,再一次回眸难忘的伯利恒,偶遇热情友好的巴勒斯坦妹妹,小妹妹眼睛里闪耀着渴望被理解的光芒,我们表示她很漂亮,小妹妹嘴角泛起微笑。我们要走了,但小妹妹又再次主动过来交流……并要求友好合影。</p><p class="ql-block"> 因为我们只是游客,要了解与记的内容实在太多,很多点与内容记不全很遗憾。但这二项我还是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1.圣诞教堂前的留言“We are hoping that:</p><p class="ql-block">If you enter here as a tourist,you would exit as a pilgrim.</p><p class="ql-block">If you enter here as a pilgrim,you would exit as a holier.”</p><p class="ql-block">(意译)我们希望:</p><p class="ql-block">若来时你是个旅游者,去时你会是个朝圣者</p><p class="ql-block">若来时你是个朝圣者,去时你将变得更圣洁</p><p class="ql-block">2.途经班克西在伯利恒的名作,“穿防弹衣的和平鸽”,这是一幅影响全世界的画。我理解为;巴以半个多世纪的流血冲突,最大的症结就在于圣城耶路撒冷的地位。我们在此,去讨论两个民族对于同一片土地的热爱和争夺并无太大意义,谁错谁对也就成了众人的哈姆雷特,作为游客衷心的祈愿——和平,让和平鸽能脱下防弹衣。</p><p class="ql-block"> 过隔离墙离开巴勒斯坦地区,进入以色列耶路撒冷,作为游客,逃离自己的生活之外,去世界的另一端,走进“离上帝最近的地方”,亲临圣诞大教堂,亲手抚摸耶稣的诞生之处,看看这片土地与有过的史迹,同时还怀着尊重当地人们的和平与祈愿,至少,一张亚洲人的面庞,对当地人而言,就算远方来客吧。——巴以隔离墙,冰冷的混凝土和钢筋水泥之外虽然已经被无数的人们粉饰成了缤纷五彩的涂鸦墙,但依然希望这面墙能早日被推倒,待巴以和平后再次踏入。</p><p class="ql-block"> 去年终于在Kindle下了一本我出发以色列前想要读,又因为太厚而迟迟没有决心下手的《耶路撒冷三千年》。到现在为止,还只读到30%,希望今年内可以完成它。</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