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节 贞节牌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国后东南汪村仍残存四座牌坊,因牌坊使用的石材材质不同,建造的年代不同,历经沧桑数百年,残缺程度也不同,牌坊上的字迹都已模糊不清,无法辨认。四座牌坊旧址 : 一座在南北街东侧,后街南侧街角偏东。一座在六组张爱华院内的位置。一座在一组冯平安家街门口附近位置。一座在一组张友发街门口附近位置。东南汪村的贞节牌坊都是沿街设立,街北或街南(贞节女所居住的街道、巷口一侧)。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四座牌坊的损毁原因各有不同,如张友发街门口附近的牌坊,是在50年代一个夏天,牌坊经过一天的高温暴晒,午后突然一阵大雨,就把牌坊上的构件激裂了,当时牌坊附近有一个碾子,人们为了人身安全,就把牌坊上的构建拆掉了。位于张爱华家院内的牌坊,原来所处的位置是空地,在60年代,六队一辆双套马车惊车了,随后马车从牌坊下边剐蹭穿过,牌坊虽然没有倒塌,但已经不安全了。冯平安家街门口附近的牌坊消失的最早,原因已无从考证。 1966年3月地震后,村里统一规划建设新农村,残存的牌坊也被拆除了,旧址也盖成了新房子,至此四座牌坊彻底消失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东南汪村自有史以来共建了多少座牌坊,已无从考记。由于四座牌坊损毁已久,究竟是哪家(张家、冯家、宋家、高家等)所建?属于哪位贞女的牌坊已很难考证。现从张家族谱(族谱中有十来位贞女旌表、入祠、建坊记载)中摘录部分贞女传,以供大家了解、参考,以待后人考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一座牌坊,就是一段历史,一座牌坊,就是一段凄美的故事,它不仅是一种装饰和模式语言,更蕴含着一种独特的文化精神,是一部立体的史书。</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牌坊属于贞女们</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经拜读张家族谱原件,用白话叙述贞节故事如下,如有谬误请大家修正)。</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一)董恭人传</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董恭人,本县秀才作新先生之女,嫁于东南汪村张氏十五世祖镕,镕公二十多岁早亡,董氏年仅十九岁即孀居。此后,董氏守节尽孝,上侍奉公婆,下抚育子女,数十年如一日,冬暖夏凉,饮食起居,对老幼的生活细节照顾的无微不至,勤俭持家,里里外外,把家务搞得井井有条,人皆慕其孝,服其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董恭人视继子曰瑞如己出,饮食起居照顾有加,夙娴母仪,教子有方,曰瑞恪守母诲,嗜读诗书,应试则文理冠场,挥毫则书法名世,卒能成其志以继祖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董恭人数十年如一日,如此难能可贵,有口皆碑,后奉命建坊入祠以昆耀后世,董恭人生于乾隆五十七年七月十二日末时,卒于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八月二十九日子时,寿享六十二岁,守节四十三年,义诚高矣,节斯全矣,堪称节孝双全。人虽没而名犹存,其㦤德足以为妇道之楷模,流芳百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张氏族谱原件</p> <p class="ql-block"><b> (二)赵氏贞节传</b></p><p class="ql-block"><b></b> 赵氏者,希贤公之续妻也。</p><p class="ql-block">希贤公系东南汪张氏十三世祖。希贤公原配李氏,婚后没有生活几年,李氏便病故。尔后,希贤公于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再续赵氏,时赵氏芳年十七,婚后生活美满。十年后,希贤公去世,赵氏年仅二十七岁,芳华正茂,且膝下尚有儿子其锦,刚满三岁。赵氏悲痛欲绝,但矢志守节,恪守妇道,上侍候公婆,下抚育幼子,虽生活清贫,但以顺为孝,深得公婆欢心,直侍奉二老到去世。剩下赵氏孤儿寡母,无依无靠,强忍悲痛和孤独,一心抚养孩子,既当娘又当爹,发愤图强,艰苦度日,直到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享年七十八岁。</p><p class="ql-block"> 赵氏坚贞守节,养生送死,艰苦倍偿,乡亲们交口称赞,我县绅士、原四川省按察使高公给其送于”至孝完贞”的匾额,后为表节孝励世风,雍正年入节孝祠建坊于村闾。</p> <p class="ql-block">张氏族谱原件</p> <p class="ql-block"><b> (三)耿氏节孝传</b></p><p class="ql-block"> 耿氏系东南汪村张氏七世祖璧之妻。璧公早逝,时耿氏年方二十二岁,是时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且两个儿子年幼待抚。耿氏矢志守节,上侍奉公婆,下抚育二子。治家有方,乡亲们交口称赞,其事迹载入县志。</p><p class="ql-block"> 明御史陈公赞其为”一门双节“,知县胡公赞其为”表扬双节“,知县安公赞其为”贞淑矢节“,清雍正年入节孝祠建坊。</p> <p class="ql-block">张氏族谱原件</p> <p class="ql-block"><b> (四)陈、高二贞女传</b></p><p class="ql-block"> 陈氏者,观升之妻也;高氏者,观光之妻也。观升、观光乃东南汪村张氏孟祖次门十二世祖,二人乃一母同胞,观升者,兄也,观光者,弟也。陈氏婚后无儿无女,二十二岁即孀居,甘守节而伴孤灯,与高氏齐心协力侍奉卧床病身的公爹,十年如一日,伺饮食接便垢,无微不至,代夫为老人养老送终。</p><p class="ql-block"> 高氏二十八岁守节,遵夫遗命以己之子可显继伯兄,后生遗腹子可达,两门获全。陈氏、高氏妯娌俩齐心协力,孝养病翁,十年不懈,难能可贵,乡亲们都交口称赞。雍正年建坊旌表。</p> <p class="ql-block">张氏族谱原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