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如果人饿了,有人送了一粒米,有人送了一把米,有人送了一碗米,有人送了三碗米,谁的能吃饱?亳无疑问,三碗米的能让人吃饱。这个道理很简单,但中医失传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剂量越来越小了,变成了慢朗中。在60年代,一位老太太病情非常严重,家人已经开始安排后事了,但儿子不甘心母亲就这样离开,找到当地一位民间中医给母亲看病。这位老中医名叫李可,曾被打成右派在监狱里学习中医,回来会给人看病。李可老师鼓起非常大的勇气开了三天的药共三包,每天一包分三次喝。每包中有一味中药附子,药店规定用量是9一18克,当时李可老师开的是45克,已经严重超标。因为匆忙、心神不宁,儿媳妇在熬药的时侯一次把三包药全熬了,由于熬的时间长,应该一碗的量只熬的剩了半碗,一次喝完,这样就相当于原来开药剂量的9倍,附子的用量达大大增加了。后来李可老师又见到这位年轻人,心想老人肯定是不在了,没想到年轻人说三包药一次熬完老人喝了就好了。这让李可老师大为吃惊,心想:中医怎么了?以后李可老师为危急重症病人用这味药起步就是200克,最多用到360克左右。经过这样的事之后,李可老师救治过的将死之人有2000人。这就说明中医治病的不传之秘在于剂量,也就是力度!</p> <p class="ql-block">那么王老师的艾灸技术是怎么钻研出来的?如何把艾灸发扬光大?这不仅是医理,同时也是人生哲学,通过学医历程完成人生的升级与蜕变。没有力度,不痛不痒,等于慢性自杀。原因是对自己要求太低,吃不了苦,做不了难,最后变成我不行,这是人生管理课。王老师不追求人生的长度,追求的是生命的厚度与宽度,珍惜时间,拒绝无聊。</p> <p class="ql-block">清华大学的陈寅恪教授教授有名的"三不讲″:外国人讲过的不讲,古人讲过的不讲,自己讲过的不进。陈教授的这种特立独行、精神自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中国人的标准。王老师也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每次讲睡觉,但每次讲的都不同。王老师讲了那么多课,大家天天听,没有听烦的,总能从王老师的课中听到自己生命中需要的东西,震撼着自己的心灵。这是因为王老师一有空就思考,不允许浪费自己的时间,向高、向远、向深处钻研,视野开阔,锻炼自己的大脑,每次讲课总是用最有效、最触动人心的方法、方式与内容,谁问王老师哪节课讲的好,王老师的回答永远是明天的最好。王老师就是这样不断的超越自己、否定自己,从不恋旧,做一个对生命负责的人。看谁都是圣人,自己毛病一大堆。一个人的成长之路就是从学会自我否定开始,自己挑自己的毛病,否则就是退步、堕落。世界上所有的圣贤教育都是在否定自己,帮助别人。盯着自己的优点就容易满足,为了大家就永不满足。向别人学习,向世界万物学习,学习的目的是能更好的为大众服务,这样就会不断地超越自己,去寻找更好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学医分两步走:一是要看进的门对不对,二是进对门之后力度大不大。扶阳是中医的正道,伤阳的就是歪门邪道。学的中医是保阳的,说明进对门了。不伤阳的不代表能补,不伤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也很难立足。人的身体状况完全由阳气决定的,阳气损伤的少,病就轻,伤的多病就重,阳气没了人就走了。中医有十几门派,几千种小派,现在高明的医生少,自己看病从不了解什么门派,这就是现代人的灾难。进错了门派更谈不上力度,力度大了反而更要命。从宋朝以来,中医的剂量越来越小,苦寒的药控制的是病症,就慢一点,用药的剂量小一点,只是治表,剂量小也是保护,也不敢多用,多用就把人治死了。但如果是补阳的,怕啥?因为苦寒派、滋阴派占了中医的99%的江山,就规定用什么药剂量都要小,对真正补阳的就捆绑住了手脚。</p> <p class="ql-block">从元朝忽必烈建都北方开始,北京、天津这京居要地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富贵人家多,扶阳的中医几乎没有。泱泱大国,中医的正道、正途没有确立下来,老百姓就遭罪了。李可老师在临终前曾说过,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与这个国家的医学发展是相匹配。但现在中医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完全不符合,中医的担当在哪里?中医的地位拖了国家的后腿。李可老师2O11年讲的这句话,王老师是2019年听到这句话,还看不到中医上升的空间。他<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介布衣,以一人之力,不等、不靠、不要,把真话讲出来,学会生活就达到了中医的最高水平,培养了苍生大医。王老师带动大家学会生活、保护阳气,走到哪里就带动一方,造福一方百姓。如今黄骅已有一大批人在抱团学习,把古中医的医理与医法都学会,好好的活,把根留在老百姓中间,将惠及黄骅48万人民群众!因为王老师自己是老百姓,体会老百姓的苦与难,是老百姓的代言人,任何病都落实在整体观上,讲生活,脱离生活来治病都是世界难题。</span></p> <p class="ql-block">学医、治病、生活都围绕着阳气,入门很重要,人得病痛苦时,阳气下降,不补阳气就是耽误大家。比如山中藏着一批宝藏,找到藏宝的门,必须是正确的门,否则万箭穿心,必死无疑。找到了正确的门,还要有能力把宝藏运出来才能造福人类,没能力干瞪眼,什么也做不了。运宝藏的能力就相当于中医的剂量,也就是力度。</p> <p class="ql-block">王老师2010年上半年听到“中医的不传之秘在剂量″这句话,下半年就遇到郑钦安老师说的四逆汤。四逆汤是东汉张仲景在1800年前开出的药方,说人病情严重、快死时方可用此方。到郑钦安老师这,这个药方至少传了1650年,就没有人打破这个用法,人不到快死时就不敢用这个方子。当时郑钦安老师不到三十岁,他看到四逆汤这个药方从医理上来说是补阳气的,为什么不早让人喝?非要等到人将死的时候用?是人、是生命都需要阳气,都可以用,所以郑钦安老师就打破医学限制,男女老少都可以喝,框架已有,然后是以人为本精准调整而已。补阳的,只要有病都可以用四逆汤。郑钦安老师为了增强人们的信心,列出了27种重病,其实都可以用。王老师给人治病时也用四逆汤治,但后来不开药了,其原因令人深思。</p> <p class="ql-block">其一:现在真药难找,它就三味药:甘草,宁夏甘草野生的最好,但破坏植被。干姜又称母姜,不是晒干的姜,是今年种下,明年再繁殖新的,今年种下的到明年叫母姜,才称干姜,姜是老的辣,含粉量就高,云南的干姜最好。附子,冬至下苗,夏至收获,收获的黄金时间是三天,不晒干就腐化,这样就有人用丹巴泡,丹巴是极寒的,与附子的性质刚好相反,泡过的附子就是药渣。附子隔夏就生虫。天下之大就种不了真正的药,这是放弃中药的最重要的原因。其二,自己没有医师资格证,出事面就临着劳狱之灾。其三是老百姓不好学。就拿熬药来说,目不转睛地盯两个小时,水多水少沸腾的就不一样,就不停地调火。2011年王老师把艾灸已经钻研出来了,但当时看不起艾灸,就认为它是辅助。当时王老师用四逆汤的剂量就很大,附子起步就是200克,最多达到700克。其四是古今差别,现在的人手机、冷饮、垃圾食品等,把人的肠胃熬坏了,没有吸收的功能,对病重时对四逆汤就不吸收了。艾灸比药方便,不经过口腔、肠胃来吸收,只要用心就好。</p> <p class="ql-block">2013年发生了一件事,让王老师彻底放下中药。那是一位尿毒症患者,他在等台湾的肾源,但情况有变,他们一家人找到王老师,给王老师跪下,王老师赶紧把他扶起来。用药到13天都挺好,当时他们夫妻来取药时,妻子搂着丈夫的腰,王老师当时没多想,因为病情这么重,不会同房,结果第14天忽然恶化,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就是犯房事,这时犯房事是把人往死处整,瞬间肾衰竭。但医生和他们家人不听解释,王老师给他们跪下都没用,惹上了纠纷。王老师就想:自己把病人当亲人,有事时我的亲人在哪里?所以王老师2013年8月就不干了、消失了,伤心透顶。把药一停,天天做梦,明明自己有一身本事能救人,但见谁都说自己不会,觉得自己对不起李可老师,对不起郑钦安老师。2013、2014、2015年消失了三年,自己心里难受,也怕了,怕别人倒打一耙,就去找当地的一位老中医,这位老中医对王老师十分了解,也知道王老师有真本事,就对王老师说:“孩子,人在做,天在看,只要对老百姓有好处,大胆去干,老天爷会帮你。″王老师听了这番话才决定出山,专干艾灸!</p> <p class="ql-block">王老师开始艾灸时,也是用的25或18的小艾条,把横面撕开在肚脐上悬灸。专门开了一个门店艾灸加按摩。店里收藏了几支40的艾条和一支50的艾条,心想平时根本用不上,知道粗的力度大,以备急用。2016年一位洛阳的朋友急性肾结石痛的不得了,不想到医院碎石,就找到王老师,下车时是让两人搀扶着进屋的。王老师一看,他病的这么严重,就直接用40的横面撕开灸,这是第一次用40的,当时没有摄子和夹子,就用手拿着烤,两根40的艾灸完就没事了。后来一位强制性脊柱炎患者找王老师看病,王老师直接为这位患者定制50的艾条,这是第一次用50的艾条,26天这位患者痊愈,但王老师身心消耗太大就说:“你赶紧回去吧,你不走我就病了。"后来又给一位强制性脊柱炎患者艾灸时,患者的表现是越来越严重,开始是走着来的,慢慢用一个拐杖,后来用两个拐杖,最后干脆不会走了坐轮椅上了,这时家人不让艾灸了,越灸越重怎么行?但患者信心足,王老师让他自己感觉腰部是不是好点,患者说是,但也停了下来,王老师一看七天之后是大寒,就说大寒后三天来看他。果然在去看他的那一天基本好了。</p> <p class="ql-block">艾灸是补阳的,补阳之后就热胀,湿向下行,就行到腿上,所以患者不会走路了。病邪不外乎生、冷,吃进去容易,易进难出。又加上大寒天气,自然就加重,大寒已过,病邪也排出来了,病情自然好转,人的命天注定,人的病情与天有关。扶阳的方法很多,力度非常重要,要求艾灸时距离近、稳,重点部分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全是力度,好好的补阳气、补足。当年的艾王老师不用,当年的艾燥热,纯度达不到,热量不够。艾叶用北方的,就是秦岭这一带的,叶小叶厚,纤维粗,味大。南方的艾草长的很高,叶子大、薄、纤维细,热量达不到,这全是在力度上做文章。包括用两只、三只艾条灸、联合灸、点关元,都是让力度越来越大。</p> <p class="ql-block">根据多年对艾灸的钻研,人体不同部位对艾灸吸收的力度也不一样,好钢用在刀刃上就事半功倍。刚刮完灰灸头。头的后脑勺像西瓜的半圆形,中间是玉枕穴和风府穴,两边是风池穴,这里是风的府和池,全是风,它是存风的地方也是通道。人的后脑勺最容易被风刮到,所以这里积贫积弱,是风的重灾区,就特别耐灸。所以艾灸头部是后脑勺,耳朵周围,耳朵是九窍之一,是一个通道,灸时能直接进入头脑内部,鼻子、眼睛、大脑全部受益。人的头顶是百会穴,就像一个烟囱,艾灸这个部位,烟囱就打开了,通了。如果遇到对方不耐灸的,就灸头顶,灸百会穴就意味着占据制高点,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上病下治,也可以下病上治。比如是一位孕妇有痔疮或脱肛等,灸下面怕动胎气,就灸头,重点在百会穴,因为百会与肛门在一条线上。2017年一位急性胰腺炎患者,腹部疼痛,别人灸了九天没好,让人搀着上楼还发高烧。他的病因比较复杂,是中邪问题,邪在哪里?头者,神明之府,也就是人灵魂的家,神明能住,病邪也能住,就给患者灸头一个多小时,以后再没犯过。</p> <p class="ql-block">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头者神明之府,不把神明安排好,身心都会出问题。艾灸两个小时,就可以一个小时灸头,对灸头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安神,神安全身安。把人的神照顾好,其它不用管,它自己会照顾好身心。《黄帝内经》对头的描述言简意赅,关键在于悟,拿生命来验证。坚定不移的来执行这一点,对中国文化产生神圣感,受益无穷。不在于学多少、背多少,在于悟,在于触类旁通。任何事情中国文化都能解决,人与人的差别就在于信心,仅仅会读,会显得苍白无力。肚脐又叫神阙,是神进出的门,这个地方不能受凉。俗话说:男人不露脐,女人不露皮。男人不能把肚脐露出来,女人的皮肤不能露出来,容易受凉,风邪易进。</p> <p class="ql-block">人的额头叫印堂,又叫天门。看面相的人看到人的印堂发亮,就知道人的运气不错,印堂宽、饱满就包含人的命局。印堂又叫泥丸宫,神明就住在泥丸宫里,所以额头受凉,后果很严重。大家看看头部的保护是多么重要,可以专灸头,把头灸好了,其中的意义重大。</p> <p class="ql-block">人的脊椎分颈椎、胸椎、腰椎和尾椎。皮带以下到肛门的区域重点灸,特别耐热就重点灸。背部不耐热,不是重点,就一带而过。还有一种灸法是救人的杀手锏,就是灸肛门,这种灸法除直系亲属之外,为了不节外生枝,男的和男的灸,女的和女的灸,侧躺把屁股掰开灸。这种方法不常用,是万般无奈时还有这一招。任督二脉的发源就是从肛门、会阴这个地方开始,大家知道,关键时不用放弃。人双臂下垂,双臂贴着躯干部分的是人体阴阳分界线,在腋窝下面,燃着的艾条点上去,很快能把人的负面情绪引出来,是人的感情控制线。躺着的人,以肚脐为中心,大致画一个15公分的圆形艾灸,这是人体最柔软的部位。人体的四肢,关节处最容易藏污纳垢,艾灸就灸骨头的拐弯处,胳膊内侧,等于把路修通,让风邪出去。急救时点人的手心,脚心,手心是劳宫穴,脚心是足弓,特别是脑梗、脑出血患者点足弓效果比较好。</p> <p class="ql-block">2022年8月22日上午王老师用三节课的时间把艾灸的力度问题讲的十分清楚,下午是艾灸技术练习。王老师先把60的艾条从中间截但还粘连着,没完全断开练习艾灸,让学员至少练习8根,练自己的内心的宁静与稳,练到一定时候人就能排除一切干扰,定力就出来了,其实这也是人生的修炼。王老师示范完后,又示范了一次两支60的灸法。晚上去任春玲老师的艾灸小屋看看,这是黄骅的“八角楼",王老师鼓励大家认真学、认真练,自己做好,活出来就能影响一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