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暑期《论语》直播封面设计</b></p> <p class="ql-block">2022年8月21日,由<b>中华诗词发展基金会托起计划郑州工作站</b>暨<b>郑州高新区宏达路小学</b>联合主办的,依托“中国网++”平台进行的为期<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五十六天</b>的<b style="font-size:22px;">国学经典——《论语》课程</b>圆满落下帷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教师授课PPT预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八位</b><b style="font-size:20px;">教师,</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十六篇</b><b style="font-size:20px;">内容,原文</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一万七千六百余字</b><b style="font-size:20px;">,译文</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三万两千七百余字,五十六节课</b><b style="font-size:20px;">,</b>贯穿整个暑期的每一个早晨,<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上千名</b>学生和家长始终与我们一路同行、紧紧跟随。除去回放,仅直播参与总量就达到<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五万六千余次</b>。这些奇妙又令人吃惊的数字组合,见证了老师们的辛苦和孩子们的坚持,我们师生一行人共同跨越两千多年的文化长河,在《论语》的世界中酣畅淋漓的一番游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整整齐齐的《学庸论语》读本</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学生有秩序的排队领取,</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贴姓名标签</b></p> 于我们教师而言,这是职业生涯里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对国学经典的讲解需要以教师完全而深刻的理解为前提,同时又要转化为学生能理解的话语深入浅出的去解读,这与我们熟悉且擅长语文课堂毕竟不同,并且缺乏可供我们参考的蓝本和讲解深度的具体标准,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上都需要不断的摸索探究,所以准备周期也比语文教材内容备课和儿童课程更长一点。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终于领到书了,开心</b></p> <p class="ql-block">此次课程我们一共筹备了三个月有余,也就是从上学期初便开始由基金会爱心捐赠《论语》解读经典书籍,老师们趁着周末及其他空余时间研读批注,每周一语文教研会专门开辟出半个小时或的时间来共读、共学、共研当周难以理解、存在困惑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迫不及待的朗读起来</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语文组轮流集体备《论语》课</b></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在教务的统一分配下,我们开始制作《论语》二十篇的ppt,每人负责两篇,将原文和译文以及必要的注释等融入进去。四月份,我们校内各年级开始推进论语课,从学而篇开始,每个班根据学生年纪及理解力的不同,进度也各有不同。在上课的过程中,各位教师都在调整语言,浅白的解读加大声的朗诵,取得了不错的课堂效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我校全套PPT资源缩略图</b></p> <p class="ql-block">有了以上的基础,上学期期末工作结束的当周开始进行轮流试课:每位教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篇章进行试讲,其他人进行评价,给出建议。在此基础上,<b style="color:rgb(1, 1, 1);">我们商量出了《论语》课堂的一般范式:听——讲——读。</b>然后,在教务处统一安排、协调各位教师个人时间,兼顾兴趣爱好的前提下,我们排好了公益课的课程表。趁着放假前的一波宣传,我们制作的宣传海报,建立了学习交流微信群,分享了观看直播的详细流程方法,方便校外同学以及不方便下载app的家长和同学们获得学习链接。万事俱备,只等开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教师试讲《论语》课</b></p> <p class="ql-block">暑假于6月25日正式开始,中国网平台相关工作人员也在帮我们争分夺秒的攻克技术难关。6月26日全天,第一个授课的小苹果老师在学习和工作人员反复测试直播效果,确保正式开播的时候万无一失。6月27日,第一节直播课正式开始。第一天,有两百多的播放量,第二天突破了一千,大家忐忑的心情放松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教师排班发每日直播链接</b></p> <p class="ql-block">在小苹果老师授课期间,我们语文组多次沟通课堂模式,再次细化了上课流程,结合直播参与率和听课师生调研,我们们调整了一下思路:讲的再少一些,读的再多一些。第二周是海叶老师,<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我们一起探讨出了更精细的直播课模板:十分钟左右的全文朗读预热——当天内容跟读———教师精讲(领读——讲解——再次带着理解读)——跟读复习。</b>之后的老师们基本上维持着这个课堂模板,个别课时有所微调,讲解的时候引用典故、名人小故事等穿插期间,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同时辅助理解原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课前导入——论语课堂故事</b></p> <p class="ql-block">于学生而言,在整个暑期,他们五十多天养成了两个好习惯:每天坚持早起,每天坚持阅读和理解经典,并把自己的读书视频反馈到学习交流群中。孩子的自律和肉眼可见的进步,成为我们辛勤付出最好的动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学生认真的跟读学习中</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问此行意义何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我们只是尽最大的努力,把经典呈现给孩子们,诸如《论语》等国学经典,深奥的部分,我们的学生可能暂时不理解,但这些孩子们曾经读过的书、背过的文终将融入他们的骨血,和生命重叠,在以后某一个特殊的情境中突然被唤醒被激发,给他以指引和启发,甚至具体的运用去解决、改善彼时的生命状态,那就是我们愿见的,是我们努力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汪校长的《论语》课,学生纵情朗读</b></p> <p class="ql-block">在进行直播讲解的时候,我们教师有意识的挑选<b>适用性强的、联系到学生生命当下的章节</b>精讲,比如<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理想志向、立德修身、学习态度与方法</b>等方面。其他的只是辅助读准读通,点到即止。我们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读的通即可,也不检测,学生凭自己意愿和喜好展示朗读效果。<b>所学总要与生命关联,有时间消化与运用才算真正有益处。任何学习只要流于形式化和过分强制,也失去了它的意义。</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怎样的志向才是高尚的</b></p> <p class="ql-block">曾经,网络上有种声音说国学是有钱的孩子和家庭才可以学的,只有国学大师才能讲的明白,为“有教无类”奔波疲累一生的孔夫子听到这种言论,不知作何感想。我们都是普通的老师和普通的孩子,庆幸手里有一本学校赠发的十八元整的《学庸论语》,每天读一读经典,听一听典故,懂多懂少的随心而为,全凭自愿。至于富不富足,悟性高低,旁人谁说我们配不配的,师生们读的很欢悦,足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笨鸟先飞,勤能补拙的道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138, 0);">放眼教育的未来,国学的回归是大势所趋,是我们坚持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的表征。如何在批判中继承,如何结合时代的发展赋予其新的定义,这是需要深思熟虑的,我们会用心去做这些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期待在下一次国学经典公益课,我们能以更好的姿态相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人生很长,漫漫国学之路很长</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