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崽崽</p> <p class="ql-block"> 我上班时候,参加过几次海南有没有文化的讨论,结论是有文化。主事者认为香港是文化沙漠,当然没文化,海南怎能没文化呢!夜里又想,海南文化在哪呢,啥是海南文化?睡不着,又开会。我赌气了,串联大伙,干脆说没文化算了,免得又开会!大家笑。笑是笑,会还是要开的。</p><p class="ql-block"> 海南没文化常常表现在改地名上。三亚某地有路打狗岭路,近日(2022年8月)组织讨论改或不改。有候鸟坚决改。曾亲耳听一北京老哥说,北京有奶子胡同、八王坟、公主坟,但不能改——北京有文化,海南没有。海口机场路被改蓝天路。昔日海口机场就在闹主中,这里有多少生离死别,又有多少志在高远。曾是中国海军南海航空兵某部驻地,七十年代不打口炮,一位名为高翔的战士从这里驾机迎敌,在演丰上空把入侵的美国飞机击落,美佬掉海里,翁田渔民符气合把他带回岸来。勇抓美国飞贼,老符上北京,周总理赠他一支冲锋枪,荣任海南革委会副主任。过了十来年,那飞贼捧鲜花来答谢救命恩人,告之符气合先生仙去已久!受恩之人茫然四顾,怅怅返回。人间的曲折跌岩、恩怨情仇,奶子胡同、八王坟、公文坟出来的人不懂。他们说,机场路没有海南特色,蓝天路有。别地天空比海南蓝得多的多的是,比如新疆,你去看看。比如西藏。西藏不用去,多读点书,躺在床上就知道,那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这是废话了。机场远去空悠悠,此地只留蓝天路。地名是一个地方的档案,档案没了,有谁记得国兴大道大半当年是海口机场跑道?更别说高翔的一梭子弹有多神气……且看打狗岭路怎么说。其实,地名我替他们想好了,鹿迎路不行就迎凤路。鹿祥凤贵,这文化提气。当然,抗疫路的潜力很大,她的文化含量大了去了。</p><p class="ql-block"> 说半天,何谓文化?据说有160种说法,又说有360种表述。国人信奉天人合一,哲学家王东岳,历史学者易中天说得简练,大意是:人类为生存的应对就是文化。海南文化最大特点是迁徙。三亚有一万多年前的文化遺址落笔洞(昌江亦有一处),不知她的子民如今散落何方。说黎族人最先到的海南,不知他们为何仄在山里。儋州人说的粤语,不知何时落草该地?临高话被语言学家定为壮语,族系颇为可疑;我好多临高朋友信誓旦旦,以族谱为证,他们来自福建甘蔗园。海南有十四种彼此听不懂的方言,其中一种叫付马话,据考证为贑语变种。不知何时江西人来的海南,坚持不懈说着自己的乡话,至今只剩五六百人,还在叨叨细语,人性的坚韧叫人惊讶。说闽南语的汉人可能是最后来的海南,他们占据了海南最好的地方。海口很多地名留着先民的口音,比如美舍河,美是母亲的意思,美舍河就是母亲河的意思了。美兰机场那地头原来叫美男的。文化高的人通常思维超速,把美男改美兰。其实,美男很好的。一个女人或男人,在机场大厅高叫 ;我——美男!美男——我!很浪漫很美感的。石山一带很多美字头的村庄,有美眉(现为梅),听说还有叫美乳的。美乳可以理解为母亲健美,或者母亲乳汁丰盈。这种充满生命力的原始情怀为现代文化人承受不起,他们不满,咬牙切齿,高贵圣洁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祖先的生活艰辛而且血腥,一叶筏子,苍茫大海,没水少食,九死一生,上得岸来,迎接的一定不是笑脸,很可能是弓矢与刀剑,卧榻之则此容他人酣睡。后来的人在内地历练,一定比边垂有更先进的组织、工具和经验,他们把原住民逐离滨海,再从丛林逐入深山。在皇权不张,法律不显的时代,迁移常常是入侵。其中的曲折,我们几乎完全不知。</p><p class="ql-block"> 有位人类学家叫戴蒙德的,著书《枪炮、细茵与钢铁》,研究人类文明的发生、发展与传播。其中写到华南人(咱大陆东南沿海人)移居台湾,再向整个太平洋扩散的故事。现代人类学查明,海南黎族与高山族有相同的基因。事情明显了,华南人的迁移路线必定是从台湾出发,先到海南,然后从菲律宾、马来本亚、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新西兰一直北到夏威夷。书中用各族系语言与考古挖掘的物品为证,整个东西南北太平洋的原住民大体是我们的基因兄弟。其中的学问很大,因为大,狗咬圆球无从下口,才有海南有没文化的无穷讨论。这本书在某国出版,当年卖了五十万册,我们印三万,三年没卖完。有关海南与世界的事,志在贸易港者不得不察。</p><p class="ql-block"> 海南岛旧时台风很多,年年不约而至,一个夜晚,半年劳作全塌在地。海南没人为此痛哭,他们喝茶,一边苦笑。海南人性格的粗糙与旷达是这样练成的。海南生活容易。以海口来说,上世纪50年代,海口机场跑道蹲满野兔,纵狗驱赶飞机才能安全起落。现在世纪公园,万绿园一片,是海口很多人的饭碗。海水退潮露出滩涂,人们赤手空拳到这里捡海螺、沙虫、魚虾,托在山芋叶里,蹲东门或西庙出售,然后打米。有钱人一月打一次,有人天天打两次或更多。粮店不卖了,粮本没地记。买米的大怒:你粮局不把本子做大些?!贫者无敌,财神爷也得一让二避。海口人很多人做小生意,卖米叫卖米升,卖香烟论支,叫卖烟仔。小铺令人向往,说,棍子小小打人疼。海口人语言有意思,这疼的肯定是小孩,人的心境是平和、亲切与实在。海口是码头,苦力居多,一根扁担两根绳养全家,在这里是美谈。所有海口家长都重视子女教育,孩子怎样学他们不在意。今年春节成都朋友来作客,时间一时辰。朋友十二岁女儿在我家餐桌上做作业;妈妈劝阻而女儿不听。我趁机教育自己十一岁的孙女,孙女不睬,她说,这姐姐奇葩。</p><p class="ql-block"> 有人认为海口人是混肚圆而不得的家伙,不是。海南人都是从外地来的,差别是来了几代人而已。世世代代,他们心系遥远漂渺的家乡,自然连皇帝也挂上了。胡人犯边,八十天后消息传到海口,海口人粥喝不下,坐茶楼商量对策,良谋妙计像野草一样疯长。皇上把胡人击退了,马蹄得得,消息也是八十天后到的,海口人放心了。他们内心的开阔和辽远不是别的民系可比。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事,他们全知道,海湾战争怎么打怎么结,他们全知道,俄乌的战事如何胶着他们全知道。如果他们高叫而且擼袖子,一般是国际问题严重分歧了。</p><p class="ql-block"> 几乎所有外地人都以为海南人爱喝茶,其实不是,仍以海口人为例。以前茶楼泡的茶都是两元钱一大麻包的茶渣(海口话:茶脚),毫无茶味但不被人厌弃。现在很多小老板八面光鮮,上茶楼声音很大,“换茶、换茶”!从公文包里掏出带来的新茶。我去过很多老板家,他们家几乎不喝茶,有的连茶壶都没有,进门给我一瓶矿泉水。</p><p class="ql-block"> 海口人上茶楼为的吃东西?不是。以前月薪三十元,早茶一个包一杯茶,去其日薪十分之二矣,显然不对称;算上精神与心理所得,才是功德圆满。这里大声说话,大口吐痰,众声宣哗,食物丰富,要啥有啥,取舍自如;热气腾腾,如蜂巢嗡嗡吱吱;你西装我赤膊,你坐如松,我小猴蹲,大家客客气气,恭敬有加……显示的是富足、平等、自由、率性和亲爱。欧州有基督教、中东有伊斯兰教,东南亚有佛教。茶楼是海口人的教堂、清真寺、庙堂,他们在里头祈祷、寄托与许愿……许多抱在怀里的婴儿去吃茶了,直到老得出不了门。昔日海口人不上茶楼,全天犹如被抽了筋,无精打采,不得安宁。不知如今的仰望否依然?</p><p class="ql-block"> 外地人把海南人喝茶,说成喝 “老爸茶”,本意可能想为海南打造一种特殊文化。其实海南人喝茶就是喝茶,与汉族其他民系无异。海口确有“老巴茶”一说,“巴”是爷爷, “老巴”可译成老头或老爷子。 “老爸”言不达意,曲解就多了。“老巴茶”是特指。改革开放后,海南引进入粤式中茶(现在茶楼的品式),邀人品尝粤式中茶成为普遍,但这茶花费大很多。建省后交往日繁,“老巴茶”一词出现,意思是喝老人喝的那种茶——老人没有收入,只能吃传统的一杯茶一个包。“老巴茶”一词是1988年后才出现的,一种小心的声明与提醒,怕别人误会了,大家没面子。海南没有“老爸茶”,也不把喝茶叫 喝“老爸茶”。包装旅游景点的噱头很多,说起“老巴茶”,外地人、本地人心中一乐,心里冒起一种诙谐,这不是庄重的情绪,有文化殖民的意蕴。当然了,海南暗送秋波在先,不好多说。</p><p class="ql-block"> 海南话也是文化,好玩的是,“茶”在海南话里很难说准,我从来没听外地朋友咬准过的。不信试试?不过,校音者首选海南男士;如果女士,你“茶”两声她走开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