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18年1月,中俄联合主办的“巡回展览画派:俄罗斯国立特列恰科夫美术馆珍品展"在上海博物馆开幕。该美术馆拥有世界上最完整,最重要的巡回展览画派作品收藏,有着巡回展览画派之家的美誉。</p><p class="ql-block">2018年2月28日,我带着孙女当年的小不点澜澜,一起感受这独特的风景线,留存给她未来的回味而不曾忘却。</p><p class="ql-block">伴随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的乐曲(回想第一次听这首乐曲的讲解,还是我妈的力荐,距今已有42年了。那时的我充满了好奇...)。抚今思昔,似曾相识燕归来。脑海中亦不时浮现出我爸为我女儿晓茜费心整理的世界名画集邮的镜头…亲情在此交汇,隔空对话,不期而至…</p><p class="ql-block">“漫步”名画中,透过画家所表现的欢乐与哀伤,体验“巡回展览画派”将艺术到民间去展览,所呈现出的对时代的关切和对普通民众艰苦生活的同情以及历史事件的回望...</p><p class="ql-block">整理手机相簿,借助美篇存档感念。 </p><p class="ql-block">写于 2022.8.31</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特列恰科夫肖像》克拉姆斯柯依</p><p class="ql-block">俄罗斯著名的艺术品收藏家、特列恰科夫美术馆创建者肖像。画家画得维妙维肖,尽得神韵。特列恰科夫双手交叉于胸前,神情专注地思考着“前所未有的创举”。</p> 《无名女郎》<br><br>1883年 克拉姆斯柯依<br><br>一幅具有美学价值的性格肖像画。画中何许人也—入时得体,是上流社会有涵养的知识女性打扮。她满怀思绪地冷眼审视着世界。她是谁?争议不断。好事者说与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主安娜·卡列尼娜形象契合。你认同吗? 《融雪》1871年 瓦西里耶夫<br>展厅前厅背景图用的就是这幅《融雪》。俄罗斯的融雪之日, 春天的脚步还会远吗?大人背着行囊,孩子的手指向啄食的鸟儿。萧瑟的景物,苍凉的画面蕴含着一种伤感。展现出画家对普通民众所寄予的深切关注。<br><br>特列恰科夫曾为天才青年的画作《融雪》神魂颠倒。感到“在他之前没有人能够用如此忧郁的笔触描绘俄罗斯大地的精魂”。<br><br>瓦西里耶夫如流星般闪烁在俄罗斯油画史上,凭借《融雪》名垂青史,却在《融雪》创作两年后英年早逝。“他为我们发现了天空”—尼古拉戈如是说 《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肖像》<br>作者 尼古拉·库茨浬佐夫<br>画家将作曲家老柴紧绷脸庞上闪耀着痛楚的微光刻画地入目三分。 《托尔斯泰肖像》<br>伊服亚·叶菲莫雄奇-列宾(1844-1930)1887年<br>通过简单的外形彰显出托尔斯泰内在丰富的个性。这位高贵人物脸上的每一处特征都深深地吸引着列宾。<br>托尔斯泰(1828-1910)是俄国作家,也是一名教育家、活动家、宗教思想家和精神导师。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主要作品《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等 《为赫尔墨斯柱碑祝圣》<br>在古帝神话中。宙斯之子赫尔墨斯被视为牧场和牛群的保护神, 《奔离风暴的孩童》<br>风暴即将来袭,双颊红润的孩童受到惊吓,试图逃离。 《亚历山德拉·捷利舍车娃像》<br>伊万·柯丝米克·马卡洛夫的作品在同时代画家中享有盛名。为上流社会之需所绘制的肖像画常常供不应求。或许因其对模特的美化并凸显其外貌上的优势而倍受贵族欢迎。 《早雪》<br>晴朗的金秋,初雪已悄悄覆盖 <p class="ql-block">苏里科娃童年肖像</p><p class="ql-block">苏里科夫(1848-1916)1888年</p><p class="ql-block">与列宾齐名的绘画巨匠苏里科夫。女孩是画家的女儿。画出了纯真专注,单纯的特质。</p> <p class="ql-block">小朋友拍的</p> <p class="ql-block">湖光山色</p><p class="ql-block">米哈伊尔·伊里奇·波信罗夫(1831-1895)1854年,</p><p class="ql-block">画作将山光水色、崖壁湖面,农庄山谷以及其中依稀可见的磨坊,教堂和屋舍融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p> 《宁静的处所》列维坦<br>俄国大自然微妙之美 《五月的新绿》伊里奇列维坦 《薄暮》 伊里奇列维坦<br> 列维坦“月光组曲”中的杰作。 《林边的鲜花》希施金<br>希施金还是大自然鉴赏家和热爱者,拥有渊博的植物解部学知识。称为俄罗斯树林的史诗英雄。在他之前没有人能够用如此忧郁的笔触,描绘俄罗斯大地的精魂。 《公园内》希施金 <br>炎夏的静谧和风光的美丽,你可曾感受到? 《最后的春天》克洛特<br>窗外春花烂漫的花园,很可能是她年轻生命中的最后徜徉。一种对生命的留恋与渴望,何其令人不忍... 《棚内的排演》索罗马特金<br> 一群底层小演员们的日常温情一幕。环境虽然简陋,但演员们的投入表演,使得台下观众专心欣赏。<br> 《钓鱼者》彼罗夫 憨态可掬的钓鱼者,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浮标。有趣吧 《索科尔尼基的洛西尼岛》萨夫拉索夫<br> 风景优美的莫斯科古老郊野 《夜》希施金<br>俄国仲夏日暮的静谧美景 《午时的远处森林》克洛特<br>克洛特堪称俄国风景画的先辈之一。广袤的天空下,一株孤松似名行者,被夏日午时的薄霭所笼罩。<br>是否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蕴呢 《麦田中的道路》米沙耶多夫 《静谧》社波夫斯柯依 《黑麦田》作者 萨夫拉索夫<br>宏观视野下自然的壮美 《蓝衣女子》作者 盖依 《大学生》作者 雅罗申科 《流浪者》作者 彼罗夫<br>肩背行囊的老农民,透露出一种尊严感。 《护林员》作者 克拉姆斯柯依<br>护林员身上,感受顽强的意志和高贵的尊严 《意外归来》列宾 1882年<br><br>流放的革命者突然归来,儿女和妻子颇感意外惊喜。 画家塑造了在沙皇统治下遭受迫害的革命知识分子的形象。经过长期流放和苦役,革命者不期而归间,那种无声的交流对视和期盼,尽在画作中。 《尤里·伊里奇·列宾童年肖像》<br>尤里·伊里奇·列宾(1877-1954)<div>是画家列宾的五岁儿子。列宾运用娴熟,自然的艺术技巧刻画了华贵的织纹地毯,黑色羊毛外衣上金光闪烁的排扣以及孩子柔顺的发质。</div><div>列宾深沉父爱的肖像作品充满着柔情,温馨感人。它们既刻画了孩童的内心,也营造出一个和谐的童真世界。<br></div> <br><br>《女孩与玩偶》<br>普什金(1861-1904)<br>着力刻画出孩子全神贯注的精神状态,凝视和独特的服饰风格。<br> 《最后的晚餐》 <br>尼古拉耶维奇·盖依(1831-1894)1866年。<br>《最后的晚餐》是19世纪下半叶俄国绘画中最具深意的作品之一。盖依选择了耶稣与门徒进行最后晚餐的圣经主题。通过人物的躁动、疑感的表情、晃动的灯光和犹大异常的举动表现出场面的紧张感。演绎成持有不同观点的人们相互争论的真实场景。由此目睹一场难以避免的冲突。 《阿廖奴什卡》<br>瓦斯浬佐夫(1848-1926)1881年<br>题材取自俄罗斯民间故事:阿廖努什卡是一个质朴善良又美丽的姑娘,失去父母的姐弟俩从小饱尝了人世间的悲哀,女巫的捉弄,使女孩失去了弟弟和恋人。少女来到池塘边,抱膝陷入沉思。上帝啊!你为何这么不公平,善良的人为何落到如此境地?从中表现出画家对俄罗斯下层人民疾苦的理解。 <p class="ql-block">《皇后的朝圣春旅》</p><p class="ql-block">施瓦茨(1838-1869)1858年,布面油面</p><p class="ql-block">施瓦茨以写实略带诗意的风格将观众带回到了17世纪。画家无意描绘那个时代俄国局势的动乱与抗争,而是通过彩绘的马车,精美的贵族服装,守护皇后的同行近卫军,以及诸多细节来重现历史。以此遥想那个时代的特点。</p> 查波罗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王 1880 - 1891<br>列宾生活在顿河边上,生活在哥萨克的骑兵里,观察细致。<br>查波罗什人是16-18世纪俄国哥萨克人在乌克兰的组织,他们从地主奴役下逃出来的农奴,骁勇善战,杀富济贫。<div>土耳其苏丹王曾写信规劝他们归顺于土耳其帝国,这些哥萨克勇士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决不归降,于是就拟一封信给苏丹王。画作描绘的正是写回信时的情景,人们用嘲笑挖苦土耳其王的语言,逗得众人大笑不止。</div> 《双臂交叉的年轻女子》<br>苏里科夫(1848-1916)1885-1886年,<br>画家为其历史画的巨制《女贵族莫洛佐娃》(1883-1887)所绘的习作。这幅画是最动人的人物之一。体现了画家在用色方面的杰出造诣。 雪橇上的女贵族莫洛佐娃<br>苏里科夫(1848-1916)1886年<br>历史画《女贵族莫洛佐娃》(1883-1887)是苏里科夫最著名的代表作。<br>莫洛佐娃的脸部表情和深色外衣,垂落雪橇的衣缘和干草等,所有这一切都传递出了雪橇在行进中的动感。<br> 贵族的婚礼<br>列别杰夫(1852-1916)1883年,<br>画作堪称列别杰夫最精彩的历史画之一。画家在此表现了奢华的衣袍、特殊的仪式,精美的内饰和人物的个性等方面的内容。他希望通过现世的眼光来回望过去的历史 纤夫涉水<br>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1844-1930)1872年,布面油画<br>画家曾凭此作声名鹊起并驰誉欧洲。作品聚焦于纤夫们艰辛劳作的场景,表现了人物的内在力量、个性气质和人格尊严。<br>纤夫在彰显艺术性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充满着人性的魅力。 探望生病的老师<br>尼古拉·波格丹诺夫-贝尔斯基(1868-1945)1897年,<br>画家曾在当地开设了一所学校,他的众多学生后来都成了乡村教师。作品以优美的风格表现了乡村男孩与老师之间的真挚情感。 打猎结束<br>普单亚尼什尼科夫(1840-1894)1884年,布面油画<br>自孩提时代起,画家就热爱打猎。他的作品常常绘有打猎或捕鱼的场景。 新学生<br>埃米莉亚·尚克斯(1857-1936)1892年<br>画家用写实的手法描绘了女孩与新同学初识时的紧张感。女孩黑色的剪影在蓝纹墙面的衬托下凸显出来,显得孤立而局促。 修铁路<br>康斯坦丁·阿波草诺维奇萨维茨基(1844-1905)1874年<br>巡回艺术展览协会的著名成员之一。<br>画家聚焦于当时凸显的社会现象—习惯了乡村生活的农民们被迫离开土地后,正逐渐形成一个新的社会阶层。 获释的妇女<br>弗拉基米尔·耶格罗维奇·马科夫斯基(1846-1920)1882年<br>一名被指控曾参与某次政治活动的年轻女子获得了法庭的释放。孩子重又回到她怀抱时的喜悦心情。 走出普斯科夫的教堂<br>亚历山大·伊万诸维奇·莫罗佐夫(1835-1904)1864年<br>这幅画是莫罗佐夫最著名最精彩的作品之一。作品描绘的是日常生活的一个寻常片段,四面中的各色人物三两成群,行为有别,反映了画家对俄国乡镇典型生活场景的深人观察。 莫斯科客商栈前的嘲弄者<br>伊拉里翁·米哈伊洛维奇·萧里亚尼什尼科夫(1840-1894)1865年<br>这幅画作取材于俄国著名剧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于1864年在《当代》杂志上发表并上演的戏剧《嘲弄者》。<div>画面中的人物宛若正在舞台上表演。作品在俄国堪称19世纪60年代最重要的俄国风俗画之一</div> 婚嫁前<br>菲尔斯·谢尔盖耶维奇·茹拉夫廖夫(1836-1901)19世纪70年代初<div><br></div><div>画中年轻女主人公与无数陷入痛苦的女性一样,富足的外表下隐藏了她绝望和濒临崩溃的内心。<br>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它选择了俄国社会十分流行的主题:即当时文学和艺术所共同关注的女性不平等地位和俄国妇女的悲惨命运。</div> 凝视新娘<br>尼古拉·瓦西里耶推奇·涅夫列夫(1830-1904)1888年<br>画家在此表现新郎及其亲戚与准新娘相互结识时的俄国传统礼仪场面。 相遇<br>帕维尔·奥西波维奇·克瓦列夫斯基(1843-1903)1876年,布面油画<br>《相遇》描绘的是俄国特有的一幕生活场景:某个冬日,训练有素的精良马匹牵运着领主高档的雪橇,与农夫驾驶的驮马雪橇在路上相遇了。农夫为了让路,被迫避让至道路积雪的一侧。<br>19世纪70年代时,权贵与弱势阶级之间的对立成了艺术家关注的焦点,也是画家在作品中所要表现的主题。 没落<br>瓦西里·马克西莫维奇 马克西莫夫(1844-1911)1889年<br>19世纪80年代,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方式均发生了变革。富有领主与农奴之间以往的附庸关系一去不复返了。<br>画面中这两位正在追忆往昔的老妇人分别是领主和她以前的佣人。回忆的滋味是不同的。 <div>决斗</div>伊星亚·叶菲莫维奇·列宾(1844-1930)1897年,布面油画<br>与其说描绘的是两名军官之间的对决,不如说就是普希金的决斗。列宾在此充分地表现出整个场面气氛和每位人物内心的紧张程度。<br>在俄罗斯,提起决斗就会想起普希金。1837年2月8日,彼得堡郊外寒风刺骨,冰雪覆盖着黑河。肃杀清冷的雪地上,出现了两个手握左轮枪的决斗者,诗人普希金为了捍卫妻子名誉和皇家禁卫军龙骑兵中尉丹特士决斗。 候诊室<br>马科夫斯基(1846-1920)1870年,布面油画<br>《候诊室》中采用了一种柔和友善的幽默基调描绘了病人排队候诊的场面,作品充满了真实的现场感。<br>画家富于探索、擅长观察,洞悉世事,他总是能够透过司空见惯的现象和事件,发现并用艺术的手段来叙述寻常人物的平凡片段。 银行危机<br>弗拉基米尔·耶格罗维奇·马科夫斯基(1846-1920)1881年<br>在这幅《银行危机》中,描绘了一幕充满戏刚性的拥挤场面。由于银行倒闭,有人资产瞬间蒸发了,有人则因这次变故而大赚了一笔,在画家的笔下,人群的不同心理状态被表现得淋漓尽致。<br>这幅《银行危机》堪称马科大明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反映出19世纪70-80年代俄国社会生活的真实一面 地方法院<br>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佐先科(1857-1907)1888年<br>19世纪晚期,俄国的地方法院是解决农民争议的场所。其中的法官和书记员都是从农民中选举产生的。<br>画面中木屋内众多村民们正在会谈,讨论的正是他们最关心的土地问题。 巫师到访农民婚礼<br>瓦西里·马克西莫维奇·马克西莫夫(1844-1911)1874年,布面油画<br>19世纪70年代时,马克西莫夫是“巡回展览画派”风俗画领域最具才华的艺术家之一。出生于农民家庭的马克西莫夫一生致力手描绘农民生活。<br>《巫师到访农民婚礼》是马克西莫夫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作品刻画精谨,不仅完整地反映了事件本身,还描摹出了关键人物的个性气质。 <br>奥卡河上<br>阿布拉姆·叶菲顾推奇·阿尔希波夫(1862-1930)1889年。<br>在《奥卡河上》一作中,画家关注的是明媚的阳光,微微泛蓝的河水和天空,以及农民们驶船渡河时的各种姿态。作品以轻松的赋色和灵动的笔触而取胜。<div>有人曾评价:以笔法和光线论,这幅《奥卡河上》很可能是1890年巡回艺术展览上最杰出的作品。</div> 白鹤飞翔<br>·斯捷潘诺夫(1858-1923)1891年,布面油画<br>主要描绘俄国中部地区的自然风光,以其强烈的抒情性而闻名于世。他擅长描绘寂静伤感的秋色冬景。<br>这幅《白鹤飞翔》堪称画家最杰出的作品之一,画面充斥着一种令人略带激动又难免感伤的抒情基调。 画室<br>康斯坦丁 阿列克谢耶维奇·科罗温(1861-1939)1892年,布面油画<br>“画家与模特”是重要的绘画题材。1892-1894年间,科罗温曾暂住于巴黎,《画室》表现的正是巴黎画室内的环境与氛围。 摇篮边<br>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塔尔霍夫(1871-1930)1908年<br>画家善于用艺术的手法来赞颂母性。这幅《摇篮边》借助笔法、色彩和笔触的融合,以真情实感表现了温柔母亲注视其孩子时的深切爱意。<br>流畅的笔法,自由的色彩和带有印象主义倾向的风格,绝妙地表现出母亲与婴儿之间奇妙的内在情感纽带。 隐秘居所<br>云罗科精多夫(1873-1954)1906年<br>画面中,两名年轻女子来到林间深处的一处屋舍祈祷。她们希望自己所爱之人能够得到咒语和神药的护佑。<br>在俄罗斯民间,众多传说和寓言都与此类人物相关。画家所描绘的场景充满着古老传说的意味。传达出画中人物对神秘巫术力量的期待和笃信。 海外来客<br>尼古拉·康斯坦丁诺维奇 列利赫(1874-1947)1901年<br>列利赫不仅是一位艺术家,还是一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旅行家、教育家和哲学家。<br>这幅《海外来客》色彩激荡、笔法挥洒且具有装饰性,作品洋溢着生命的愉悦感。此作也被视为一则欢乐的民间故事。 林中春色<br>茹科夫斯基(1873-1944)1918年,布面油画<br><br>这幅《林中春色》充满着动感:林溪水波荡漾,积雪缓缓消驶,光下阴影掠过,风中树枝摇曳。<div>在茹科夫斯基的笔下,自然风光倾注着画家的个人情感与感受,即后人所谓的“情绪风景画”。</div> 复活节静物<br>茹科夫斯基(1873-1944)1915年,布面油画<br><br>复活节是基督教最重要的节日之一。长久以来,复活节在俄国总是与随即到来的欢乐春季相联系。画面中,桌上摆放着为复活节准备的鲜花和食物,透露出人们对节日的满心期待。 老师在画展前给小同学讲课。生动一幕。<div>如同在游览国外博物馆时,看见授课的孩子们席地而坐,神情专注的场景。</div> 伏尔加河码头<br>贝奇科夫(1877-1954)1913年,布面油画<br>由这幅《伏尔加河码头》可见,河道上充斥着客船,驳船和渡船,一派生机勃勃的繁盛景象。<br>画家贝奇科夫在作品中聚焦的是雅罗斯拉夫尔的一处老码头。<br>画面中伏尔加河丰沛的水流和左侧远处的老教堂都吸引着观众的目光。 伏尔加河边的牧羊人<div>·涅斯捷罗夫(1862-1942)1922年</div><div>这幅《伏尔加河边的牧羊人》中将人与自然的交融、悠扬动听的笛声和静谧和谐的环境表现得淋漓尽致。<br></div> “巡回艺术展览协会”是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俄国最具革新精神的民族艺术团体之一。自1870年成立至1923年解散,协会共计举办过48次巡展,足迹遍布俄罗斯全国各地,“巡回展览画派”也因此得名。<div>照片为该协会部分成员的合影</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