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9日上午<br>海淀进校回顾十年来暑期研修: <p class="ql-block">教研转型:</p><p class="ql-block">要有行动:做出来,讲出来,写出来。</p><p class="ql-block">要有应用:模仿用,借鉴用,转换用。</p><p class="ql-block">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师。</p> 罗滨校长做报告: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教研转型的时代背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当前是一个迅猛变化的时代:人才需求变化,育人目标升级,学生成长要求,人工智能发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如何学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习要素多元:注重学生、教师、资源、空间的关系和互动。从知识为本的统一授课转向学生为本的深度学习,从双基到核心素养和五育融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习空间升级:升级传统的教室空间,因需组合;创设新颖的虚拟空间,广泛链接;营造和谐的人文空间,互相激发;真实的社会生活空间,家庭社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习内容的单元组织:学科内:大概念统整的问题解决式教学,目标统整,内容统整,设计单元,课时分配,学生经历完整的做事过程。跨学科:基于学科课程综合化教学,以学科内容为线索,进行主题式跨学科内容整合,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习过程任务化:学生是主体:基于项目、基于探究、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师是主导:用挑战性任务,激发个人学习动机,组织实践性、有逻辑的活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怎样培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育德为本,五育融合,大教学观,突出课程育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研员:是教师群体的关键少数,是教师成长的专业力量,还应该做到读懂学生、读懂学生的成长需求,赋能教师、学校,要起到导航(方向问题)、连通(关联)、转化(国家政策、先进经验在教师课堂落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海淀教研转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理念要更新,教研职能和机构调整,教研内容升级,教研机制创新,教研能力提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六大转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构建常态“5+M+N”学科教师研修课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必修课程,三个模块“课程整体理解”“教学设计与实施”“学业评价与改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是面向全体教师的专业必修课程5次,每学期20学时。M是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需求教师的专业必选课程,3次,每学期12学时。N针对性更强,联片专项选修课程,1-2次,4-8学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不同学习内容指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研:体验式工作坊,深度互动。采取做中学的研修方式,以任务为导向。微团队(教研员,带头人,骨干教师),微项目(聚焦学科建设,开展教学实践研究,突破教学难点问题)。比如作业工作坊:每个学员要完成四个一的研修任务:阅读一本专业书籍,设计一份单元作业,撰写一个作业案例,进行一次专题分享。优秀教师作为种子教师在学区和学校范围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以点带面,整体提升教师作业设计与实施能力。</p> 内蒙科右前旗基地实践经验报告: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何做好教师专业的引领,带着这样的问题思考,聚焦四个服务:服务教育教学、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聚焦育人体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聚焦四研工作:调研、教研、科研、考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工作职能:研究、引领、指导、服务。助力教师专业化、多元化成长,助推学校高品质、内涵式发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研理念上的转型:课程育人(学科教学),素养发展(双基获得),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基于证据(基于经验),教师众筹(专家讲授),个性服务(统一研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研修体系:教研引领,培训跟进,众筹创新,资源支持。以此来优化研修课程,丰富资源建设,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搭桥铺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6+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教育教学工作指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6:六个一的研训活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个学期专攻一个专题:</p> 怒江研修基地建设经验介绍: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做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成立教师发展中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构建1+4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发展模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助力教师专业成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什么改革?怎么改?如何迭代发展?不回避问题,找痛点,大变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基础是机构改革:结构,功能,发展的改革;灵魂是加强思想建设:价值引领,文化塑造,转变风气;关键是着力队伍建设:汇聚人才,培养人才,输送人才;保障是建立管理模式:高标准,高效率,高聚合;核心是实践研修转型:引领、指导、服务、管理;策略是扩大对外交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个教研员都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自燃:自我锻造,自我完善;助燃:帮助他人,成就他人;点燃:心怀大局,志存高远。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研员要具有五力,五力评价体系:学习力(学习动力、学习路径、学习实效),研究力(政策研究、课程研究、教学研究、课题研究、专业培训、评价研究),指导力(对教学研究、教育科研、教师专业发展、学业及综合素质评价、课程建设、教育领域总改革等方面),管理力(自我发展,团队管理,活动组织,资源调配的自主思考与实施),示范力(在思想认识、行为表现、专业水平上起到示范作用,如:政治素养示范、师德修养示范、遵规守纪的示范、专业水平的示范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分类培训:全体教研员,新任教研员,青年教研员,兼职教研员,骨干教研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专家视角</p><p class="ql-block">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李政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教研工作独特的价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大计,质量为本,质量大计,教研为本。”“教研是中国教育的国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大教研,大在时代,大在升级,大在一体化。</p>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成尚荣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研转型就是提升,大教研,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引领。创新驱动说到底是人才驱动,教育培养人才,人才的召唤让我们对工作的认识有了新的提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