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佛教与茶”

鼓音

<p class="ql-block">  “处” 终止,“暑”炎热,处暑节气一过,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结束。让我们静静心,说说佛教和茶。</p><p class="ql-block"> 史书记载西汉末年,西域佛教国大月氏派使臣来到中国,这是佛教思想传入我国最早的记载。</p><p class="ql-block"> 公元67年,东汉又派使臣去大月氏(zhi)国,邀请天竺和尚,用白马驮载佛经及释迦牟尼像,到达洛阳。并专修白马寺迎候。因此,洛阳白马寺被称为“中华第一寺”。</p><p class="ql-block"> 自此佛教在中国开启了本土化的进程,并不断溶入中国儒教,道教文化,成为独具一格的“汉传佛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纵观历史, 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思想,语言,建筑,文学,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说这样的词:清规戒律,一尘不染,五体投地等,这些词都源于佛教。</p> <p class="ql-block">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早在东汉成书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论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p><p class="ql-block"> 据记载,古代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下至平民百姓,无不爱好饮茶。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已深入中国各阶层的日常生活。</p> <p class="ql-block">  从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和茶叶在中国广泛饮用的时间,均在汉代。因此,外来的佛教和本土的茶在历史的时空相遇,从此开启了佛教和茶的不解之旅!</p> <p class="ql-block">  “茶圣” 陆羽,3岁被遗弃,由龙盖寺师父收养,在寺里学习了种茶制茶技术。后离开寺院遍访茶叶产地,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茶业专著《茶经》。</p><p class="ql-block"> 《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唐代及前朝有关茶叶起源、生产、饮用等各方面的知识,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开创了中国茶艺的先河,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茶书。</p><p class="ql-block"> 陆羽能写出《茶经》和他从小生活在寺院,学习种茶制茶有很大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由此可以看出茶一开始就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僧侣在礼佛、坐禅、念经、会友中,终日离不开茶。</p><p class="ql-block"> 饮茶在古刹中的风行,极大地推动了僧人对茶叶生产采制的研究,出现了名山大川名寺出名茶的现象。如碧螺春,出自太湖山水月院,武夷岩茶大红袍,出自武夷山天心禅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茶与佛教的结合,极大的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古书记载,唐宋的古寺都设有茶堂、茶寮,僧人们在这里讨论佛理禅道,切磋经论,招待施主宾客。《茶经》中就著有不少对佛教的颂扬和对僧人嗜茶的记载。</p><p class="ql-block"> 在茶事实践中,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禅茶就这样产生了。禅茶体现了自然、朴素、养性、修心、见性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  金观音茶业“岩茶品鉴会”,毎逢节气举行,通过节气文化及茶文化的分享,文化赋能,在大家品茶的同时,对中国文化有所了解!</p> <p class="ql-block">  处暑茶会在悠扬深远的笛声和清脆悦耳的琵琶合奏中开启!</p> <p class="ql-block">  陕西山东商会李秘书长高歌一曲,“铁道游击队之歌”。</p> <p class="ql-block">  广西商会熊伟会长,深情演唱壮族民歌“只有山歌敬亲人”。</p><p class="ql-block"> 茶会在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希望处暑后,带来清凉的天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