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俯首是夏,仰首是秋。</p><p class="ql-block"> 度过短暂而愉快的暑假,我们又站在了2022-2023学年新的征程上。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唯有学习才能使人进步,为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探索在新的评价体系下如何更好地彰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宗旨,实现立德树人之目标,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办好人民群众满意学校以及在新的评价体系下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设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等课题,使全体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教育质量观、打造区域名校。按照托管协议要求,上海IOE教育集团牵手上海名校,继续对示范区实验学校中学部教师开展暑期培训。</p><p class="ql-block"> 2002年8月22日,示范区实验学校中学部全体教师齐聚一堂,拉开此次暑期培训的序幕。此次培训为期五天,以集中学习和自学的学习形式展开。</p> 张兵校长作培训开班发言 张兵校长阐释了本次培训的重要意义,同时对本次培训提出了具体的要求。<div> 然后,8月22日的培训就正式开始了!今天主要有两场主题讲座:1.上外尚阳学校张敏主席《争做“四有好老师” 锤炼“六雅”新风尚》;2.上外尚阳学校教科室韶华老师《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学质量提升》。</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示范区实验学校中学部教职工全员参与</h3> 上外尚阳 张敏主席主题讲座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争做“四有好老师” 锤炼“六雅”新风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一部分:争做“四有好老师”</p> 张敏主席以传统文化中的“师德”作为切入点,逐层深入,重点讲述了新时代的<font color="#ff8a00"><b><u>“师德”</u></b></font>,即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第30个教师节前夕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所提到的:<br> 1.做“四有”好老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br> 2.做“四个”引路人: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二部分:锤炼“六雅”新风尚</div><div><br></div> 什么是“六雅”新风尚?张敏主席提到,一、要有开放、现代、优质的现代风尚校园文化,二、要有言语优雅、举止优雅、学识博雅、待人和雅、气质清雅及具备优秀品格的现代风尚教师,三、要有和谐型、奉献型、创优型三类的年级组和学习型、研究型、特色型三类的教研组。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三部分:共筑文明校园</h3> 根据时下环境并结合学校特点,“文明校园”的共筑应满足疫情防控要求、校园安全要求、校园环境保持等。 上外尚阳 韶华老师主题讲座 <p class="ql-block">《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学质量提升》</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一部分:新发展阶段教师工作的角色定位</div><div> 韶华老师从两个角度对新发展阶段教师工作的角色进行定位:1.要明确教师工作的专业性: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div><div> 2.要理解教师工作的复杂性、示范性和创造性。</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二部分: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与路径</div><div> 韶华老师提到,教师专业性发展的一般过程按照教龄的短、长可分为求生期、强化期、求新期、成熟期,并且在不同教龄阶段,教师应注重培养的能力也不太一样。</div> 接下来,韶华老师以上外尚阳学校为例,介绍了如何促进教师专业专业成长:1.要有“四航”引领,2.要构建“五个梯队”,3.要培育“六雅”教师。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三部分: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学质量提升的统一</div><div> 韶华老师首先阐述了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是是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其次强调了我们要牢固树立实践创新、全面发展的质量意识,最后提到了当下学校的教学工作应符合多样发展、注重个性的时代内涵,实现社会、家庭、学校、线上、线下的有机联动。</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师们积极参加培训讲座并认真记笔记</h3> 感谢学校给了我们互相学习,充实自己的机会。感谢学校给大家提供这样一个高端的平台。期待充满电的自己,把能力传给孩子们。 <p class="ql-block">撰稿:张瑞雪</p><p class="ql-block">审核:吕军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