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的教育》《童年》中发现美 感悟美 拥抱美----第39期班班共读小结

邵香工作室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比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比鸟儿没有翅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莎士比亚</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本好书像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出智慧的光辉,也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还可以培养健全的人格及修养。</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营造“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学习氛围,爬山虎中队的孩子们一起在全国班班共读的指引下,于7月11日开启了第39期班班共读活动。本期共读的书目是《爱的教育》《童年》。</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爱的教育》是一部令全世界亿万人感动而泣的伟大作品。小男孩安利柯以自己的眼光,写下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100则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淋漓尽致。本书是为人父母,为人师长,为人子女一生必读的教育经典,一出版就受到教育界的重视与欢迎,可以说超过了任何一种有关教育学或教育概论的著作。100多年来此书一直畅销不衰,并且曾多次被改编为动画片、电影、连环画,读者遍布全世界。</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目录中我们不难发现,在这本书中,一部分是主人公恩里科的日记;</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部分是主人公的爸爸、妈妈、姐姐写给主人公的信;</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部分是老师交给学生抄写的“每月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后两部分交叉在前一部分当中。 日记部分记述了主人公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的所见所闻,时间从头一年10月开学到次年7月放假,共10个月。日记刻画了学校的男女老少……</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亚米契斯(1846-1908),意大利作家,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志士,曾参加解放意大利的战斗。1868年发表处女作《军营生活》,并由此出名。他周游世界各国,撰写了许多游记,以明快、新颖的笔触,记叙各国的风土人情,同时贯穿了向意大利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宗旨。1886年,《爱的教育》出版,使他的创作生涯达到顶峰。</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安利柯:一个品学兼优的四年级小学生。他有一颗纯洁高尚的心灵,并带着极大的热情去关注身边的每一件事,不断地从生活中汲取心灵和思想的营养品。</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德罗西:他的漂亮的面孔、惊人的记忆力和高人一等的学问都使他身边的人对他折服,更重要的是,他处处为别人着想,以帮助困难的同学为乐。</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柯莱谛:总是戴着一顶猫皮帽子,他是一个热心勤劳的少年;他父亲经营柴火生意,曾是一个光荣的战士。</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童年》是高尔基积一生童年生活之素材而写成的一部小说,充满童趣。它用儿童纯真无邪的眼光,通过思考和感悟,抒发童年的欢乐和初涉人生的艰难苦楚。比如,他始终记得父亲下葬时被活活埋入墓穴的一只小蛤蟆;他喜欢在雪地上观察小鸟,喜欢在花园里营造自己的一角;他常常在夏夜的星空下沉思和阅读《安徒生童话》,并由此不时感到惊喜和感悟,等等。 </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童年》在艺术上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使用的方法去描写。作品主要以儿童的视角观察描写生活,使“童年”丰富生动,充满童趣;另一方面,作家又间或以成人的视角评点生活,使笔下的文字含义更清晰深刻,更富有思想性和哲理性。</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童年》取材于作家的自身经历,然而它又不是作家早年生活的简单再现。它一方面真实描写了阿廖沙的成长过程和他的所见所闻,大量运用翔实材料;同时,又运用典型化的手法,努力挖掘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并对它们进行提炼加工,使之能够反映生活的本质。在《童年》中,人物已不再是单纯的个人,而成为某一类人的代表;外祖父的家已不是一个一般的家庭,而是旧俄时代由沉重的劳动、家长制手工业生产关系和无聊的生活造就的小市民社会的缩影。正如作者白己所言:“我不是在讲我白己,而是在讲那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在这儿,普通的俄国人曾生活过,而且现在还在生活着。”同时,在“充满种种畜生般的坏事的土壤上胜利地生长着鲜明、健康、富有创造性的东西”——人民的美好品质,他们的智慧和创造精神,它能“唤起我们一种难以摧毁的希望——那就是光明的、人道的生活必然复生。” </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孩子们的快乐阅读历程剪影</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阅读效果如何,请看阅读测评</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导读课、交流课我们都是认真的</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孩子们,我们的人生就是在一次次遇见中丰盈,遇见一本本好书,你就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书,是瞭望世界的窗口;书,是汲取知识的源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愿爬山虎中队的孩子们在静心阅读中闻着书香,品着书韵,伴着书趣,丰富知识、滋养心灵的同时,在爱的启迪下感悟童年的万紫千红、春意盎然。在更多的好书中发现美、感悟美、拥抱美!</b></p>

童年

生活

感悟

好书

阅读

教育

班班

视角

共读

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