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马—流淌在心中的河(一)

一脉江雪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艺术家乔羽先生在谈到《我的祖国》创作时曾说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大河。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一条河,而这条河与他们的喜怒哀乐息息相关,对这条河的记忆大概一辈子都忘不了。”昌马河就是我心中流淌的一条大河。</p><p class="ql-block"> 昌马河是甘肃河西第二大内陆水系疏勒河流经昌马盆地的名称。这是一条中国版图上为数不多的由东向西流淌的倒流河。 疏勒河全长540公里,流域面积20197平方公里。发源于青海祁连山脉西段讨赖(有译托来)南山与疏勒南山之间,疏勒蒙古语多水之意。向西北流经肃北蒙古自治县的高山草地,贯穿大雪山到讨赖南山间峡谷,汇集高山雪水、冰川、高原融水奔向昌马盆地,经玉门市境内折反向西流经安西出玉门关,经西湖流入敦煌县境内,汇合其支流党河尾水注入哈拉淖尔湖,又叫黑海子,现在叫榆林泉。(曾经流入新疆罗布泊。)哈拉淖尔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疏勒河下游无计划的拦河灌溉曾干涸了半个世纪,经治理直到2016年疏勒河才与党河再次相逢,捥起手来奔向哈拉淖尔湖。敦煌绿州的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不然某一天我们或将看不到鸣沙山上的璨灿明珠月牙泉。疏勒河所到之处,孕育出一片片绿洲。曾养育过羌、乌孙、月氏、匈奴等游牧民族和汉民族。先秦汉初时期疏勒河流域游牧射猎和农耕种植并举,商贸繁荣。汉代张骞出使西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亚、西亚文明和中原农耕文明在河西这片土地上交汇、碰撞、相互融合,创造出辉煌华夏文明中一支绚烂的花朵,熠熠生辉的敦煌文明时至今日还是那样令人胤心神迷。不知何时、也不知什么原因,那些善于骑射征战的游牧民族部落消失了踪影,留给后人的是扑塑迷离的历史烟尘……</p><p class="ql-block"> 从此,昌马河静静地沉寂在这片辽远苍茫的戈壁,她宛若一位端庄娴雅的女子,在西北特有的土黄色戈壁滩上无声无息地流淌,在祁连雪峰与日月映照的山谷间缠绕。她神秘、缥缈、灵动,犹如“飞天”长长的的衣带,她好像明白,她用千年的等待,终会迎来再一次辉煌岁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由国家新闻中心协助拍制的10集大型记录片《大山里的共和国建设者》作为国庆献礼片,分别于2018年10月2日—6日在央视财经频道和2019年6月在央视国防军事频道隆重播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守护生命水源的质检人员在工作途中</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57年四O四核基地选址,几经筛选剩下三个方案:一个在内蒙古的乌梁素海附近的大青山麓,另一个在甘肃河西走廊嘉玉关以西的戈壁滩上。这两个点地方前者的地下水与乌梁素海和黄河相通,解决不了排污问题,后者位于荒芜人烟的戈壁滩,生活异常艰难,一切从零开始。中方参与选址的八OO联合企业厂长文功元(四O四组建期间叫八OO联合企业)主张第三个方案,地点在内蒙古的鄂尔多斯草原噔口附近,但它用水要从黄河中取,扬程高达300米,还要打到七、八公里远,水才能自流下去。由于用水量、耗电量巨大,参与选址的苏联专家主张选址戈壁滩。这片茫茫戈壁位于昌马河出昌马峡之后的河流中游,水量充沣,靠地势差自流便可引水到核城基地。方案确定后经时任二级部长宋任穷报请党中央,1958年5月31日,时任总书记邓小平批准了西部戈壁核城选址报告。</p><p class="ql-block"> 1958年下半年到1959年春到达核城的建设者们用水是配给制的,那时取水要用从玉门借来的两辆油罐车到二十多公里的玉门镇的小河沟里汲水、运水,每人每天一缸子(或一盒子)水,把毛巾浸湿擦脸,再把毛巾里的水拧到缸子里,留着晚上擦脚。没有洗澡、洗衣服的水,还有大量的施工用水不能满足,创业者们修建了一条长二十多公里的临时水线,基本解决了当时的生活用水和重点工程的施工用水,随着基建工程的全面铺开,苏联专家提出主工艺工程开工前,水线必须建起来。(要求1960年底前建成通水)在昌马水库从闸口把昌马河水引入沉淀池,经沉淀净化处理,再通过埋入地下几十米的输水管道,把水送到百十里外的核城工地,在当时的条件下工程量之大,工程之艰苦不是今天人们能轻易想像出来的。水线建成后昌马河就有了取水的职工和护水的士兵的“上游人”。</p><p class="ql-block"> 我和昌马河注定有一场相遇。</p><p class="ql-block"> 1968年1月父亲所部“中国人民解放军8126部队”奉中央军委命令,从青海金银滩“221原子弹研制基地”调防至甘肃“矿区404”核城。接管防务后二营机炮连、(1971年以后由二营六连执行警卫执勤任务,)一部电台、一个执勤哨所驻守在昌马河大坝之首,昌马河出玉门市昌马峡之前为疏勒河上游,核城人说的“上游”即未出玉门昌马峡的方圆八十公里区域。六连(连部76年迁回核城福利区东二公理处的二营部)编制的三个排、十个班(一个勤杂班)上百号人就分布在这绵延百多里的输水管线上。靠着高度的责任心和一双铁脚板巡逻执勤,确保上游取水口水源、水质安全和百里输水线的正常运行。</p><p class="ql-block"> 没有经历昌马河漫长寒冷的冬季,就不能算是真正意义的“上游人”。</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的我曾经天真地问过父亲,“上游为什么还要派兵守卫啊?”父亲说“这丫头没有一点安全意识,守卫上游水线往小里说是守卫核城的生命线,往大里说是保证核事业与国家的安全。”他告诉我:“守卫上游还有三防,一防坏人破坏,二防野狼伤人,三防输水管道冰堵。”昌马河上游每年十月初进入冬季直到次年四月底,平均温度在零下22-24度,遇上西伯利亚寒流和最寒冷的11月至1月气温能降至零下四十多度。昌马河水面结冰,水位下降,流量减少,为防止取水口和输水管冰堵,除了取水口有铁丝围的排污网,冬天可以拦挡最棘手的冰棱冰珠,六分厂供水车间还在49公里处增设置了第二道防线,一个班的员工二十四小时轮岗值班,巡查排冰。1969年11月底上游水线发生了建厂以来至今唯一一次严重的冰堵事故。(上游取水口进冰,水线49公里处水井堵死,冰堵管道长6公里。)造成全地区停水,全厂停产半月之久。事故惊动了二机部和兰州军区领导,惊动了党中央,周总理打来电话询问,时任团长杨尔昌立下军令状和四O四时任厂长周秩、党委书记王侯山、总工程师姜圣阶来到事故现场指挥抢险。王书记亲自下到管道,看到已在里面凿冰除冰的工人,棉衣成了冰坨,眉毛上结了一层霜,牙齿上下打抖,王书记喉头哽咽眼睛湿润了。他和工人们一起用绳子拖冰块,受到刚凿下来的冰的冲击,绳子晃动被甩进了河里,当工人们把他拉上来,浑身湿透了的王书记已冻得说不出话来。部队抽调官兵,四O四厂抽调各分厂职工组成抢险队,冒着零下四十多度的极寒,奋战五个昼夜,终于疏通了冰堵的水线。周总理亲自致电表彰慰问。王侯山书记在四O四工作了十年,退休后谈起老厂(他习惯这么称呼四O四)总是动情地说“那是一支多么好队伍啊!”</p><p class="ql-block"> 那次事故和连续停水的记忆,曾刺痛过那代核城人,家家户户、老老少拎着锅,提着壶,端着盆排队到定时定点的运水车前接水。厂里派出运水车到外地拉回来的水根本不够用,兰州军区派出运水车来增援。那段时日淘米洗菜的水要留下来洗衣服、洗脸、洗脚,这还不能倒掉,还要拖地、和煤饼,冲侧所,所以老核城人到哪都会自觉地节约用水。那时母亲常对我们说:“别以为水笼头拧开,自来水哗哗的流了,喝水用水那么简单,这背后有多少人付出了辛苦和汗水。”</p><p class="ql-block"> 那次事故涌现出许多抢险英雄和英勇事迹,他们的事迹感动过那代核城人,老核城人又把他们的故事一代一代地传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从一九五九年昌马河设立哨所,一代代官兵守于职守,六十三年来昌马河水库和百十里水线未出过大小执勤事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昌马河哨所士兵在昌马大坝站岗执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三个士兵一条河,昌马哨所官兵徒步巡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文字:江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资料:《核城往事》,中核四O四有限公司党委 。 主编:韩爱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图片: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2022年8月18日于秦皇岛</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