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上海之根—广富林

老陆

<p class="ql-block">上海松江区广富林遗址是上海三处以遗址命名考古学文化的古遗址之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广富林自从距今5500年崧泽文化晚期就开始有人在此居住。</p> <p class="ql-block">松江被称为上海之根并不是说它的历史最久远,而是从松泽文化晚期直至近现代,松江始终有人们生产生活的遗存,历史脉络从未中断,广富林遗址就是这一历史脉络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广富林遗址于1959年在文物普查中被发现,1999年才正式开始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p> <p class="ql-block">从1999年至2015年,通过持续17年不间断的考古发掘,在广富林遗址发现了包括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钱山漾文化、广富林文化、周代至宋元等各个时期的文化层。其中最重要的是发现并确认了广富林文化。</p> <p class="ql-block">跨越五千余年的诗意居所</p> <p class="ql-block">棘刺纹尊 春秋晚期 上海市松江区广富林遗址出土 上海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广富林文化袋足陶鬶</p> <p class="ql-block">广富林遗址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工具考古发掘也证明了广富林有着5000多年人类居住的历史。“300多座良渚时期墓葬的发现从侧面证明了广富林当时人口数量。不过其人口规模最大的是春秋战国时期,从考古出土的建筑材料、水井、青铜生产工具等都可证明广富林在东周至汉代时期是一处非常重要的大型聚落。</p> <p class="ql-block">  出土的良渚文化陶器</p> <p class="ql-block">崧泽文化陶鼎</p> <p class="ql-block">钱三漾阶段鱼鳍足陶鼎</p> <p class="ql-block">良渚文化大口缸</p> <p class="ql-block">一件广富林文化的玉琮,玉琮是良渚文化的重要器物,这件广富林文化玉琮虽然在造型上还是外方里圆,但它与良渚文化的玉琮有着明显的区别:良渚文化时期标志性的神人兽面纹在广富林时期的器物上已经荡然不存。</p> <p class="ql-block">广富林遗址考古发现的良渚文化土台全貌</p> <p class="ql-block">土台的剖面堆积良渚人有堆筑土台的习惯,而这个土台的堆筑形式非常之考究,在上海地区尚未发现类似的土筑高台。土台草裹泥块。</p> <p class="ql-block">酷似陶罐的建筑,是广富林考古遗址展示馆,馆内陈列展示着广富林遗址考古出土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广富林遗址考古出土器物。</p> <p class="ql-block">广富林遗址考古发掘场景,左一为工作中的黄翔,作为上海考古史上发掘面积最大的遗址,光考古报告可能就需要花上数年的时间整理。黄翔对广富林遗址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从入职上海博物馆之始,就参与广富林遗址的考古工作,伴随着遗址持续二十余年的发掘整理,他也从初出茅庐的年轻小伙子,成长为考古部的业务骨干。他笑言,考古工作最忙碌的时期,一年有300多天在工地,回单位连保安都不认识我。(完)谢谢朋友们的关注与鼓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