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神共舞-热贡六月会

强影像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摄影:陈建强 后期:调色精灵5.0<b></b></font></h3> 热贡六月会,流行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的传统民俗活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h1><font color="#167efb"><b>本帖所有作品后期调色均使用【后期强调色精灵5.0插件】一键调色。</b></font></h1> 热贡六月会是藏族、土族群众中盛行的大型祭祀表演活动,每年农历六月十七日至六月二十五日之间举行,举办活动的村庄有五十多个。 热贡六月会是青海同仁县藏族村庄特有的传统文化节,其祭神方式在全藏区是独有的。热贡六月会的渊源有两种相关的传说,第一种是唐蕃和解庆和平;第二种是元军务农祈安康。 农历六月十七,热贡六月会祭祀活动在一个名叫四合吉的藏族村庄拉开序幕;而后,在隆务河流域的几十个藏族、土族村庄相继展开。各村祭祀活动的天数不尽相同,长则五天,短则两天。主要活动有:祭神、上口钎、上背钎、跳舞、爬龙杆、打龙鼓,最后是法师开山。 <font color="#167efb"><b>本帖所有作品后期调色均使用【后期强调色精灵5.0插件】一键调色。</b></font><h3><b></b></h3> 举行祭祀活动的村庄都有一到两名“拉哇”(藏语,意为神人,汉语称为法师或巫师),在祭祀活动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法师被认为是人与神的沟通者,能使神降临附体,代神言事。 <font color="#167efb"><b>本帖所有作品后期调色均使用【后期强调色精灵5.0插件】一键调色。</b></font> 法师不是藏传佛教的神职人员,因此他的生活完全是世俗化的。但祭祀活动开始前几日,法师必须保持身体洁净,不能接触女性,并要到寺院里接受活佛们的洗礼,举行诵经祈祷仪式。这是一项在六月会祭祀活动开始前的重要仪式,也是热贡六月祭祀活动中的重要特点。 六月会祭祀活动中突出的特点就是“以舞娱神”。六月会从头到尾贯穿歌舞表演,主要分为拉什则(神舞)、勒什则(龙舞)和莫合则(军舞)三大类,在不同村庄呈现出多样性。 上口钎是法师为自愿的年轻人在左右腮帮扎入钢针,也称为“锁口”,据说此举可防止病从口入。 上背钎是将10—20根钢针扎在脊背上,舞者赤裸上身,右手持鼓,左手击鼓,边敲边舞。独特节奏的龙鼓、粗犷优美的舞姿、多彩华贵的服饰、神秘虔诚的祈祷,给喜庆丰收的热贡藏乡带来了欢乐和浪漫。 开山是法师用刀划破自己的头顶,把鲜血撒向四面八方,这是一种古朴奇特的祭天方式,表现了藏族人民勤劳、朴实、智慧和勇敢的品格。 热贡六月会是一个在敬神的庙中(而不是供佛的寺中)举行的供奉山神的节日。传说受人们尊敬的大的山神在这一天到庄子中做客,主人要尽热情好客之道。只有山神高兴,才能保佑村庄的吉祥平安。正式参加者是所有的男子和年轻未婚的少女,其他人只是观赏者。 节日活动的主持者是村庄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和该庄的法师。长者代表着民意。而法师则上达民意下传神旨,可预知吉凶祸福、除宰祛病。 热贡六月会的节日形式多种多样,气氛热烈而庄重。各庄的活动大同小异,各庄都为愉悦神灵极尽能事。 热贡六月会具有很强的传统文化特点,它集仪式、庆典、歌舞、民间小戏表演为一体,具有艺术学、宗教学、人类学、民俗学、文化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1] “热贡六月会”,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热贡地区特有的藏族信仰和民俗特点相融合形成的大型祭祀活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原始风味极为浓厚,距今约有1400多年的厉史,融宗教、祭祀、娱神、娱人于一体,充满了神秘与欢乐。 <b><font color="#167efb">本帖所有作品后期调色均使用【后期强调色精灵5.0插件】一键调色。</font></b> 同仁市享有中国藏族神舞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是很多国内外游客和学者一致向往的采风圣地。 六月会期间,村民们的服饰是十分讲究的,舞者必须身着盛装。男子头戴白色或红色高筒毡帽,配藏刀;女子身着色彩艳丽的藏袍,配以自然宝石作为装饰,服饰显得异彩纷呈、琳琅满目、凝重飘逸。 海同仁热贡六月会,一场人与神灵对话的盛会。<div><br></div><h1><b><font color="#167efb">以上照片后期调色均使用【后期强调色精灵5.0插件】一键调色。</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