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护国寺</p><p class="ql-block">戴南村的护国寺,贞观二十年(647年)春,李世民敕令尉迟恭监建禅寺,并亲笔题“护国寺”,以旌表“护佑大唐国”之功。</p><p class="ql-block">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九月,康熙帝南巡得知“护国寺”源于唐太宗李世民的一段历史渊源佳话,遂题“敕封”二字,冠于“护国寺”寺名前,寺僧随即重制石额嵌于第一进山门上方。现存“敕封护国寺”白矾石门额,长125.5厘米、宽30厘米、厚6厘米。“护国寺”为唐太宗李世民手书,“敕封”二字系康熙御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明末清初年间,河北得道高僧圆寂,入荷花缸漂流,辗转漂至护国寺南河边,寺里僧尼见之肉身不坏,便贴金供奉,四邻八村百姓求签问难,肉身显灵,从此被奉为肉身菩萨。抗日战争期间,大雄宝殿及部分建筑被焚,尚存部分骨架。2000年3月重建护国寺,迁址戴南村原三官殿旧址。2012年9月建成,占地面积3068平米,建筑面积2000平米,有山门、前后殿、大雄宝殿、肉身佛、三官殿、圣帝殿、东厢房及居士楼等古刹建筑。现有居士360人,五戒人员2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