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品读8: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张兴娟

<b><font color="#ED2308">  1、有大格局。</font></b>“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邢,小人怀惠。”这一句对君子和小人进行了对比,君子心怀道德法度,小人心怀乡土恩惠。乡土恩惠是人情世故,“乡土”是小范围,是视野的局限;恩惠是物质生命,是格局的局限;道德法制则是精神生命,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君子”与“小人”并没有太多情感上的褒贬,在于格局和视野不同;为人当有大格局!对于“怀土之情”,需要辩证地看!<font color="#167EFB">在人生的上升阶段,需要淡化“怀土之情”,走出去,见更大的世面,增加人生的高度和厚度,追求更高的成就;功成名就之后要不忘来处,牢记“桑梓之情”,回馈乡土!成功的人生是从乡土走出去,再走回乡土,从物理的空间上看,乡土还是那个乡土,但是更包含情感的升华和人生境界的提高!</font>如此的“小人”或者普通人其实也实现了向“君子”的转变。现在新农村建设中鼓励乡贤回乡创业,鼓励海外游子树高千尺不忘根,响应的人其实也是有大格局的,是君子!<br> <font color="#ED2308"><b>2、谦虚礼让。</b></font>“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这里把“礼”和“让”合在一起,<font color="#167EFB">“让”是“礼”的核心精神之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没有礼让就没有和谐社会。</font>“让”在历史上最著名的是安徽桐城的“六尺巷”。康熙年间,安徽桐城人、官至礼部尚书的张英的家人与邻居由于建墙发生纠纷,张英写信给家人:“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英是有大格局的人!张英家和邻里各让三尺,成就“六尺巷”的美谈。“让”出风度,“让”出和谐。“礼让”在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是“礼让斑马线”,碰到老人和小孩过斑马线,车会停下来让他们先通过;“被礼让”的人也会向“礼让”的人行礼致谢。每每看到这些画面,觉得社会非常美好和谐。<br><h3> <b><font color="#ED2308">3、内省修身。</font></b>“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句话是说,不要愁自己没有职位,而应愁自己用什么胜任其位。不要愁没有人知道自己,而应求自己能有什么可以使人知道的。这反应了儒家立身处世的根本态度:凡事立足于对自己的要求,立足于自身的学问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有相同的意思,都强调内省修身。职位和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是外物,决定这些的是你自身的实力和修养。有这样一句话:<font color="#ED2308"><b>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b></font>你才华横溢,实力超群,就可以有位、站稳并超越。你腹中空空,德不配位,会失位,被怀疑。怀才就像怀孕,迟早会被大家看到!心理学家武志红说,我们终其一生努力的目标是为了被看见。<font color="#ED2308">要想被看见,需要自己先去看见,看见学习的重要性,看见成长的重要性,看见内省修身的必要性!</font>你内省修身,就会闪闪发光,你闪闪发光,别人看你也会两眼放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