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去往哈城的路上,天空一直阴郁,但这并不代表我的心情就是阴郁的。对哈城最早的印象,还是停留在昌耀的那首《哈拉库图》长诗里,他为什么给城堡定位感伤是宿命永恒不变的主题?他为何在古堡里感悟历史总也意味着一部不无谐戏的英雄剧?在湟源众多的村庄里,只有哈城给我笼罩上神秘莫测的光环,它的蒙古译名“黑喇嘛”更是弥漫着庄严的宗教气氛和一些不可捉摸的神秘元素,在这里能否遇到吹着陶埙的边塞征夫?还有乌黑油亮如一部解开缆索长发披肩的美人?抑或有对长空嘶鸣在原地画同心圆的白马?还是否会偶遇寻访边关古迹的悲情诗人?所有的文化的、宗教的、历史的思索还没有展开,就已经来到了哈城村。</p> <p class="ql-block"> 阴郁的天空遮挡了烈日的毒射,所以也没有灼伤我们这些访古旅游者的细皮嫩肉,在昌耀看来“没有一个世人能向我讲述哈拉库图城堡”,确实,哈城文化的繁杂和厚重,不是随便就能研究和掌握的。而我们比较幸运,在村口遇到了对哈城历史和文化比较了解,且在当地土生土长的王殿孝老先生,老先生年过七旬,但精神矍铄,年轻时识文断字当过村干部,他非常乐意当我们的导游。</p><p class="ql-block"> 走在铺有水泥的乡村硬化路上,那些曾矗立在这片土地上的坚固的边关城堡、雄壮的戍边号角、震天的厮杀声和先人拓边守疆的故事都不容抵御这高原日轮辐射而变得缥缈和悠远。我们拿着程起骏先生编写的《湟源文史资料第十一辑》一书,打开扉页的《哈拉库图古堡清代复原图》,让老先生给我们辨认哪里是西门,哪里是东城口,以及两庄(王家庄、殷家庄)、六大院(洋行院、张家大院、王家店院、谈家楼院、拜家大院、李家大院)的具体位置,曾经气派的高墙大院,雕梁画栋的精美华屋,随着主人的离去和岁月的侵蚀,早已变得破败不堪,只剩下一些残破的轮廓,“原来姹紫嫣红开遍,都付于断井残垣”,昔日的繁华和美好载不动今日的衰落和萧条,让人不胜唏嘘。但可喜的是,在街道的另一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如火如荼,那些霸气挺立的水泥现浇房和门前摆放的小汽车,说明哈城人也在跟幸福中国一起前进!</p> <p class="ql-block"> 跟着老先生向南面山坡上行进,不一会就来到了著名的哈拉库图城堡,城堡只剩下一些断墙残垣,依稀看得出这是一个呈菱形的城堡,据老先生从祖辈那里传下来的讲述中,哈城本是一块风水宝地,从日月山口至哈城有一山脊如一条巨龙东南而下,半山中有清泉为青龙吐水,此为龙脉,但所出皆为和朝廷所对立之将,在此建一旗花形的城,就可以给青龙戴枷,从此可斩除对朝廷的隐患,护佑一方平安。但据我观察,这里地理位置特殊,处在一个三岔口的交汇点上,它西临日月山,东接噶尔藏岭,南依野牛山,北通丹噶尔古城,贵德、海南、湟源的人员来往,贸易交流都要经过哈城,这么重要的地理位置,肯定要屯兵把守,在此修筑营盘,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我们边走边聊,天空依然阴郁,大团翻滚的灰色云团向城堡压来,那云团中仿佛躲着千军万马,都拿着箭羽,对准城墙发射,每一支箭羽中都携带一个泣血的故事,斑驳残损的土黄色的城墙,抵挡住了刀光火影中的箭矢,抵挡住了流火岁月中炮弹,但付出的代价是残破猥琐,千疮百孔,滞留土丘如神龙皱缩的一段蜕皮隐藏在荒草丛中。但它挡不住席子草在它上面扎根,也挡不住今人对它的拆除和轻视。走在高低不平的城墙上,仿佛走进了古堡的深处,今天我将于古堡的灵魂来一次深层对话,这段衰落的遗址将要承载我对啥城的六个思索,让我们一起向古堡讨要答案!</p> <p class="ql-block">第一、“感伤”难道是古堡宿命永恒不变的主题吗?</p><p class="ql-block"> 古堡不是为了某个达官贵人享受而建,而是为了军事、经贸的永恒利益而建,昌耀在《哈拉库图》中写道:“人类习惯遗忘/人类与任何动物无异而习于趋利避害/而遵循快乐的原则”,古堡从风水学的传说上是为了给青龙戴枷,挟制其害而建,实际是为了政治、军事、贸易、边关安宁而建,这都是遵从了“趋利避害”这个原则,这使得最早里面的居民是军人而不是普通民众,哈城古歌曰“哈城本是旗花城,城里驻兵不坐民”,而军人的职责,自古以来都带有悲壮的色彩。昌耀在《哈拉库图》中写道:“古昔有兵一旅自西门出征鹘于阵无一生还者/哀壮士不归从此西门壅闭不开而仅辟东门……”这是何等悲壮与惨烈!王殿孝老先生根据祖辈们流传下来说法是,西门是青龙的咽喉,从西门出征,相当于咽喉吞咽食物,所以一去不复返。这种解释看似荒唐,让人难以置信,但在科学不发达的那个时代,也不失为一种老百姓能理解的解释。</p> <p class="ql-block"> 其实从古至今有几个人能真正地理解军人的无奈和悲哀呢?和平时代他们抛妻离子,驻守边关,每天看着长烟落日孤城,在将军白发征夫泪中抛洒青春;在战争年代他们浴血奋战,马革裹尸,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勇气,随着城墙上弹坑的增多此消彼长。古堡也见证了文成公主的眼泪“哈拉城是旗花城,朝朝代代接贵人;唐公主城楼上哭声恸啊!对山的山神泪纷纷”其实人生就和古堡一样,如果将快乐比作吗啡,那么还需要感伤去中和它,人生才显得成熟和完美,古堡的感伤气氛也许就是它最大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第二、哈城是众神守护的地方,但它安宁吗?</p><p class="ql-block"> 哈城是青海省庙宇最多的农村之一,这确实让人感到惊讶。自清乾隆三年在这里修筑哈拉库图城,先后在城内建有四座庙宇:关帝庙玉皇阁,城隍庙,山神庙。据说很早以前还有禹王庙、药王庙、吕祖庙,火神庙等。城外共有八座:菩萨庙,护法殿(也说灵官殿)、财神庙、文庙,无量庙、马王庙、魁星阁、三清楼儿,总共十二座庙宇。“城东营房城西庙,兵睡营房神守城”可以说,这是一座众神守护的城池,同时哈城也是一座兵城,由守城将士守护。这么多的庙宇在此,一方面说明当地经济的繁荣和地理位置的重要,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地百姓和将士对安宁和平生活的渴望。</p> <p class="ql-block"> 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哈城必定会成为军事重镇,为了使哈城的边防更加巩固,在方圆30公里内,曾设有日月卡、哈城营盘台、察汗古城、唐代绥戎城、克素儿城、唐代古堡城、北京城等一系列古代军事防御城堡。但这座人神共守的城池一直安宁吗?既然他有经济、地理、贸易方面的价值,肯定会有利益的争夺。据资料考察,有清一代围绕这座古城,发生过不同性质和规模的战事十一起,最著名的当属同治10年(公元1871年)陕西回族起事首领白彦虎率众万余进攻哈城,大败,毙其子,彦虎失一目。彦虎骁勇善战,名震陕甘,但却落败于小小哈城。“那时古人称颂技勇超群而摧锋陷阵者皆曰好汉/那时称颂海量无敌而一醉方休的酒徒皆是壮士。”哈城人多半是军人的后代,用昌耀的话说就是好汉和壮士,所以一向彪悍侠义,崇文尚武,湟源宿儒杨治平有诗曰:“万里经商勤远略,千夫尚武验边风”,今哈城中学的地址是当年的校武场。哈城人的骁勇善战、仗义正直在附近是出了名的,用当地人的话说“哈城无怂人!”,所以真正守护哈城的还是哈城人自己。那些协助哈城人守护城堡的庙宇,随着时光的流逝都已经成为断垣残壁,只有关帝庙在西门附近散发出阵阵柏木清香和古老的城墙一起迎接日升日落。</p> <p class="ql-block">第三、哈城是浓缩版的丹噶尔古城吗?</p><p class="ql-block"> 哈城位于湟源县城西南35公里处,即国道109线2039公里的南侧3公里处,离县城不远。随着思索的深入,我突然感觉两座相距不远的古城有紧密的联系,也可以说哈城是丹噶尔古城的浓缩版。</p><p class="ql-block"> 首先它们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交通四通八达,地理位置上的相似性,进而衍生出在军事、政治、地理、贸易方面的关联性。丹噶尔古城是茶马古道上的海藏咽喉,而哈城是连通三地的军事堡垒,两座古城都是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都是各民族互相交往,各种文化碰撞和交流之地,积累了丰富的多元化信息,从而辐射和带动周围文化和贸易的发展。自《县志》记“自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4年)至会昌二年(公元842年)的208年间,唐、蕃经赤岭、哈城来往的友好使者络绎不绝,史书记载的有和亲、报聘、出丧、吊祭、议盟、封赐、进贡、慰问、庆贺、遗俘等200余次”。至于民间往来的商贸、僧侣、工匠、学者更是无法计算。哈城和丹噶尔一样,也是一个商贸之城,贸易的发达,带来的是经济的兴盛以及文化的繁荣,使哈城也像丹噶尔古城一样有了歇家和洋行,也出现了各类工匠,兴建了众多的庙宇和防御设施。城中还有座新义学、孙中山堂、过街楼、茶马互市等交易场所,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让哈城人崇文尚武,物阜民富,以自己的能力建设着这座茶马古道上的重要古堡,所以哈城在另一种意义上也是丹噶尔古城的浓缩版。</p> <p class="ql-block">第四、如何传承和保护哈城文化?</p><p class="ql-block"> 哈城,在青海省众多的村庄中是非常独特的存在,它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多元文化必定在这里交织和碰撞,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以军事为主的文化让哈城更显得与众不同,青海省最多庙宇的村庄、青海省唯一的由军队和当地居民联合主演的军人社火、哈城独树一帜的古秧歌、还有汉、藏、回各民族融合的民族文化、经常举办的各种庙会、口耳相传的哈城社火小调、山歌、花儿及民间传说和商贾故事,以及昌耀的自传体长诗《哈拉库图》,都让哈城的文化变得充实和伟大。哈城既然有如独特且其他地方不可复制的文化元素,且在省内甚至国内有一定的传播和知名度,所以当前传承和发掘保护哈城文化,是每个哈城人乃至湟源人义不容辞的责任。</p> <p class="ql-block"> 其实,到哈拉库图考察,我这已经是第三次了,每次考察都给我呈现出不同的文化视角。记得2019年为了制作排灯节节目背景,我和冷全祥老师、袁少哲三个人来到哈城村拍摄外景素材时,在村口遇到了几个十一二岁的小学生,他们热情地把我们领到了哈拉库图城堡的遗址上。看着他们在城墙上嬉戏,冷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们,这是文物,需要保护,如果发现别人破坏城墙,一定要制止并告诉大人,那几个小孩似懂非懂地点头,同时询问他们,历史上古堡内曾经发生过战争你们知道吗?他们一脸迷茫,其中一个小孩机灵地说:“我知道,当年抗日战争时,八路军战士在城墙上趴着,用机关枪打过日本鬼子”。听到这个回答,把我惊得用哈城人当年看到汪大掌柜在六月六自家“晒宝”时展出留声机和手电筒时人们的留下的那句“把人的下巴惊的脱扒了”!我们这些被抗日神剧毒害的一代,对自己家乡厚重的文化一无所知,在它们的眼里,战争只是抗日!他们哪里知道过自己脚下的这座古堡里发生过多次为经贸和权力之争的剧烈战事,他们哪里知道李白写的“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古堡取紫袍”古堡城就在家乡的对面?所以对哈城文化的在本地的推广和抢救发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p> <p class="ql-block"> 可喜的是,2019年12月由青海省文史专家程起骏先生主编的以宣传哈城文化的《湟源县文史资料第十一辑》出版,在这本书里收录了大量的以记录哈城文化为主的文章,对研究哈城文化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中有些资料,均参考和引用此书中的相关文章,在此向程老先生致谢!</p> <p class="ql-block">第五、哈城如何在抢救保护好当地文化的前提下发展旅游业?</p><p class="ql-block"> 哈城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底蕴深厚,风景优美,周边地区有小高陵、宗家沟,华石山,日月山等景区,对面就是唐蕃古道上的军事要塞古堡城,具有很好的发展旅游业的潜力。对于哈城如何发展旅游业,我的建议如下:</p><p class="ql-block">1、在丹噶尔古城、日月山景区和贵德景区,矗立关于哈城有关旅游资源的大型广告宣传牌,把来此地旅游的游客吸引到哈城,特别是将日月山观光的游客吸引到哈城,保证有充足的客源。</p><p class="ql-block">2、拍摄多种形式、多种媒介的资料宣传片,特别是拍摄一些反映哈城生活、哈城文化和哈城优美风光的视频短片在快手、抖音等APP上传播,让哈城文化通过网络被世人所了解。</p><p class="ql-block">3、以昌耀的诗歌《哈拉库图》为媒介让海内外的诗歌爱好者对哈城产生向往,同时做好宣传文案,依照德令哈建立海子诗歌馆的模式,在哈城建立昌耀诗歌馆,会给哈城带来内地爱好诗歌,热爱昌耀的优质旅客资源。</p><p class="ql-block">4、保护好哈拉库图遗址,在哈城周边地势开阔处1:1复制建筑哈拉库图城堡,在四周建立好角楼,尽量恢复城堡原来的军营、庙宇,同时请当地人扮演军人在角楼上值守,尽量还原历史原貌。</p><p class="ql-block">5、排演好哈城军人社火,这是国内独树一帜的,同时排演好当地军人和吐蕃开战的实景剧,每天按游客的数量,灵活上演。</p><p class="ql-block">6、城堡的左侧山脚下有一块天然的花瓶形状的土地,在这里可以种上当地特色的花卉,让人们观赏。</p><p class="ql-block">7、哈城南面的野牛山山顶终年积雪,雄浑壮阔,海拔适中,野牛山开发为青海省自驾游基地,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推介野牛山登山项目。</p><p class="ql-block">8、重建禹王庙,在高原地区有禹王庙存在,这是一个值得历史专家们深度考察的项目。</p><p class="ql-block">9、建立特色美食一条街,将当地的牦牛肉,青稞酒,酸奶等特色美食进行推介。</p> <p class="ql-block">第六、《哈拉库图》长诗是诗人昌耀用生活经历凝练的鸡血石吗?</p><p class="ql-block"> 哈城附近的下若约村,曾经是著名诗人昌耀下放生活过的地方,他在这里成家立业,躬耕土地,思考人生。这里的山川土地、草原古堡、朴实民风和他的人生历练成就了他的一首首绝世诗歌。我对他的作品感觉仰之弥高,无限崇拜。早在1998年,《人民文学》主编、诗人韩作荣在为《昌耀的诗》所写的序言中,称昌耀是“诗人中的诗人”。进而指出,“我在一篇文章中曾这样评价昌耀:他的作品,即使和世界上一流诗人的诗作相比,也不逊色。他是当代为数不多的、用汉语写作最好的诗人之一。”在此地有如此伟大的诗人生活过,也是哈城的骄傲和对外的宣传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 《哈拉库图》长诗是他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在诗中涌动的生命之旅的洪流无疑是沉重的,但这个浑浊苦难的洪流仍要朝前涌动。对于这沉重和苦难本能性的、同时又是最高智慧的反应又是什么呢?诗人在这首诗里给了我们解答,同时他也非常看重自己的这首作品,他在1990年给《诗刊》社编辑雷霆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哈拉库图》是一首更属我几十年生活的结晶,我不知别人读了感受如何,但我自己觉得融入其间的心血(就一生追求而言,并非特指创作)有如鸡血石中所见,丝丝血痕袅绕盘错还十分新鲜,固然可以把玩,却不无惊警之意。”可见对这部由昌耀用自己生活经历凝练的鸡血石,我们需要的是反复观察和思索。</p> <p class="ql-block"> 天空还是那么阴郁,但我的内心随着六个问题的思索而拨云见日,这片沧桑凝重的土地,承载过马帮的蹄印、承载过公主的眼泪、承载过腥风血雨,也承载过哈城人的快乐和磨难。这块土地,让昌耀确信没有一个古人的眼泪比今人更少,也没有一个古人的欢乐比今人更多,但一切都会改变,城堡在新的时代会有新的使命,我相信生活在哈拉库图的今人们会创造更多的辉煌和快乐,随着我第三次、第四次的拜访,这里果真会遇到如花的美人,吹着故土捏制陶埙的将士,遇到与古堡对话的诗人……</p><p class="ql-block"> 哈拉库图,我很期待!</p>